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织展:五年轮回的起承转合
时间:2015-01-23 18:42:14
□本报记者 陈洪澜 郑子敬
针织展这5年是摸索的5年。从办展之初的“四新”主题,到如今的侧重于终端、中小企业参与度越来越高,可以看出,主办方的办展思路越来越清晰。如果说,当初很多企业是“友情出演”,那么今天,更多的企业是发自于自身的需求。
这5年中,无论是中国针织工业协会,还是中国贸促会纺织分会,倾注于针织展的努力是有目共睹的。不可否认,业界不乏精彩的内衣类展会,针织类服装、面料在各式展会上也比比皆是,然而要真正了解中国针织行业的现状,非中国国际针织博览会不可。展会的功能如今日趋多元,作为一个真正的行业盛会,参展或意味着标注企业在行业中的位置。我们不怀疑,下一个5年,针织展会朝这个方向迈进——缺席展会,意味着在行业中丧失一次话语权。
5年的时间,对于一个展会而言,仍只是处于培育期,而对于中国国际针织博览会的主办方来说,办展思路已经趋于成熟,承载着促进行业转型升级使命的2011年中国国际针织博览会,已经带来全面的革新。
今年的针博会主打“大内衣”概念,并增加了倡导新生活方式为特色的家居服系列。三枪、铜牛、红豆、AB、雪竹、爱帝、北极绒、佐尔姿等国内知名内衣品牌均悉数到齐;三枪仍然保持200多平方米的参展面积,从展位设计到展品选择均更加突出时尚性;红豆内衣则更是推出了以追求新的生活方式为原则的“HODOHOME红豆居家”系列产品,包括居家服、内衣、文胸、短裤、童装等品类的产品,特点是以“家”文化为主题系列服装开发,主打家庭装、亲子装。
除了品牌企业加盟外,针博会产业集群云集,针织服装服饰类有枣庄、祝塘、辽源和诸暨,针织面料类有古里、海宁、梅李、长乐。其中,诸暨、辽源是全国一南一北两个最大的袜子产业集群,已经连续五年参展。海宁、梅李、长乐作为全国的三个经编产业集群第一次全部聚齐。八个产业集群的加盟,使得针博会的内容与形式更加完整。同时针博会也助力产业集群的价值链与竞争力的提升。
超越是永恒的主题
首先在展会的分布上,相比以往出现了不少变化。中国针织工业协会秘书长瞿静介绍说:“目前,针织的外衣化趋势发展得越来越明显,毛衫、户外服、休闲服层出不穷,这些产品也将成为本届针织博览会展示的重点。以前在展会上占有较大份额的上游产品的展出规模今年有所压缩,下游产品的展出面积则得到扩展。以文胸、内裤为主的小内衣的展位数量会比往届有一个明显的下降,毛衫、袜子等针织品的规模一如往常,而T恤衫则会成为本届展会最为突出的亮点。”
在产业集群方面,在今年的展会上也有了更大的突破。中国贸促会纺织分会副会长陈伟康说:“针织行业有30多个产业集群,去年参展的有4家,今年就变成了8家。展会应该吸引到更多的产业集群参与其中。原来,诸多产业集群面向外贸,或国内低端市场,缺乏品牌和设计,产品档次不高,以价格取胜,原有的订单令其满足现状,还没有萌生参展的概念。2010年年初,我们到江西的产业集群调研时看到,一家从家庭作坊起家的企业,新建的厂房还未完工,电梯还没装好,窗户玻璃还不齐全,就已经将设备运来了,大圆机已投入生产。也没有所谓的设计,更谈不上什么销售渠道的开拓,老板也没有利用展会平台拓展市场的理念。由于门槛低,这样的企业在一些地方大量存在。然而随着规模的扩大,在行业和当地政府不断产业升级的倡导下,相信今后定会有更多的企业提出参展的需求。”
除此之外,作为区域合作及内贸的一部分,已经成型的台湾展团实现了更大幅度的扩充,如儒鸿、旭荣等一些台湾较大的针织企业都获得了较大面积的展位。而与欧洲、日本、韩国等地的合作也都有了进一步的加强。同时今年针织展还将广泛开展行业内外的合作,并举办针织行业的流行趋势动态发布、静态的产品展示和论坛活动。
