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头条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时间:2021-01-19 10:22:04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开栏的话 开天辟地,不懈奋斗,中国共产党阔步走过百年征程。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磨难挫折中成长,在攻坚克难中壮大,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一心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带领中华民族摆脱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落后局面,走上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康庄大道。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已经开启。即日起,本报推出“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系列报道,探访铭载史册的红色印记,再现波澜壮阔的伟大历史,吹响启航新征程的嘹亮号角,展望新时代中国梦更加美好的明天。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走出上海地铁1号线黄陂南路站,上海的繁华与生机扑面而来。沿黄陂南路向南步行10分钟,就可以看到一大片石库门建筑,中共一大会址就在其中。沧海桑田一百年,历史与现实在这里交汇。

  2021年,在建党百年前夕,记者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上海,重访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之地,回顾那一段峥嵘岁月,探寻第一代共产党人的红色梦想,缅怀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

南湖革命纪念馆内陈列的中共一大代表铜像群雕。

走进红色的起点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副馆长宋依璇告诉记者,为迎接建党100周年,纪念馆自去年11月17日起进行重新修缮改造。记者在会址旁看到,装修工人正在会址外墙上精雕细琢,这里将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党的100岁生日。

  100年前,一群仁人志士走进这里——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现兴业路76号)——一处并不起眼的石库门建筑,怀揣着改天换地的革命理想,围着一张长长的餐桌,在椅子或圆凳上坐下。一场最终改变了20世纪中国命运的红色革命就从这里开始。

  会址内,党的一大召开的会议室仅有18平方米,当时是一个餐厅。从党的一大会址走出,步行约50多米,就来到了博文女校。这座女校位于上海太仓路127号(原白尔路389号),当年是代表住宿的地方。

  “兴业路76号是中国共产党梦想起航的地方,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党总支副书记、副馆长宋依璇说,就是这样的会场,就是这样的住宿地,迎来了从全国各地风尘仆仆赶来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

  在这座普通楼房内召开的党的一大开启了伟大的历史征程。这次会议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这是近代中国革命历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

  鸦片战争失败后,为了反抗外敌、改革现状,中国人民同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势力进行了艰苦卓绝、英勇顽强的斗争;为了挽救国家和民族存亡,中国的先进分子历经千辛万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无数志士仁人发出同样的呼喊:中国的出路在哪里?

  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给20世纪的中国带来第一次历史性巨变,为中国先进分子探索救国救民之路拓宽了视野,为中国的进步潮流开启了闸门。1919年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始广泛传播,并逐渐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从1920年夏到1921年春,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上海、北京、武汉、长沙、济南、广州等地以及赴日、旅欧留学生中相继成立。

  一方面,革命的知识分子深入工人群众,参加实际斗争,思想感情发生深刻变化,锻炼成为无产阶级的先锋战士。另一方面,工人群众阶级觉悟提高,涌现出一批有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分子。建立全国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的条件日益成熟,召开全国代表大会也在建党骨干中开始酝酿。终于,历史定格在1921年7月23日晚这一关键时刻。

  这是一个平常的夏夜,但对中国历史来说却有着深远意义。当晚,中共一大正式开幕了。上海的李达、李汉俊,武汉的董必武、陈潭秋,长沙的毛泽东、何叔衡,济南的王尽美、邓恩铭……他们身份各异、口音不同,却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自共产国际的代表马林首先致词,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表示祝贺,代表们随后具体商讨了大会的任务和议程。

  上海为何成为中国的红色发源地?党的一大为何选择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齐卫平认为,党的一大选择在上海召开有3个主导因素:第一,上海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是工人阶级最集中的地方;第二,上海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是介绍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基地;第三,在上海建立的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在党的创建过程中发挥了核心作用。

