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用 >>  行业聚焦
“飞地经济”新样本
时间:2015-01-30 13:44:14      
        ——写在郎溪(中国)经都产业园建园一周年之际

    本报首席记者 张迈建

    近年来,受到土地、能源和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的压力,纺织产业转移正在成为企业实现转型升级、寻求突破发展的理性选择。与之相伴的是中西部地区在积极承接纺织服装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实现了产业多元化,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安徽郎溪县2010年11月与浙江海宁精编产业园管委会、海宁鸿翔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兴建的郎溪(中国)经都产业园就是这样一个承接产业转移的先行区和桥头堡。

    谈起一年前的合作,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产业转移办公室副主任沈顺年颇有感触。他说,我们与郎溪的合作,为海宁经编企业带来全新的发展空间,为优化中国经编产业布局,推动产业升级起到了带头作用。去年签约进驻园区的浙江万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到郎溪县发展的20多家经编企业的代表。

    万方公司总经理毛伟华告诉记者,新公司将在郎溪拓展经编汽车内饰材料,即将建设的设备、厂房等总面积达12.5万平方米、计划投资3.5亿元,引进先进的经编机100台,项目计划在2013年12月建成投产,建成后可生产汽车产业用经编内饰面料1.5万吨,实现销售收入7亿元。

    记者了解到,未来5~10年,园区将建成经编织造区、后整理配套区等特色产业板块,落户企业将有300家左右,实现年产值1200亿元,郎溪将成为中西部崛起的又一个经编产业之都。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产业部主任孙淮滨在总结郎溪产业转移的特点时指出,产业转移要落地,要结合行业特点。他说,郎溪经编园区的建设经验表明:一是产业转移要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突出纺织专业技术特点;二是要建立市场化运作模式,强调市场对纺织资源的合理配置,变“新粗放型”发展为集约型、规模化发展;三是发挥地方政府的支持、引导作用,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产业转移不算是一个新的话题,有成功的范例和失败的教训。产业转移的基础应当是转移方与承接方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愿行为。郎溪经编产业园的成功有它的必然性。

    海宁鸿翔控股集团是一家以工程建设、房地产开发为主业的企业,郎溪园区的大片廉价土地、园区厂房、道路和“七通一平”的基础设施建设,正是该公司的优势。海宁经编企业受到当地发展条件制约,有转型升级的动力和进一步向外产业扩张的要求。加之郎溪县政府打造皖江城市带承接转移的自身条件,夯实了合作的基础,实现了“1+1>2”的效果。

    这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拉郎配”是不行的。纺织产业转移要因时、因地而行,切忌按图索骥、照搬照抄。郎溪的模式,得到了浙江省和安徽省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等部门的肯定。今年1月,郎溪(中国)经都产业园被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列为纺织产业转移的首家试点园区。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张莉在参观了郎溪的经编企业后认为,郎溪产业转移模式值得全行业学习、借鉴。

    当前,实现两地优势互补、跨地区合作的所谓“飞地经济”,为中西部发展和东部产业转移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有力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特别是以海宁经编产业整体复制的形式实现产业转移,为中国纺织产业实施块状、梯度、纵深转移提供了样本。

    透过郎溪,我们可以梳理行业转型的脉络,预见产业升级的端倪。

纺织中国在线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纺织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纺织报,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中国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纺织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775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