而对于今年的针织博览会首次提出“强化代理制”,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会长杨世滨表示:“这主要是对当前行业状况的担忧。这种担忧主要来自国际市场。我们与东南亚国家的竞争正在加剧,尤其是在服装领域。因为服装劳动密集程度高,而东南亚一些国家劳动力成本低,另外金融危机后人民币不断升值,而越南盾等在贬值,汇率及劳动力综合成本东南亚诸国比我国低2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这些国家近些年来生产效率提高了20%,他们与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正在逼近。”
收获很多但需求更多
“十一五”末,针织产品在服装、装饰用、产业用三大领域所占的比重均得到大幅提升,占服装的比重55%,占装饰用比重约15%,产业用比重约20%;合计纤维加工量为1350万吨,约占整个纺织行业纤维加工总量4130万吨的1/3,而中国的纤维加工量占世界的一半,如此算来,中国针织纤维加工量就占世界加工量的1/6。
尽管这几年来的成绩还算显著,但在陈伟康看来,目前的展会规模仍较小,与针织行业的迅猛发展是不相匹配的。“针织在整个行业中所占的比例是巨大的,对外出口的最终成品上,针织的数量已超过梭织;在纺织三大运用领域——服装、家纺、产业用中,针织都有覆盖。从行业的规模来看,针织展本应该与CHIC(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比肩,而现在两者相去甚远,但我们有这个雄心。”陈伟康说道。
杨世滨也同样有这样的认识,尽管“十一五”期间针织行业的成就很突出,但人工等成本的上升以及与周边国家竞争的加剧,让行业在“十二五”面临着转型。对此,他认为“十一五”是高速发展,“十二五”就应该是高效发展。
杨世滨说:“实现高效发展有几种途径。首先,采用产业链合作的办法,缩短企业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也降低生产成本。其次,提高企业自身的生产效率。2005年行业的人均劳动生产率为16.96万元/人,2010年提高到31.63万元/人,而“十二五”的目标是要达到60万元/人。”
另外,也需要通过改变营销模式来提高效率。在杨世滨眼里,中国的商业模式到了必须改变的时候了,“中国很多东西都比国外卖得贵,为什么?跟营销模式有关。”他建议,今后在完善营销网络的过程中,要考虑发展网络销售。就针织产业而言,袜子(尤其是男袜)很适合网上销售,因为标准化程度很高。杨世滨相信,未来网络销售将对行业的影响比较大。
五年为起点再次出发
谈及针织博览会的未来发展,陈伟康首先提到:“明年无论如何要扩大到两个馆。”在贸促会纺织分会的系列展会中,针织展起步并不算晚,2004年就诞生了,中间有所停顿,2007年以全新的面貌重出江湖。“今年迎来的是第5届,和2007年只有半个馆的展出面积、86家企业参展相比,其规模翻了一番,参展企业数量达到近200家。”陈伟康说,其实今年展会本有扩馆的打算,但由于场地受限,只得仍局限在一馆之中,
关于扩馆的计划,陈伟康认为是建立在一些基础之上的。其一,经过了4年的培育,针织展在行业中拥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企业数量的大幅增长就是一个依据。其二,贸促会纺织分会与针织工业协会这两个办展方,经过了几年的磨合,对展会的认识、办展理念越来越有共识,未来可以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作用。其三,贸促会纺织分会数年来积累的庞大数据库,是展会宝贵的资源,负责邀请观众的工作人员轻轻松松就可以发出几万份邀请函,而且都具有专业针对性。