移师嘉兴南湖

  从1921年7月24日到29日,党的一大会议一直顺利进行,代表们对党的纲领和决议作了较为详尽的讨论。30日晚上,情况突然发生变化。

  当时,马林正在用英语讲话。一个穿灰色长衫的陌生男子闯入会场,朝屋里环视一周,说是要找人,然后离去。经验丰富的马林立即警惕起来,断定此人是暗探,要求会议立即停止,大家迅速分头离开。代表们离场不到一刻钟,法租界巡捕房的警车就到了。

  由于会场受到外国巡捕搜查和暗探的注意,代表们陆续转移到浙江嘉兴,在南湖的一艘游船上召开了最后一天的会议。

  经专家考证,当年党的一大代表是乘7点35分的早班火车从上海北站出发,沿沪杭线在火车上颠簸了近3个小时才到达嘉兴。而今,记者在新落成的上海虹桥火车站乘坐高铁,仅用20多分钟就到了嘉兴。

  从一张嘉兴火车站的老照片上可以看到,这座火车站不大,是两层的仿欧式建筑。当时的沪杭铁路还是单线,火车行驶速度自然也不快。今天的嘉兴南站颇具江南风韵,白墙灰瓦、斜坡式屋顶、乳白色的雨棚,所见之处无不透露出水乡的韵味,而车站电梯、电子显示屏、自动售票机、自动检票机等各种配套设施又展现了现代化的气息。未来,这里还将有磁悬浮、地铁等一系列现代交通设施,嘉兴在长三角地区交通枢纽地位将逐渐显现。

  在嘉兴寻访之际,记者找到了一张党的一大代表们在嘉兴的行踪图。根据行踪图,记者沿着党的一大代表们当年的行走路线,来到了他们乘船去南湖的狮子汇渡口。现在的狮子汇已经改造成一个开放式公园。此处有块石碑,上面写着:“中共一大南湖会议渡口旧址”。还有几行小字:“1921年8月2日上午10时许,一群外地青年来到狮子汇渡口,焦急地等待着南湖游船的驶近——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就要发生了。”

  南湖在一片丽日阳光里显得格外优雅平静,著名的“红船”就停泊在湖心岛的岸边,记者曾经数次拜访这条新中国成立后仿制的“红船”:船长约16米,宽约3米,设有前舱、中舱、房舱和后舱。

  就是在这样一条船上,党的一大代表通过了党的纲领和决议,成立了中央领导机构,选举了中央领导人。在跌宕起伏中召开的党的一大取得了重要成果: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纲领,讨论了实际工作计划,决定集中精力领导工人运动,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意味着一个新的革命火种在沉沉黑夜中点燃了。从此,在古老落后的中国出现了完全新式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的,以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毛泽东后来说:“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经过长期艰苦的上下求索,中国的先进分子找到马克思主义这个正确的革命理论,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是近现代中国思想史上一次划时代的飞跃。

  从此,这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在中国大地深深扎下根来,团结带领中国各族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开始了漫长的征程,成为一支不可战胜的伟大力量。

从胜利走向胜利

  在探访了党的一大会址后,记者又去参观了党的二大、党的四大会址。

  党的二大会址位于上海市静安区老成都北路7弄30号,原是党的一大代表李达所租用的寓所,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个出版社和第一所培养女干部的学校就诞生于此。

  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研究室负责人倪娜告诉记者,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党的二大第一次提出党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第一次提出党的统一战线思想和主张……

  “如今,党的二大会址也如党的一大会址一样,成为红色旅游的亮点,成为了解中国共产党光荣历史和革命传统的重要窗口。”倪娜表示。

  中共四大纪念馆馆长童科告诉记者,党的四大会址现存只有上海市虹口区东宝兴路254弄28支弄3516工厂的两栋宿舍楼中间的一块碑,这是1987年11月17日设立的。党的四大原址是租下来的一幢红色小楼,在抗日战争中毁于战火。

