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
就业服务不能摆花架子
时间:2023-05-26 00:47:19    来源:经济日报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就业服务工作应该是一项有温度的工作。要防止一些地方和高校出现“花拳绣腿”式的就业服务。各地各部门、高校等应拿出有力的政策措施,切实以学生为中心,有针对性地做好就业服务工作。

目前正值就业季,各地积极开拓资源,千方百计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岗位供给,多所高校开展万企进校园活动,书记校长访企拓岗……线上线下形式多样的就业服务开展得如火如荼。不过,一些地方和高校也出现了“花拳绣腿”式的就业服务:有的校园招聘会参会用人单位提供的岗位不符合毕业生预期;有的学校给各个学院、班级下达任务“拉人头”参与地方政府组织的“人才周”活动;有的为了追求就业率数据好看,采取虚假就业手段,甚至“不签就业协议就不发毕业证”等。

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23届高校毕业生预计达1158万人,同比增长82万人。但一些地方在考核高校就业工作时,单纯以就业率数据等显性指标作为考核标准,追求大场面、数据好看,形成错误导向;一些高校就业服务理念落后,对新行业新业态缺乏了解,就业指导手段单一,很容易落入形式大于内容的窠臼。当前不少高校毕业生找工作时较为迷茫,求职路不顺利,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存在的育人作用不充分、以学生为中心体现不足、业务系统低效分散等有一定关系。

其实,在毕业前夕给学生提供招聘信息,只是就业服务工作的一小部分。为在校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深入了解本专业的就业前景,并适时提供优质的实习机会,应贯穿大学教育全过程。有调查显示,不少高校毕业生存在就业期望值过高、就业技能缺乏等问题。高校应有针对性地开设职业规划和择业技巧课程,让学生在校期间即为求职就业做好准备。

数字化转型也能为高校就业服务赋能。通过建设一站式、在线化的就业服务平台,可以实现就业信息和数据自动收集、整理和分析,并保证平台内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依托平台,不仅能实现传统毕业生各类就业手续的填报,还可以更有效地实现人岗精确匹配、学生成长发展追踪、就业困难群体精准识别与有效帮扶等。结合偏好选择,还可以为毕业生生成个性画像,通过智能算法匹配实现就业信息的精准推送。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就业服务工作应该是一项有温度的工作。针对部分毕业生存在求职信心和技能不足、求职经济压力大等困难,各地各部门、高校等应拿出有力的政策措施,聚焦学生实际困难,采取多样化、个性化、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方案,开展精准帮扶。


纺织中国在线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纺织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纺织报,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中国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纺织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775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