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唐山三友集团迎来了20岁生日。在庆祝大会上,企业举行了化纤20万吨项目投产仪式,该项目是河北省重点项目,是三友集团做强做优化纤产业的重点工程。20万吨项目的建成投产,进一步巩固了企业在化纤领域的“领跑”地位。
▲20万吨第一包产品下线
昔日那个边停边建的小厂,今日成为全球知名的粘胶短纤生产企业。如今的三友,企业欣欣向荣,员工奋发向上,多少个家庭因身在三友而稳定富足,孩子茁壮成长,父母老有所养。回首20年,往事历历在目。三友集团党建工作部部长李自然向我们讲述起三友的故事。
曾经,在这片盐碱滩涂上几幢住宅楼拔地而起,这是第一个属于三友职工的住宅区。
如今,多功能灯光球场、职工浴池、各种娱乐设施以及布满小区的绿植花草,处处彰显着一抹温馨。
曾经,三友超市叫做唐碱商场,柜台式销售模式是那个年代的标志性象征。
如今,从商场变成自选超市,不但各类商品琳琅满目,而且自动售货机也走进了每个厂区。
曾经,一片荒芜的芦苇滩边,简陋的办公环境,项目建设人员在低矮闷热的钢板房,与蚊虫做斗争,在酷暑严寒中比毅力。
如今,花园式的厂区满眼绿植,干净整洁的办公环境让人倍感舒适,所有一切都在随着发展不断变化。
2017年9月27日,是李自然结婚20周年的日子。她表示,回想当年恋爱时,爱人的家人并不支持。“他在唐山国有银行工作,而我在距唐山40多公里外的南堡的一家小化纤厂上班。当时的南堡还很闭塞,化纤厂不过百人,那几年也正是纺织行业发展的低谷时期,工厂边建边停,到后来干脆整体停工,连工资也没了着落。偶有厂里的年轻小伙子小于和唐山钢铁厂的正式职工克服家里的阻力喜结良缘,都成了全厂里的节日。”
转机发生在1996年春天。这个濒临绝境的小厂与义龙公司合并,成立了化纤纺织集团。第一次全员大会在尚未建完、四处漏风的机修车间召开,会议没有主席台,前面简单地摆了两张桌子。会不长,新领导的话也不多,却让人心里特别有底:“大家全力以赴的做好基建扫尾、设备安装、生产调试,其它的事,我负责!”之后不久,有了资金注入企业,激发出厂里年轻人的创业的激情。大家开始忙碌在各个岗位,基建扫尾与设备安装同步进行,生产调试分阶段开展,产品销售提前谋划,大家干劲十足,遇到什么困难都不气馁。“创业守成,事在人为”的创业精神鼓舞着大家闯过了一道道难关。
1998年5月8日,第一包粘胶短纤维下线了,大家欢呼雀跃,相拥而泣,每个人都深知这第一包产品来得多么不容易。与第一包纤维一起到来的,还有设备技术员“杜同事”的儿子。“杜同事”的爱人当时怀孕七个月却突然早产,正好赶上厂里第一批产品下线。“杜同事”连日在车间奋战,根本顾不上陪护妻儿,家人也远在外地无法及时赶到。李自然说自己的婆婆连夜缝制了小棉被,其他同事也迅速带来了奶瓶、毛毯、小衣服,轮番到医院探望。“杜同事”给儿子取名“时雨”,寓意来得刚刚好。新生命的到来和对发展前途的憧憬,激励着大家去开创一片新天地。
更大的好消息接踵而至,1998年7月8日,三友集团成立了。那时谈论最多的是“1+1>2”,打造化工化纤航母,形成更强大的竞争力,加速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1998年7月8日,三友集团有限公司揭牌仪式暨化纤一期投产仪式举行。
集团成立伊始,生产稳定,产销两旺。但生产线整套的进口设备一直受制于外方,自控程序无法解密,配件价格高昂,稍有故障就得高价请外方技术人员前来解决。进口设备国产化势在必行,公司组建了第一支12人的设计团队,我有幸成为其中一员。
只要生产一停,我们就抓紧时机,钻进油迹斑斑、异味难闻的生产线进行测绘,几百台套关键设备,成千上万的零部件,每一件都带着我们的印迹;我们到吉林化纤、山东海龙、九江化纤等兄弟单位调研取经,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为了确定纺丝机某部件的材质,我和罗工在沈阳的中科院防腐蚀研究所驻扎了20多天,科研人员被我们深深感动。投产一年多后,我们已完全不需依赖外方;投产两年,我们通过自制纺丝机加锭,将产量由每年2万吨提高到了3万吨。2012年我已调至硅业公司,不再从事技术工作,因为8万吨项目建设过程中,使用了我当年设计的纺丝机图纸,化纤公司还发给我设计奖励。我握着虽然只有几十块钱的信封,思绪万千,那些汗水与泪水交织的日子里,那些日夜不息运转着的设备上,写着我们的坚持与奋斗,也写着我们的荣耀与自豪。
