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院校 >>  行业聚焦
中国非遗传承人群培训计划和振兴传统工艺座谈会在北服召开
时间:2016-02-29 10:08:17    来源:北服继续教育学院  作者:徐慧卿 郄程

2月24日,由文化部主办的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和振兴传统工艺座谈会在北京服装学院创新园隆重召开。来自全国的非遗大师、著名研究学者、企业及院校代表、首轮研修学员代表等40余人参会。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等多家新闻媒体到场报道。座谈会由文化部非遗司马盛德巡视员主持。

座谈会上,苏绣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张美芳、东阳木雕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陆光正、蓝印花布印染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吴元新、龙泉青瓷烧制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徐朝兴等非遗大师,以及南京大学教授、国家非遗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徐艺乙,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邱春林等著名专家学者,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主任陈岸瑛教授、中央美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主任乔晓光教授、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美术馆馆长杭间教授等院校代表纷纷发言,对研培计划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并就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如何振兴传统手工艺、推动非遗传承工作及打造非遗产业的发展路径和商业模式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银铜器制作及鎏金工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何满、剪纸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高凤莲之女刘洁琼等研修学员代表畅谈了感受。剪纸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高凤莲之女刘洁琼在发言中说:艺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传统的非遗项目如何适应现代生活是非遗传承人必须要迈过的一道坎,这也正是文化部研培计划的意义所在。蓝印花布印染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吴元新之女吴灵姝说,在学习和交流中,知道了怎样把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现今的生活联系起来,怎样用古老的技艺创造出适应现代生活的美感,碰撞出了创新创业的灵感和火花,更加坚定了传承的信心和决心。

研修学员代表发言


北京服装学院校长刘元风教授总结了学校开展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工作的情况,提出了“老祖宗的东西不能丢、非遗传承人要坚持动手、非遗创新的原则是守正、传统图案以适用为准则”四个观点。

项兆伦副部长在总结讲话中,从提高普通从业者的收入、改进研培计划、提倡传承人开展学术研究、配合课程计划设置研究课题、进一步拓展与社会组织的合作、办好手工艺展览会等几个方面对工作提出了部署。他还着重强调,研培计划希望得到专家的支持,大家共同努力,把标准建立起来,把手工艺品的品质提起来,把人气热起来,把正气树起来,把非遗传承的研习培训计划和振兴传统手工艺工作进一步做扎实。



与会代表还参观了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及创新园天工传习馆,对我校在民族服饰文化保护与传承方面所作出的努力给予了充分肯定。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是国家和民族的财富。目前,我国拥有38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相关非遗名录项目,1372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1042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986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2294名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为提高非遗传承人群的实践水平和传承能力,促进非遗融入现代生活,文化部非遗司日前发布了“2016年工作要点”,其中包括印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2016-2020)》,将以“活态传承”、“走进生活”、“以人为本”为理念,依托相关高校和设计创意企业完成两万人的研修研习培训任务。今年,文化部和教育部选择了专业实力较强、非遗保护工作基础较好的57所高校,作为2016年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首批参与高校,第一季度将陆续开班。

北京服装学院作为承接2015年非遗传承人群试点研修单位,借力学校学科优势,去年由继续教育学院承办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传统服饰文化传承与设计创新研修班、金属手工艺设计创新与提升研修班两个培训项目,研修40人次,并举办了动态结业秀和静态结业展,充分体现了古老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理念的完美融合。今年学校将继续加大力度组织好研修研习工作,为中国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贡献力量。

纺织中国在线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纺织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纺织报,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中国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纺织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775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