除此之外,针织工业协会计划了很多事情,首先一个是将要在明年的针织展上推出“中国针织内衣时尚文化周”活动,同时针织面料设计大赛也将于今年的年底启动。瞿静说:“现在针织展已经不能把自己的作用局限于平台的搭建上,而是要更多地为针织产业创造更为有利的空间。现在,针织行业已经发展到一个需要设计流行趋势的阶段,而文化周的出现,正式要将针织展从原本的呈现平台,改造为一个针织产业的时尚、流行的发布舞台。”
因为承载着促进行业愈加繁荣的使命,杨世滨希望也相信中国国际针织博览会将以5年为一个起点,能实现一个飞跃。他说:“本来今年计划扩大到两个馆,但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新的展馆工期未完成,而同期举办的家纺展必须保证11个馆的规模,只得作罢。但明年扩馆是一定的,而且我还希望纱线展能一起扩大,总之以后展会会有非常大的变化。”
经过五年的历程,中国国际针织博览会已经成为行业具有影响力和权威性的专业展会,成为品牌汇集和信息发布的平台。“在有限的空间里为大家奉上丰富的展品与精彩的活动,展示针织的特色和亮点。”这是针博会组委会的承诺。承诺源自对展会、展商、展品以及行业发展信心,而这个平台要由众人携手共建。
针织展这5年是摸索的5年。从办展之初的“四新”主题,到如今的侧重于终端、中小企业参与度越来越高,可以看出,主办方的办展思路越来越清晰。如果说,当初很多企业是“友情出演”,那么今天,更多的企业是发自于自身的需求。
这5年中,无论是中国针织工业协会,还是中国贸促会纺织分会,倾注于针织展的努力是有目共睹的。不可否认,业界不乏精彩的内衣类展会,针织类服装、面料在各式展会上也比比皆是,然而要真正了解中国针织行业的现状,非中国国际针织博览会不可。展会的功能如今日趋多元,作为一个真正的行业盛会,参展或意味着标注企业在行业中的位置。我们不怀疑,下一个5年,针织展会朝这个方向迈进——缺席展会,意味着在行业中丧失一次话语权。
5年的时间,对于一个展会而言,仍只是处于培育期,而对于中国国际针织博览会的主办方来说,办展思路已经趋于成熟,承载着促进行业转型升级使命的2011年中国国际针织博览会,已经带来全面的革新。
今年的针博会主打“大内衣”概念,并增加了倡导新生活方式为特色的家居服系列。三枪、铜牛、红豆、AB、雪竹、爱帝、北极绒、佐尔姿等国内知名内衣品牌均悉数到齐;三枪仍然保持200多平方米的参展面积,从展位设计到展品选择均更加突出时尚性;红豆内衣则更是推出了以追求新的生活方式为原则的“HODOHOME红豆居家”系列产品,包括居家服、内衣、文胸、短裤、童装等品类的产品,特点是以“家”文化为主题系列服装开发,主打家庭装、亲子装。
除了品牌企业加盟外,针博会产业集群云集,针织服装服饰类有枣庄、祝塘、辽源和诸暨,针织面料类有古里、海宁、梅李、长乐。其中,诸暨、辽源是全国一南一北两个最大的袜子产业集群,已经连续五年参展。海宁、梅李、长乐作为全国的三个经编产业集群第一次全部聚齐。八个产业集群的加盟,使得针博会的内容与形式更加完整。同时针博会也助力产业集群的价值链与竞争力的提升。
超越是永恒的主题
首先在展会的分布上,相比以往出现了不少变化。中国针织工业协会秘书长瞿静介绍说:“目前,针织的外衣化趋势发展得越来越明显,毛衫、户外服、休闲服层出不穷,这些产品也将成为本届针织博览会展示的重点。以前在展会上占有较大份额的上游产品的展出规模今年有所压缩,下游产品的展出面积则得到扩展。以文胸、内裤为主的小内衣的展位数量会比往届有一个明显的下降,毛衫、袜子等针织品的规模一如往常,而T恤衫则会成为本届展会最为突出的亮点。”