  童科说,1925年1月11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出席会议的20位中国共产党人,代表全国994名党员。党的四大初步总结了建党以来,特别是国共合作一年来的经验教训。党的四大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第一次提出了工农联盟问题,指出农民是工人阶级的天然同盟者。确立了加强党的领导、扩大党的组织、执行使党群众化的组织路线。同时,大会第一次将支部确立为党的基本组织。党的四大统一了全党思想,为新的革命高潮做了政治上、理论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中国共产党经过百年的发展,从一个只有50余人的革命政党不断发展壮大为拥有9100多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成就。”童科说。(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李治国 柳 文)

时代潮|百年风华正青春

中国共产党从上海走来,带领全国人民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为寻求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前赴后继。

  1945年4月,毛泽东同志在回忆党的一大时说:“《庄子》上有句话说:‘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我们那时候就是自己搞的,知道的事也并不多,可谓年幼无知,不知世事。但是这以后24年就不得了,翻天覆地!整个世界也是翻天覆地的。”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这句话用来描述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可谓恰如其分。它在中华文明的大河中流传了两千多年,闪烁着中国哲学的智慧,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内涵更加厚重。这句话更凝聚着我们党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敢于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困难和挑战的奋斗精神。

  如今,中国共产党已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执政党,展现出蓬勃生命力。2017年10月31日,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来到上海瞻仰中共一大会址,沿着早期共产党人的足迹,探寻党的精神密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这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同时,事业发展永无止境,共产党人的初心永远不能改变。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历史、告慰先辈,方可赢得民心、赢得时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无前。

  从党的第一个纲领、第一份决议,到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一步接一步,从蓝图到现实,前所未有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这是中国共产党人永葆青春活力的秘诀,这是一个肩负历史重托的政党对人民的承诺。(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李治国)

遵从马列无不胜

  在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藏品保管部,记者看到从事文物保护工作的赵嫣一正复制一份“题词”,上书“作始也简,将毕也钜”,落款为中共一大代表董必武。

  60多年来,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珍藏着这件“镇馆之宝”。1956年2月12日,时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的董必武来上海革命历史纪念馆(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前身)视察。当时的馆领导提出,请董必武为纪念馆题词留念。“随行工作人员将题词纸张带回董老下榻的宾馆,他题写好之后通过市有关部门交给本馆。1995年,这幅题字经国家文物局鉴定为一级文物。”赵嫣一说。

  1964年4月5日,年近八旬的董必武重访嘉兴南湖。董必武看了重新仿制的“红船”连声说:“很像当年的那艘画舫,仿制得很成功。”随后提笔赋诗一首《清明节车过嘉兴访烟雨楼》:

  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蒙访旧踪。

  新中国成立后,董必武担任过政务院副总理等职务,领导过司法工作。董必武总以党和人民的“老牛”自勉。他严以律己,对子女及亲友要求很严格,教育他们正直做人,勤奋学习和工作。1975年3月5日,董必武虚岁九十诞辰,于床榻赋《九十初度》律诗,为一生写照:

  九十光阴瞬息过,吾生多难感蹉跎。五朝敝政皆亲历,一代新规要渐磨。彻底革心兼革面,随人治岭与治河。遵从马列无不胜,深信前途会伐柯。(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李治国)

红色足迹|老木屐见证信仰

  南湖革命纪念馆讲解员 李怡婷

  南湖革命纪念馆二楼展厅,陈列着一双老木屐。这种木屐在江南并不常见,但在千里之外的湖南一带,却是家中常备。雨雪天里,人们穿上干净的布鞋,再把脚伸进木屐出门,干燥又暖和,非常实用。这特点恰似它的主人——中共一大代表何叔衡,外表质朴无华,却甘心俯首于泥泞中,对党尽忠、为民尽责,凭一腔热血走出了革命信仰之路。

  1921年,45岁的何叔衡放弃高官厚禄,告别家人,带着那个藏着老木屐的皮箱,登上嘉兴南湖的小船。他这一切都源于那份为国为民奉献的信仰。这信仰在红船上凝聚,随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而牢牢立下。

