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服装 >>  行业聚焦
谁是下一个新闻焦点
时间:2015-01-26 00:51:44      

   □ 策划:服装周刊 执行:本报记者 何天黎

  CHIC展已经被人们挂在嘴边讨论了许久,但还是有些问题让所有关注这场展会的人们好奇着,编者整理了四个关于CHIC展的热门问题,并将展商们可能持有的观点作出预测,呈献给读者。

  一直有很多企业想吃电商这块喷香的蛋糕,但却不知该怎么下嘴。有些“触电”的服装企业虽然啃下了蛋糕,但过程也是曲曲折折。CHIC展围绕店长开展了多个活动,企业从中到底能获得多少关于电商的真东西?

  观点预测

  现在电商销售渠道火热,不少服装企业都想“触电”,品牌的服装企业希望清库存,而还没有打出品牌的服装企业希望通过线上销售站住脚跟,打出品牌。可是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特殊情况,不设身处地的讲解和分析,基本对企业没有什么用吧?具体问题还是要具体分析,毕竟这不是数学题,给个公式就能解出答案来。那些成功案例都带有一定的特殊性,时势造英雄,所以想要成功开拓线上渠道,对各方面条件的要求都很苛刻,不是说拿着理论就一定能成功的。

  观点预测

  我认为其实线上平台运转的整体架构和赢利思路是基本一样的,成功“触电”的企业只要肯把自己的真东西讲出来,还是非常值得其他企业借鉴的。只是看那些成功企业肯不肯讲了,毕竟这是和人家商业利润有关系的事情,别人分的多了,自己分的自然就少了。不过我对这次展会中的“中国服装电商大会”还是很期待的,相信没有“金刚钻儿”,CHIC也不会揽这“瓷器活儿”,那么多嘉宾,每个人透露几句真理,加在一起也够企业消化的了。不过,如果是听讲企业自己不虚心,那就没办法了。

  近年来,一直以高大上自居的服装定制开始放下身段,瞄准寻常百姓,服装定制行业也在越来越多企业的推波助澜之下走热市场。但企业这种蜂拥而上的追捧,到底靠谱吗?

  观点预测

  消费市场对个性化的追求,必然会使定制成为一种趋势,这也是近年来,定制概念在行业中被不断追捧的重要原因。但遗憾的是,目前本土服装行业还缺乏对定制的明确认识,甚至不同的企业对定制服装也有着自己不同的定义和标准,更多的企业只是将定制作为一种贩卖的噱头和口号,本土定制行业的发展还处于鱼龙混杂的乱象发展期。对此,未来中国定制行业要实现有序发展,就必须明晰定制概念,严格行业标准,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服装定制行业的有序发展,才能向终端消费者传递正确的定制概念,才能使服装定制的产销环节之间形成良性循环。

  观点预测

  我认为“定制”原本很简单,只要从消费者的个人需求出发,提供适合他们的产品和服务都可以称为定制,定制其实没有传闻中那么神秘和高大上。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服装的个性和差异化,中国服装行业标准化批量生产的运作模式已经适应不了当前的市场需求,小批量、个性化生产才能代表行业发展的未来。与此同时,消费者日趋成熟理性的消费观,也给定制服装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但如何让定制走下神坛,摆脱高价低效的固有形象,推出适应普通消费者穿衣诉求的高性价比产品,才是中国服装企业应该考虑的事情和未来发展的方向。

  这些国外的参展商们在参加中国内的展会时,大多热情高涨,相比国内企业,他们更加用心布展参展,因为对于他们来说,CHIC是一个能将他们引向中国市场的跳板。国外的参展商们打算怎么利用这个跳板呢?

  观点预测

  初次参展的国外展商,除了打算收获订单,应该还有计划在展会中了解中国展商产品的风格特点,以便今后转战中国市场时产品更加成熟。已经打入中国市场的外国服装企业,也会有兴趣寻找代工,毕竟相较他们当地而言,在市场附近实现生产,能够节省出更多的成本。现在服装行业大环境发生了一定的变化,那些想实现在中国市场落地的国外展商,也更加跃跃欲试,希望能够在目前服装行业近似洗牌的环节挤进中国市场,分一杯羹。所以他们应该还是同样积极。

  观点预测

  我认为国外展商还是会表现出同样的态度。对于他们来说,由于有些国外品牌没有在中国销售的经验,所以更愿意有一些渠道商、买手店能够来帮助他们在中国市场“试水”,而国内的渠道商、买手店也常常看好国外服装的设计,在合作后,这些买手店、渠道商反馈的信息,更能帮助国外展商调整他们服装的风格,使这些服装产品更贴近中国消费者的习惯。除了设计方面的优势,国外企业的资本配置更加优化,这也是他们在中国市场更有竞争力的原因之一。

  在展会提供的平台中,企业资源里真的有“硬货”能够实现有效对接吗?

  观点预测

  真正有备而来的企业还是比较多的。他们在拿到参展名录的第一时间,就在心里瞄准了大概的几家企业,做足了功课,所以在对接会上出手快,出招准,而另一方企业遇到这样的合作伙伴自然也是十分省心的,对接会真正的服务对象也是这类企业。毕竟展会已经提供了平台,能够把一些有分量的企业邀请来,就已经给企业提供了机会。如果想要联系方式,事后去企业的展位和相关负责人联系,也是能够实现对接的。建议展会能够把参展企业的联系名录印制出来,分发给有需要的参展企业,便于延长展会在资源对接方面作用的发挥时间。

  观点预测

  我认为在展会提供的平台中实现和行业“硬货”企业资源对接,还是比较难的。展会大、企业多,一个安排不合理,就会让企业错过很多自己可能需要的资源。曾经有次参展,有很多企业反映他们很想要的某几家企业的联系方式还没有要到,对接会就结束了。而那些牌子比较响的企业的负责人往往对对接会的热情并不高,在参加对接会时,这类被看做“撑场面”的硬企业往往只是浏览一圈,如果看不到和自己分量相当的企业留在现场,他们会选择离开对接会,这让那些没有要到联系方式的企业很是沮丧。

纺织中国在线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纺织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纺织报,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中国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纺织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775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