▲2003年开始,用了不到5年时间,先后进行二期(二线)、三期(三、四线)、化纤五线项目建设。
从2003年开始,化纤公司开始了整条生产线的扩产再造,产能由6万吨到8万吨再到12万吨快速递增。那几年,生产与项目建设同时兼顾,频繁的加班和住厂,很多人几乎把家都搬到厂里。为了解决住宿,值班室支上了上下铺,大库房搭上了通铺床。没有谁有怨言,没有谁退缩不前,就一个字,“拼”。一位领导日夜在现场忙碌,有一回天黑不慎跌倒,手被缝了四针。他仍然坚守在工地,举起缠着绷带的手诙谐地说:“这可不是普通的四针,这是么总给的四真(针)啊,我可是把它刻在手上了!”真想事、真干事,真管人、真管事,“四真精神”成了全厂不用贴在墙上、写在标语上的座右铭。
“刁工”和我住在一个小区,是项目组里有名的铁娘子,也是有名的不顾家,有时一周也不回家一次。有段时间,下班时我经常看到她的女儿等候在班车通勤点,盼望加班的母亲能按时下班回家。孩子委曲失望的眼神,让人心生怜爱。在企业发展壮大的那几年,有人错过了孩子成长的关键阶段,有人失去了父母床前尽孝的最后机会,成为终身遗憾。时光一去,不能重回,很多遗憾已无法弥补。但就算重新选择一次,我想,我们肯定还会义无反顾地选择留在厂里,选择全身心地投入到项目建设之中,无怨无悔。
“我们不能只考虑产能规模的扩大,只有站在新技术、新产品的前沿,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在产能达到一定规模后,集团提出了“奖励成功、宽容失败”的创新理念。广大科研人员备受鼓舞,企业专利越来越多,产品差别化率进一步提升,高白纤维、着色纤维、莫代尔纤维,不断推陈出新。莫代尔纤维的研发最为艰难,也最有代表性。当年莫代尔纤维研发立项时,化纤还没有能力建设自己的试验线,只能在保定天鹅租了一条生产线。研发团队在“么队长”的带领下即刻出发,投入到研发试验中。两年多的时间转瞬即逝,在同行厂家尚在论证、调研、决策时,莫代尔纤维这个填补国内空白的新产品在三友奇迹般面世了。最终他们把研发成果带回了三友,而“三友精神”已成了行业典范。
▲2009年7月,三友集团启动5000吨/年特种黏胶短纤维中试生产线项目。在该生产线上,相继研发出了莫代尔纤维、阻燃纤维、竹炭纤维以及数十种彩色纤维等差别化纤维。
▲2009年11月,远达一期项目(六、七线)开工,主要应用于差别化黏胶短纤维的大生产线批量生产。
▲2011年3月28日,远达二期(八、九线)项目开始施工,建设两条年产8万吨差别化黏胶短纤维生产线。
▲2016年5月6日,20万吨/年功能性、差别化黏胶短纤维项目开工,应用51项自有专利、12项自主研发新技术。
如今,百亿资产的三友集团,拥有多项世界第一,成为行业翘楚。曾经荒凉的土地,到处都是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当年的“于同事”现在已是“于总”,成为企业重要的管理者,他和爱人依然恩爱有加,更胜当年;“刁工”担当着化纤总工程师的重任,女儿去年踏入了大学的校门;“么队长”作为三友备受尊重的一级专家,带领团队一直奋战在科研最前沿。新闻中心整理档案时,我们发现了1998年集团成立大会时的影像资料,当年的领导40岁年纪,站在台上意气风发,而今已是鬓角染霜。影像闪过的那一刻,在场的人无不泪湿双目,我们把青春和热血奉献给了这片土地,我们扎根于此并与它血脉相连,我们没有辜负家人、爱情和青春。激情燃烧的岁月,令人刻骨铭心,永生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