  一双木屐,陪伴他走出家乡,走到南湖,走遍瑞金……

  1935年2月24日凌晨,步履蹒跚的何叔衡,跟在一支行色匆匆的红军队伍里,一路从江西瑞金去往闽西山区。突然,身后传来枪响,紧接着,三面火光乍现,情急之中,队伍只能朝向唯一一面的山上撤退。战士们搀扶着何叔衡艰难前行,年近六旬的他腿部早已受伤,走到悬崖口时,他看向身边的战士:“来不及了,快朝我开枪吧!”敌人的枪声越来越近,何叔衡望向身旁的悬崖,高喊着:“我要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他纵身一跃,用生命完成对革命信仰的守护。

  木屐随着何叔衡一路奔走,点点足迹透露出信仰之光。信仰究竟是什么?是立下它时的热血,是保护它时的征程。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柳 文 通讯员 徐燕飞整理)

红色篇章传递革命力量

  上海兴业路76号,浙江嘉兴南湖红船,两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中国红色革命起点。

  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是中国共产党梦想起航的地方。中国共产党从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从这里走向全国执政。这里是中国共产党的根脉。

  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路,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记者在上海中共一大会址、浙江嘉兴南湖,打开时间的“闸门”,翻阅风雷激荡的红色篇章。

位于浙江嘉兴南湖的红船。

石库门内播“火种”

  “13个平均年龄28岁的书生,悄悄走进法租界的一条里弄,兴奋地聆听遥远的北方炮声的轰鸣……”上海一场诗歌朗诵会上,一首饱含深情的《从石库门到天安门》,让现场听众备受感染。回望百年前,那场从上海石库门到浙江嘉兴南湖的紧急转移,成就了“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一幢漂亮的石库门建筑,一楼一底,砖木结构,坐北朝南;外墙青红砖交错有序,门扇是黑漆的实心厚木大门,配上一对闪亮铜环。“1921年7月,身着长衫、中山装、西装的有志之士,怀着对马克思主义的憧憬,从四面八方赶到位于法租界的这个幽静小院。”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党总支副书记、副馆长宋依璇细致讲解,并围绕一个又一个问题展开:《共产党宣言》是一部什么样的作品?为什么第一个全文翻译《共产党宣言》的中国人是陈望道?百余年前的书册是如何保存下来的?宋依璇用一个个小故事,把《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创作、传播和保存的过程和它与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之间的因缘,生动鲜活地讲解给听众。

  伟大的思想总能诉说时代深藏的心曲。《共产党宣言》中“阶级斗争”“社会主义”等概念,深刻切中了当时中国的脉搏;为人类解放而奋斗的理想,更与沉沦日久渴望复兴的民族诉求相通。

  纪念馆一层序厅,巨幅党旗如鲜血浸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在党旗见证下,上海杉达学院教师张倩韵带领学生们右手握拳,进行入党宣誓。他们的声音交汇在一起,一字一句坚定有力。

革命红船立精神

  秀水泱泱,红船依旧。再没有第二条船,能像南湖红船一样见证世界第一大党的不变初心,领航全球人口最多的中华民族迈向伟大复兴。

  “当时,在上海开会的代表们围坐在方桌前,起草中国共产党的党纲和决议草案。但几天之后,正常进行的会议就受到干扰,被迫中断。”南湖革命纪念馆讲解员钱思雯说,与会代表感到形势紧张,一致决定将会址转移至嘉兴南湖。在蒙蒙细雨中,党的一大在南湖上的一艘画舫中继续召开。

  “游船长16米、宽3米,分为前舱、中舱、房舱以及后舱,当时党的一大会议在中舱举行,会务人员在前舱负责安全工作。这些年轻人在这里点燃革命火种,此后又奔赴各地,开展工农运动,发展党的组织……”钱思雯介绍。

