您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纱线品质提升靠多维创新
时间:2015-01-30 23:57:44      

    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工程大学名誉校长姚穆:

    拓宽视野首尾延伸应对原料制约

    中国已经是纺织纤维中许多品种的全球第一生产大国,但是中国也是全球纤维加工应用的第一大国,许多纺织纤维还依赖进口。生产再生化学纤维的许多原料,如生产粘胶纤维用的木材浆粕、生产甲壳素纤维用的蟹壳等都还依赖进口。生产合成纤维用的石油化工原料也大量依赖进口。未来许多原料的生产和来源还将受到逐步的制约和冲击。

    随着全球人口剧增,世界各国都将控制耕地的利用,棉花、麻、养蚕的桑树的种植都将受到限制,传统棉纺织原料受到多重制约。从美国1977年开始转基因棉种植,棉纤维细度变粗,成熟度不稳定,强力下降,国产棉花品质也在下降,这对于我国发展高档纺织品是最大的制约。随着生活水平提高,物价普遍上扬,棉花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是可以预见的。棉花流通体制改革和检验体制改革虽已做了大量工作但管理中还存在很多困难。因此,对棉纺织原料紧缺问题必须早做谋划。

    棉纺织企业首先要拓宽视野,产业要向后延伸,与染整、服装、家纺、产业用企业实现开发加工联盟;同时产业要向前延伸,管理棉花育种、种植、收摘、加工,这已经过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方式。其次,要根据最终产品高性能、新功能的需求,放手采用差别化、高性能、新功能纤维原料,服装与家用纺织品生产应考虑导汗、透湿、抑菌、抗菌、防臭、防紫外线、防静电、阻燃、防电磁辐射等新功能。在产业用纺织品方面考虑高强度、高模量、低模量、耐高温、耐低温、绝缘、导电、导磁、吸音、减振等高性能纤维。依照各种要求采用差别化、高性能、新功能纤维,配合试验,开发采用“新超仿棉”纤维。根据纺纱新技术的发展(赛络纺纱、赛络丝即赛络菲纺纱、平行纺纱、嵌入式复合纺纱等新技术),在短纤维纺纱同时,充分利用长丝纤维伴纺、混纺、包缠纺等。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根据资源制约同时每年有3000万吨以上纺织品废弃并造成环境污染的现状,我国也应该将废弃纺织品再生利用。目前这方面工作已经开始,但困难不少,任重道远。

    各种天然纤维、超仿棉纤维、差别化纤维、新功能纤维、高性能纤维,包括蚕丝、各种化纤长丝等各种纺织原料未来都将进入棉纺织系统。棉纺织企业应转变思维模式、摆脱传统“纯纺”优越感概念。

    武汉纺织大学教授徐卫林:

    新型纺纱为产品研发开拓创新空间

    目前大部分短纤维纱线纺制是通过环锭纺技术来完成,但是在纱号的极限、纱线的花色品种以及纤维原料的适应性等方面仍存在很多局限。第一方面,开发新的纺纱技术使更多纤维原料有更好的可纺性能是纺织工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技术纺织和循环经济发展的需要。第二方面,随着服装面料向轻薄化方向发展,许多现有原料如麻纤维、毛纤维及纤维素纤维特细号纱的纺纱技术是目前国际研究开发的热点,使用优质的纤维材料纺制出更优质的纱线,使低级麻纤维原料实现高附加值。第三方面,各种纤维本身性能有一些优点,但是也存在着一些缺点,因此基于纤维的一些性能互补及终端产品的多方面用途的需要,多种纤维混纺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对于中国纺织结构调整和产业的升级具有深远的意义。

    嵌入式纺纱系统中有4组纺纱组分,通过变化各组分的花色、原料品种、各组分喂入量、喂入张力以及组分的位置等方式,可以实现多品种、多组分、多花色的纱线纺制,使得细纱机突破了传统概念,进行多花色品种纱线的开发和纺制,为多组分纤维原料混纺开发打下良好基础,为多风格的产品研发提供了多维的创新空间。

    目前,嵌入式复合纺纱设备研究和改造方面的进展情况良好,已经通过大量的实际应用证明了嵌入纺纱设备及改造在毛纺之外的领域应用也进入了比较成熟的阶段。

    通过理论分析和大量的实际产品开发,棉、毛、丝、麻、汉麻、木棉等短纤维以及涤纶、锦纶、蚕丝等长丝所组成的多组分嵌入式混纺产品在质量方面和性能方面的表现,也证明了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在实现多品种、多组分、多花色的纱线纺制方面具有独特的特点,在实现多品种、多组分、多花色的纱线开发方面具有强大的功能。

    河北太行机械工业有限公司太行纺机公司总经理徐小敏:

    棉纺生产向高效现代化发展

    棉纺织行业是个低利润行业,利润率一般仅为3%~5%,当前又遇到了原料价格高涨,用工成本飙升的矛盾。因此,棉纺织企业升级改造的重点就是通过采用高效现代化的生产设备,在保证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和不断开发新品种的前提下,实现降低用棉量、用棉品级及万锭用工,提高单位产品利润率。

    第一要广泛使用高效单机。高效精梳机、多电机传动电脑粗纱机、自动络筒机,优势明显,性价比高,无论是老企业升级改造还是新建企业都应成为首选。带集体落纱的细纱长车,新建企业可考虑采用,老企业可根据自身实际部分采用,同时还可考虑在现有细纱机上加装集体落纱装置。

    第二要选用连续化的设备或装置。清梳联在节约用工、降低用棉及提高产品质量方面作用明显,投资回报率相对较高,因此新建企业应将其作为首选,老企业也应大力推广。粗细联可节约用工并提高质量,且与细络联等其他全自动化运输装置相比,投资要少得多,因此新建企业可考虑使用。细络联在节约用工及实现质量跟踪等方面均有较好的效果,但目前仍存在着细纱与络筒产量供应不平衡以及费用较高的问题,新建企业应根据企业定位加以选择。

    第三要加快在线监控设备的应用。自调匀整并条机及带张力监控的粗纱机应作为并粗工序改造的重点。

    第四,根据实际选择应用企业信息化系统。老企业可应用信息收集系统,集中统计产量、设备故障信息等。新建企业可根据自身实际扩大应用程度,如增加集中调节、控制功能等,实现集中或远程管理。

纺织中国在线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纺织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纺织报,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中国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纺织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775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