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放实体经济新动能的建议
近年来,关于实体零售业的话题不断,最近了解到一组数据“据统计,实体商品销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0%左右,创造了第三产业近1/10的增加值,近1/5的就业。”实体零售业是商品流通的重要基础,是引导生产、扩大消费的重要载体,更是繁荣市场、保障就业的重要渠道。
关于实体零售业的发展路径大体可以分为两种:一种从制造业起家,创建品牌,再到拓展零售端,通过不断扩大实体店铺的覆盖面,实现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的扩张。像奔驰、西门子、IBM以及像国内的华为、海尔、格力等,这些世界名品都是从制造业慢慢的打造品牌,再发展销售端,成为本国乃至全球品牌。我们浙江也有不少这样的品牌,比如森马服饰、方太厨具、奥克斯空调、吉利汽车等也是沿着这条路径发展。另外一种模式,是一开始就从事零售业,从开店做生意开始,后来通过连锁经营的方式走向全国,后期逐步自建产品供应链渠道。这一类比较出名的主要在家电领域,比如有国美、苏宁等,服装领域的话优衣库也是类似这种模式。
两种模式相比,从生产制造端延伸至品牌零售端,最终成功做大的代表性案例和经验更多,扶持制造业零售端,做强做大零售端,有利于推进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提振实体经济,培育和打造中国品牌,推动消费回流;有利于打造美好的城市生活,营造美好的城市形象。
结合目前我们浙江和中国的实际来说,要培育本土知名品牌,振兴实体经济,我认为,更多的可以遵循第一种模式,扶持生产制造型企业创建品牌、做强零售端。
【面临的困难】
以往当我们在说到实体经济、制造业企业时,往往更偏向制造业的研发设计和生产制造环节,而对零售端重视不足,如果不打通这最后一公里,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可能还将面临“肠梗阻”。
近期,对于为实体经济减负降成本的讨论比较多,特别是去年下半年以来非常热的关于企业税负的问题,人力成本上升的问题,以及像用水、用电等的资源成本增加等,上述困难讨论的都已经比较充分,达成公司也相对比较容易,这些都说明国家层面已经注意到了企业界的呼声,在顶层设计上已经在开始布局。但对于制造业的企业的零售端还面临的一些困难,还希望能引起更大的重视和关注:
1、零售端经营成本高。特别是零售端的租金在整个企业经营中还是比较高的成本,近年来房地产价格不断攀升,租金也水涨船高。据商务部数据,店铺租金近年来年均上涨幅度20%以上,导致总成本上升10个百分点以上,占经营成本一半的人工成本也在年均上涨10%左右。此外水、电、油、汽等能源成本的不断上升也从生产端一直延伸到零售端。
2、人才缺乏的问题。人才匮乏不仅存在于制造业的设计、生产阶段,同样也存在零售端,一方面受制于高端人才客观上匮乏,培养更是需要一个过程,另一方面是多方面制度制约了人才的流动和发挥作用,人才的保障性措施还不完善。
3、制造业的零售端还面临一些政策性障碍。政府部门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新业态,都有许多相应的产业基金或优惠政策给予扶持,如对互联网电商有场地、融资贷款、税收优惠各种政策。虽然制造业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端国家有相应的比如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扶持政策,但涉及到零售端,能够享受到的政府扶持政策也相对较少。
4、制造业的零售端还面临着商标、品牌被侵权的威胁。在制造业及其零售端在商标、品牌领域,从最开始的被假冒、被仿冒,发展到被“傍名牌”“抢注商标”等现象,这给知名的制造业品牌带来了很大的维权成本,品牌形象和经济利益也受损。
【扶持和促进制造业及其零售端发展的几点建议】
接下来,我想结合我所处的服装行业,结合EP雅莹在这方面的实践经验,就如何扶持生产制造型企业做强做大零售端提几点看法与建议:
1、进一步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切实为企业减负、增效,营造良好的软环境;
2、做好城市和街区商业规划和交通设计,让两者相匹配,创造良好的零售商业氛围。
3、控制租金不合理高涨现象,考虑降低水、电费、物流费用,真正降低零售端的经营压力。租金方面,在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发挥行业协会、中介机构的作用,建立公开、透明的商铺租赁信息服务平台,引导供需双方直接对接,有效降低商业租金。在用电方面,可以考虑将直供电的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
4、加大多层次零售人才培养培训机制,建立差异化的零售人才评估奖励政策,提高零售管理人才创新能力。5、进一步扩大对零售企业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范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实体零售创新转型的意见》明确“零售企业设立的科技型子公司从事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研发,符合条件的可按规定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符合条件的研发费用可按规定加计扣除”、“降低部分消费品进口关税”。建议将经营模式创新、经营渠道创新、经营方式创新、经营服务创新的实体零售企业纳入其中.
5、加大商标侵权的执法力度,扩大中国驰名商标认定路径和救济措施,建立起知名商标主动保护的机制,降低企业商标、品牌维权成本,为制造业及其零售端营造良好的品牌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