  在南湖革命纪念馆,气势恢宏的序厅,穹顶上的铁锤镰刀分外醒目。一艘复建的红船破墙而出,似在告诉人们正是这一把橹桨摇醒了在茫茫黑夜中摸索了半个多世纪的中国。

  “让我们再喊一遍口号吧!记得声音要轻一点。”“嗯!”“中国共产党万岁!”……声音低沉却铿锵有力。百年前,党的一大会议闭幕时的场景令人感怀。百年后,嘉兴南湖游人如织。

坚定信仰再出发

  上海、嘉兴两个纪念馆,有两幅主题相似的图片。一幅,清末给列强赔款的惊人数字,白银如开闸河水般涌出国门;另一幅,中国近代时事漫画《时局图》。

  面对长夜漫漫的旧中国,中国共产党以解民倒悬的使命感,坚定不移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推动了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更要把党的历史宣传好,把中国革命精神宣讲好。”南湖革命纪念馆馆长张宪义表示,讲好红色故事、赓续红色基因,让红船精神代代相传,是纪念馆肩负的神圣使命。为迎接党的百岁生日,纪念馆组建了以12名讲解员为骨干的红船讲解员小分队,赴基层开展“微宣讲”,侧重小话题、反映大主题,把红船精神宣讲落细、落小、落实。

  不久前,一场以“思想灯塔指路明灯”为主题的党史宣讲在嘉兴职业技术学院举办,讲解员赵洋的一番精彩演讲赢得喝彩。听完宣讲,年轻的大学生们纷纷表示,要扬起信仰风帆,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李治国 柳 文)

红船承载初心使命

  在世界政党发展史上,只有一个政党是在一条小船上诞生的,就是中国共产党。北京是党的红色策源地,上海是党的筹建开幕地,嘉兴是革命红船起航地和初心始发地,红船精神也因此成为党的先进性之源和中国革命精神之源。

  南湖红船留下了青春建党的印记。他们不顾个人安危,舍小家为大家,这样的精神令人动容。小小红船,承载千钧,开启了跨世纪的航程。此后,这艘“红船”又经过井冈山、遵义、延安、西柏坡不断前行,领航中国发展的航向,指向了更加波澜壮阔的远方。

  南湖不仅是地理概念,而且是文化概念;红船不只是一条物体的船,而且是民族寻求复兴的生命之船,是一艘敢于斗争、敢于自我革命、敢于胜利的破浪航船。将南湖红船与“梦想起航”和“党的根脉”连在一起,是对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固本培元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宣誓了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坚定信念。

  小小红船,如今已成为承载着14亿人的巨轮。中国共产党已成为拥有9100多万名党员的世界第一大党。党在船上,船在水上,扬帆远航。走得越远,初心不可渐行渐远;越是往前走,越不能忘记初心和使命。(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嘉兴学院基地首席专家 肖纯柏)

留言薄

  安徽游客张作仁:建党百年之际,参观纪念馆意义重大。我们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北京游客胡建:这是中国革命发源地,也是上海的荣耀。它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留给我们子孙的宝贵精神财富。

  空军老战士徐茂华:一寸山河一寸血。革命纪念馆文物昭示后人,我们党无数仁人志士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为革命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要沿着革命前辈的足迹继续前行,把红色江山传下去。

  国家电网浙江电力(嘉兴南湖)红船共产党员服务队队长袁均祥:我们以“红船精神”为指引,在抗击特大暴雨、台风、冰灾等自然灾害中,第一时间奔赴现场,为群众筑牢“光明防线”。

  浙江杭州退休干部张国强:每次来嘉兴,都会参观南湖革命纪念馆或瞻仰红船。虽已退休,但始终牢记自己是一名党员,履行好党员应尽的职责。

  全国劳动模范潘建乔:在南湖畔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我将秉持在关键时刻冲得出来、危难时刻豁得出去的初心担当,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

  大学生志愿者李林澎:多次瞻仰红船,汲取了源源不断的信仰力量。去年1月底,我奔赴武汉参加志愿服务活动,还如愿成为一名预备党员。未来将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