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本周要闻
中国对日加工贸易转型“向上看”
时间:2015-02-04 15:39:14      

    对于日本市场而言,中国目前仍然是一个从廉价商品到奢侈品,从小订单到大订单通吃的万能加工基地。业界所提出的中国市场正逐渐“脱离日本”之说,并不代表中国作为服饰生产基地的地位削弱,而是在今后以加工贸易为主的生产方式可能将发生转变。当中日加工贸易踏上了升级之路后,低附加值的生产模式也面临诸多挑战。

    加工方式悄然转变

    作为对日生产加工重要基地的上海周边地区基础设施完善,如今已渐渐转型为承接日本小批量中高档产品小订单的专业基地。

    从去年11月份开始,位于上海金山区的宝鑫制衣有限公司开始对日的高级女式服装的生产加工业务。该公司以贴牌类辅料加工起家,公司董事长姚惠忠与其合作伙伴都认为,投资额巨大的高级制品市场的经营风险太大。但是中国未来的高级制品、高品质商品的生产加工竞争时代必将到来,为了在竞争中胜出,从低端的大批量生产向高端加工转变已成为必由之路。

    宝鑫公司从日本聘请的总经理和厂长均是高级女装生产经验丰富的管理人才,对于上海本地经验丰富、工艺娴熟的工人,公司也提高了相应待遇。此外,公司还引进了日本工厂的生产模式,将裁片缝制与成衣缝制合并在同一生产线上,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

    从55名员工的生产规模起步,宝鑫的工厂现在的月产量达1000件,未来的目标则是月产量突破3000件。姚惠忠表示,由于公司将经营定位高端,因此目前并不急于扩大生产规模,为了保证品质的稳定,生产量也不会有大幅度的增加。“我们希望在逐渐增加人员的同时,尽快提高工人的操作熟练程度与技术,日后再慢慢扩大产能。”姚惠忠说。

    优化工艺提升品质

    一位对日出口企业代表认为,出口日本市场产品的缝制加工关键在于流程设计。“在对面料进行缝制加工过程时,提前排除生产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至关重要,然而这也是非常需要技术与经验的。在裁剪前对布匹进行色差、图案偏正等检查可以保证在裁剪阶段的布匹品质。此外,进行缩绒加工工艺也能进一步保证面料的尺寸稳定性。”

    南通汤峰时装有限公司的前身是岐阜县一家缝制工厂。1992年,该缝制工厂与江苏南明集团合资成立了服装缝制加工厂,在加工旺季时公司的生产线达到了36条,目前已合并为12条。由于使用的是江苏南明集团的工厂厂房,并采用集团一体化的运营模式,缝制水平及效率的提升使得公司目前不仅可以满足大订单的生产,也可以对小订单的女式服装进行加工。

    生产基地发挥优势

    服装加工产业规模较大的江苏南通市,一直发挥着其作为华东地区对日生产加工基地的重要作用。虽然有着从缝制到检验的非常完善的配套设施,不过,目前该地区的劳动力成本已经基本接近上海市内的水平,一些低端的加工生产工厂相继关门。经历了优胜劣汰的市场“洗牌”之后,现在南通市逐渐变身成为充分发挥对日生产优势,同时提供稳定的高品质生产加工服务的新型生产基地。

    以承接短周期、小订单加工为主要业务的广州的加工企业,在目前成本上涨的因素下也无法再继续发挥从前的价格和速度优势,他们所面临的问题与中国其他省份的加工基地一样。品种繁多的小订单短周期加工生产以设计感十足的服装产品为主,往往这类加工订单需要巨大的现货面料交易市场作支撑,而广州具有其他城市无法与之抗衡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在这一优势的支撑下,广州的加工企业正向生产业务更为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在当前生产成本不断上涨的情况下,中国的纺织品生产加工企业在控制产品品质的能力逐渐提升、在开发新技术上也下足功夫,并且不断增加产品附加价值、延长产品的生产线,日本企业普遍表示希望能与这样的厂家取得稳定的合作关系,保证其在中国生产加工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