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警惕化纤扩能的“高铁速度”
时间:2015-01-31 07:15:44      
    “7.23”高铁事故一石激起千层浪,尤其引发了各界对于单一追求高增长速度的热议。事实上,化纤行业近年来同样面临产能过快增长的困局。

    近段时间,记者在走访一些化纤企业时发现,几乎家家都有正在或准备新上的项目,少则十万吨,多则几十万吨。相关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现象,据行业内某机构统计,上半年涤纶长丝行业有包括萧山荣盛20万吨(纯切片)、吴江新民20万吨、江苏恒力20万吨(盛泽)等共计162万吨新增产能。截至6月底,中国涤纶长丝产能为2240.5万吨。

    化纤行业扩能的步伐并未就此停止。仍然引用该机构的数据,下半年涤纶长丝市场仍有多套装置计划投产,如绍兴亿丰20万吨、福建锦兴30万吨、绍兴古纤道20万吨等。而前期投产的部分企业将开始增配后道纺丝线或在原有基础上继续增配纺丝线。从扩产品种分析,尤其是DTY产品短期内供应量增速过大已是不争的事实。

    多家企业负责人告诉笔者,德国巴马格、日本TMT的关键设备交货期目前仍然排到2014年以后。或许正是受卷绕头等关键部件的限制,涤纶产能的扩张速度才不致于完全失控。

    在化纤各大品种中,涤纶的扩能趋势绝不是个例。受去年纺织化纤行业十年不遇的火爆行情的刺激,“搞化纤赚钱”成为很多人的共识。在利益的驱使下,部分企业加快新上项目,一些业外人士也开始跨界操作,希望在化纤市场分得一杯羹。随着高棉价时代的到来,涤纶、粘胶纤维等与之具有替代关系的品种再次得到人们重视,化纤行业的美好前景似乎触手可及。因此,我们能够看到,粘胶纤维、氨纶、锦纶等品种,近几年也迎来一波又一波的扩能热潮。

    当然,在多家企业的扩能行为中,一定有站在行业未来趋势的高度,从企业长远发展考虑,最终决定扩能的。这其中包括一些企业的上下游产业链配套,一些企业希望进一步扩大规模化效应的优势,一些企业确实瞄准了未来潜在的商机……他们通过扩能进行资源整合,以降低成本、保障品质、提升品牌效应。对于这样的行为,我们提倡,因为它于整个行业的健康平稳运行有益无害。

    鉴于前期部分企业的新项目投产后,产品出现长期滞销,只能以激烈“价格战”方式维持销量这一问题,笔者问过不少企业,问他们是否有类似的担心?是否在扩产之前对产品面向的细分市场进行过详细调研分析?企业的回答几乎一致:“我们新增的是差异化的产品、附加值高,不用愁需求。”笔者再问,是否担心市场整体容量问题导致竞争加剧,最终会有企业倒下?企业的答案还是一样:“很有可能,但倒下的肯定不是我。”

    但值得警惕的正是这里!根据笔者了解到的情况,从总量上看,目前化纤扩能的速度仍然大于下游需求增长的速度,总量相对过剩的趋势明显;而新建项目也多具有趋同性,虽然各家都说是差异化产品,但大量同质化的差异化产品,也会变成大路货。

    另一些企业对于扩能表示无奈,“照目前的势头,你不上别人也要上,一家企业也根本不可能左右整个行业的行为。”在他们看来,后上的产能在技术装备方面具有后发优势,会对企业形成威胁。与其如此,企业还不如顺势而动。

    笔者认为,部分企业不考虑长远发展,仅从眼前利益出发迅速扩能的短视行为,既是对企业利益的不负责任,也是对行业资源的极大浪费。经过多年来的发展,民营企业逐渐在化纤资本格局中占据多半比例,目前已达到70%以上。民营企业的特点决定了其在资本充足的时候可以快速书写大手笔,但风险在于,一个“赌注”下错可能会瞬间输得精光。

    还有一些人士谈到,化纤行业发展到今天,应用领域还在不断扩大,除了淘汰落后置换掉的那部分旧的产能,其他产能不会轻易消亡。因此,即使遇到不景气周期,也只会是企业易主,产能从A企业又兼并到B企业,华联三鑫、纵横集团等就是很好的例证。这话颇有几分道理,但单个企业并不会因此使扩能风险有所降低,整个行业的容量也必然存在上限。

    记得“7.23”高铁事故后有分析人士说过一句话:“不相信真相比掩盖真相更为可怕”。他指的是在前期处理事故出现系列问题后,公众对于官方公布的调查结果屡次质疑,即使目前最高人民检察院介入调查,但已经形成的信任危机可能导致真相不再被人相信。这足以让业界警醒!纺织化纤行业内不是没有发生这样的事情,比如对于概念的过度炒作,已经让消费者对新型纤维敬而远之;对生产管理的“差不多”态度,让国外企业再三质疑……因此,请停下急速扩能的步伐,多想想企业的未来道路,多提升眼前的基础管理水平。

纺织中国在线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纺织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纺织报,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中国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纺织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7751055

上一篇:涨也期货 跌也期货 下一篇:调查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