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国际 >>  非洲
南非驻华大使:金砖峰会前将带50家中企到南非考察投资机会
时间:2023-05-08 09:46:00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今年是中国和南非建交25周年,也是南非接棒中国担任金砖国家轮值主席国。近日,南非驻华大使馆在京举办庆祝南非国庆日暨南中建交25周年招待会,南非驻华大使谢胜文对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表示,25年来,从政府间高层往来到民间的经贸合作与人文交流,两国各个层面的交流密切深入。他表示自己正在学习中文,因为“只有了解对方的语言,才能更清楚地相互理解。”

今年8月,南非总统拉马福萨将主持2023年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世界将再次倾听“金砖方案”。谢胜文介绍,南非在金砖峰会之前将举办金砖工商论坛,届时将带领50家中国公司到南非考察投资机会。

加入金砖是一个积极选择

今年8月22日至8月24日,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将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谢胜文表示,世界将再次倾听“金砖方案”。南非政府的亚洲、中东和金砖国家事务特使苏克拉尔此前表示,金砖国家将于6月2日至3日在南非开普敦举行外长会晤,讨论扩员问题。他表示,已有13个国家正式申请加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同时还有6个国家通过非正式渠道表达了意愿,“我们每天都能收到希望加入的申请”。

据了解,南非将“金砖国家与非洲:促进加速增长、可持续发展和包容性多边主义的伙伴关系”作为今年金砖峰会的主题,反映了金砖国家和非洲国家推进世界和平发展的共同心愿。谢胜文表示,越来越多的国家想要加入金砖国家机制,“因为他们认为在面临挑战时,加入金砖国家是一个积极的选择。”同时,他也希望“扩员更有利于团结”。

金砖国家已逐渐发展为新兴国家最期盼加入的国际组织之一。2001年,高盛公司首席经济师奥尼尔首次提出“金砖四国”的概念,指发展迅猛的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英文首字母是BRICK(金砖);2006年,四个国家召开第一次外长会晤;2009年,升级成领导人峰会;2011年,南非加入金砖国家,英文名称正式定为BRICS。12年来,金砖国家再没有扩容,日前伊朗总统莱希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在加入上海合作组织后,伊朗为加入金砖国家做准备。

谢胜文提到,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目前也收到很多加入申请。新开发银行是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南非于2015年共同成立的多边开发银行,宗旨是为金砖国家及其他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可持续发展项目提供投融资,促进全球增长与发展。成立至今,新开发银行累计批准成员国98个项目,投资总额约332亿美元。

上个月成功访华的巴西总统卢拉高度评价金砖国家合作,并对新开发银行发展前景寄予厚望。他表示,新开发银行是第一个完全由新兴国家发起成立的多边开发银行,代表着新兴国家有能力对世界作出改变,即建立一个减少贫困、降低不平等程度、更可持续的世界。“这与由发达国家主导的‘传统银行’截然不同。”

谢胜文也表达了类似观点,“我们正在采取一种方法,即发展和平伙伴关系,以确保拥有一个代表发展中国家自身利益的全球治理和全球机构。”

南非与中国共同成长

中国与南非1998年建立外交关系,今年是建交25周年,双边关系从伙伴关系发展到战略伙伴关系。谢胜文表示,25年来,两国关系实现了巨大的发展,各个层面的交流密切深入,既有政府间高层往来,也有民间的经贸合作与人文交流。他对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表示,自己已经开始学习中文,“虽然我的普通话不好,但是南非的孩子正在学校学习普通话,这恰恰证明了我们合作的力量。因为只有了解对方的语言,才能更清楚地相互理解。”

谢胜文指出,两国的经济合作也充满活力。双边贸易额从1998年的14亿美元增加到2022年的567亿美元。自2009年以来,中国一直是南非最大的贸易伙伴。同样,自2010年以来,南非也是中国在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目前,超过180家中国公司在南非成功开展业务,涉及能源、采矿、技术、汽车工业、重型设备和金融服务等领域。”他对吸引更多中国企业到南非投资充满期待。“越来越多的中国大公司正在投资南非。中国公司的优势在于他们不但为非洲国家提供了资金、还能够提供现代化的高科技技术支持,帮助其将优势资源转化成市场竞争力。”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谢胜文称,自从2015年加入“一带一路”,南非的基础设施建设有了很大的提升,这些项目对南非加强与其他国家的互联互通以及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带一路’倡议与‘南非经济重建和复苏计划’能够良好的对接。‘一带一路’同样符合非盟《2063年议程》发展方向。‘一带一路’项目建设有助于加快非洲大陆自贸区建设、推进非洲一体化。”

谈及中非关系时,谢胜文说,“中国同非洲国家之间的关系建立在相互尊重基础之上,我们不是靠踩在对方身上来发展,这是我们和西方国家的根本区别。中国一直致力于帮助非洲发展,因此,我们与中国共同成长。”


纺织中国在线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纺织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纺织报,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中国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纺织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775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