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本周要闻
迎接建党九十周年 《钱之光传》摘登(七)
时间:2015-02-04 17:56:14      

废除纺织企业搜身制  

纺织工人热烈庆祝废除搜身制   本报记者 徐国营 供图

  解放后,工人阶级翻身当了国家主人,但接管的旧企业还存在压迫工人和有损人格尊严的封建压迫制度,严重束缚了工人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根据钱之光1950年3月在公营纺织厂厂长会议提出的实行民主管理的部署,1950年4月,国营纺织企业全部废除了搜身制度(1949年11月1日上海率先在上海第十棉纺织厂工会成立大会上宣布废除搜身制度,以后各棉纺织厂相继废除)。1950年11月,上海各私营厂也全部废除了搜身制。

    1951年3月20日~4月10日,纺织工业部召开全国国营纺织厂行政会议,党政工三方面都派代表出席。会议决定:第一,不合理的压迫工人的制度如“拿摩温”制度等,应予废除。(“拿摩温”是英文number  one的谐音,意即“第一号”,是旧中国工厂中工头的别称。最先只用于外资纱厂,以后华资纱厂也沿用此名称。在旧中国的纺织厂里,每一个车间都有一个“拿摩温”。“拿摩温”不参加劳动,专门监视、管理工人干活。他们可以开除、处罚工人,随意打骂工人。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结合民主改革运动,民主产生生产小组长后,“拿摩温”制度彻底废除。)第二,现在继续留在工厂中为非作恶的破坏分子,应立即清除。第三,凡压迫工人很厉害,为多数工人十分痛恨,而现在作风未变的,应予开除。第四,对于那些过去压迫工人,现在已改变作风,现仍为工人十分不满的,应使其向工人道歉,或调动职位。第五,毫无技术而占据高位,领高薪者,应撤换工作。

    会后,各地国营纺织厂按照上述行政会议决定的政策,着重以教育为主,对于“拿摩温”按照不同情况作出区别对待。废除“拿摩温”制度以后,民主选举生产小组长,工厂行政组织实行厂长、车间主任、生产组长三级制的领导体制,并制定了各级生产责任制和工人岗位责任制。这一改变,对各厂生产改革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步骤。

    1951年1月19日,钱之光代表纺织工业部在政务院第68次政务会议上作《关于纺织工业部1950年工作总结及1951年工作方针和任务的报告》。钱之光在报告中指出,近一年来,在纺织企业进行了初步的民主改革,大部分纺织厂已经废除有损工人尊严的相关制度。经过这些工作,大大调动了广大职工的主人翁积极性,使生产经营逐步走上了社会主义轨道。

    针对纺织厂生产劳动条件差,影响工人人身安全和健康的情况,纺织工业部于1951年2月16日~3月9日,专门召开辅助设备会议,研究改善全国纺织工人劳动条件,提高生产效率的问题。会议交流了各种降低车间温度的经验,要求各地在6月中旬完成改进空气调节设备工作。会后多数国营企业在车间增添了通风降温设备,增加了安全防护装置,并新建了职工宿舍、医院、托儿所、哺乳室等福利设施。1952年12月18日,纺织工业部再次发出指示,规定车间最高温度要比1951年的规定再下降华氏2度~6度,并要求各地争取在二三年内基本解决高温问题。

    1953年5月,纺织工业部与全国纺织工会联合召开全国纺织工业劳动保护工作会议,贯彻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的方针,提出在企业中建立安全卫生责任制,改进机械设备和安全防护装置,改善通风降温,建立卫生保健网,并建立劳动保护的专职机构。工人们称“是第二次解放”。

    与此同时,还进行了工人工资改革。1951年10月10日,纺织工业部公布《棉纺织工人工资制度调整方案》。

    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关于劳动就业问题的决定》后,青岛纺织管理分局为解决棉纺织厂的劳动力过剩问题,逐步改开三班八小时制。由于准备充分,依靠群众,党政工团密切配合,因而获得成功。1952年9月12日,纺织工业部党组就此向毛主席、党中央、政务院党组、中财委党组报告。9月17日,中共中央批准了这一报告。从此各地国营纺织厂普遍由一日两班、每班10~12小时改为一日三班、每班8小时工作制,私营纺织厂到1953年也完成了这项改革。纺织工业的每日三班八小时工作制成为当时解决城市就业,减轻工人劳动强度,增加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好办法。经过这些工作,极大地调动了广大职工的主人翁积极性和劳动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