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本报专稿】本土内衣 呼唤王者
时间:2015-01-30 21:26:44      
    中国内衣市场调查分析报告表明:目前中国的内衣市场年销售额在200亿至500亿元,且每年以近20%的速度增长。据统计,国内内衣市场上,进口品牌约占60%的市场份额,以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及日本的产品为主,其中大多已在中国设厂生产,大部分售价在50~300元之间,国产品牌约占市场的40%左右。在西方,内衣消费占服饰消费的比例相当大。例如,每年法国妇女用于内衣消费的金额约为17亿欧元;英国女士每人每年有112欧元花在内衣上;而中国女性在内衣消费方面的支出大约只有200亿元人民币,仅占衣着消费的5%。比较以上统计数字可以看出,中国内衣市场的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洋品牌与国内大品牌竞争激烈  

    由于中国内衣市场消费潜力很大,一些国外品牌率先进入中国市场,开始了市场拓展工作,尤以百年品牌黛安芬为代表,它凭借国际品牌的运作经验,迅速打开了市场,并赢得了一大批追求形象与质量的忠诚消费者,并迅速发展成为内衣行业的领跑品牌。洋品牌的迅速发展,给国内大部分企业树立了参照的目标。从此,中国内衣企业在洋品牌的影响下,发展自己的内衣品牌,并迅速形成了以广东为代表的南方,以上海为代表的东部和以北京为代表的北方三分天下的产业格局,经历了数年的发展,初步形成了具有独立风格的中国内衣时尚潮流。同时不难看出虽然内衣市场份额巨大,品牌众多,但真正形成气候的并不多见,洋品牌除黛安芬地位稳固以外,其他一些品牌如华歌尔以及一些纯进口的品牌,也还在试探阶段;国内品牌虽然上升较快,但品牌地位还不稳固,主要还是靠产品渠道与价格支撑。可以说目前中国内衣市场,大部分市场份额都被一些杂牌军蚕食,品牌运作空间与机会非常大。随着中国市场上升空间的不断增大,各大品牌开始了在中国市场的“圈地运动”。

    中小品牌圈地的势力范围主要集中在超市、量贩等人流量大的终端,其参与竞争的主要武器是“便宜的价格+品牌货”。这类品牌货价格多在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这些品牌虽然未能参与中高档品牌的竞争,但该层次的竞争亦表现十分激烈。

    综观当前的内衣市场的三股势力,虽然都在各自的领域占领一部分市场,但无论从品牌数量,还是竞争层次与手段,以及强势品牌的市场份额来看,整个行业还处于竞争层次落后的局面,大部分的竞争集中于产品层面,靠品牌拉动的产品很少,虽然有几百亿元市场空间,但大部分都被杂牌军瓜分,从长远来看,真正能圈地成功的,将是那些品牌运作成功超前的品牌。

    立足者须具核心竞争力

    内衣市场低层次的竞争,使得最终胜出的,是那些重视品牌建设与营销规划的品牌。同时,在产品方面,不断推出具有高度人文关怀理念和科技含量的新产品,以及实施建设品牌文化,使品牌竞争的段位不断增高的品牌,这样的品牌未来具有持久的核心竞争力。    

    竞争使市场细分表现突出,无论是产品细分还是市场细分,都将表现出细分化、多元化、复杂化的格局。目前有些成熟品牌,在产品开发方面,已全面进入了全系列、分龄化领域。如华歌尔非常重视对市场的研究与策划,寻找市场竞争空白点进行市场细分,将12岁以下儿童和40岁以上中年人的内衣产品开发也纳入到市场中来,这将更使得那些在细分市场里“混饭吃”的中小品牌更举步艰难。

    发展桎梏待解决

    目前内衣主要竞争方式集中在产品竞争的层面,而品牌同质化现象严重,不符合消费者对时尚化与个性化的要求,品牌设计师要走出传统设计的模式,大胆进行内衣的设计和创新。内衣品牌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目前我国内衣无论从设计、版型、材料、工艺到内衣的管理等方面专业人才奇缺,加之对内衣学术研究不够,严重地阻碍了内衣业的发展进程,失去了与国际品牌竞争的实力。如今内衣行业已发展到了品牌运作的火山口上,以“小规模、同质化、分散化”的运作方式,向“以品牌为主导”的规模化经营转变是必然的。谁能整合更多的社会资源,把品牌做大、做强,谁就能取得规模化和品牌优势,继而最终胜出。

纺织中国在线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纺织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纺织报,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中国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纺织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775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