在产业集群方面,在今年的展会上也有了更大的突破。中国贸促会纺织分会副会长陈伟康说:“针织行业有30多个产业集群,去年参展的有4家,今年就变成了8家。展会应该吸引到更多的产业集群参与其中。原来,诸多产业集群面向外贸,或国内低端市场,缺乏品牌和设计,产品档次不高,以价格取胜,原有的订单令其满足现状,还没有萌生参展的概念。2010年年初,我们到江西的产业集群调研时看到,一家从家庭作坊起家的企业,新建的厂房还未完工,电梯还没装好,窗户玻璃还不齐全,就已经将设备运来了,大圆机已投入生产。也没有所谓的设计,更谈不上什么销售渠道的开拓,老板也没有利用展会平台拓展市场的理念。由于门槛低,这样的企业在一些地方大量存在。然而随着规模的扩大,在行业和当地政府不断产业升级的倡导下,相信今后定会有更多的企业提出参展的需求。”
除此之外,作为区域合作及内贸的一部分,已经成型的台湾展团实现了更大幅度的扩充,如儒鸿、旭荣等一些台湾较大的针织企业都获得了较大面积的展位。而与欧洲、日本、韩国等地的合作也都有了进一步的加强。同时今年针织展还将广泛开展行业内外的合作,并举办针织行业的流行趋势动态发布、静态的产品展示和论坛活动。
而对于今年的针织博览会首次提出“强化代理制”,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会长杨世滨表示:“这主要是对当前行业状况的担忧。这种担忧主要来自国际市场。我们与东南亚国家的竞争正在加剧,尤其是在服装领域。因为服装劳动密集程度高,而东南亚一些国家劳动力成本低,另外金融危机后人民币不断升值,而越南盾等在贬值,汇率及劳动力综合成本东南亚诸国比我国低2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这些国家近些年来生产效率提高了20%,他们与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正在逼近。”
收获很多但需求更多
“十一五”末,针织产品在服装、装饰用、产业用三大领域所占的比重均得到大幅提升,占服装的比重55%,占装饰用比重约15%,产业用比重约20%;合计纤维加工量为1350万吨,约占整个纺织行业纤维加工总量4130万吨的1/3,而中国的纤维加工量占世界的一半,如此算来,中国针织纤维加工量就占世界加工量的1/6。
尽管这几年来的成绩还算显著,但在陈伟康看来,目前的展会规模仍较小,与针织行业的迅猛发展是不相匹配的。“针织在整个行业中所占的比例是巨大的,对外出口的最终成品上,针织的数量已超过梭织;在纺织三大运用领域——服装、家纺、产业用中,针织都有覆盖。从行业的规模来看,针织展本应该与CHIC(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比肩,而现在两者相去甚远,但我们有这个雄心。”陈伟康说道。
杨世滨也同样有这样的认识,尽管“十一五”期间针织行业的成就很突出,但人工等成本的上升以及与周边国家竞争的加剧,让行业在“十二五”面临着转型。对此,他认为“十一五”是高速发展,“十二五”就应该是高效发展。
杨世滨说:“实现高效发展有几种途径。首先,采用产业链合作的办法,缩短企业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也降低生产成本。其次,提高企业自身的生产效率。2005年行业的人均劳动生产率为16.96万元/人,2010年提高到31.63万元/人,而“十二五”的目标是要达到60万元/人。”
另外,也需要通过改变营销模式来提高效率。在杨世滨眼里,中国的商业模式到了必须改变的时候了,“中国很多东西都比国外卖得贵,为什么?跟营销模式有关。”他建议,今后在完善营销网络的过程中,要考虑发展网络销售。就针织产业而言,袜子(尤其是男袜)很适合网上销售,因为标准化程度很高。杨世滨相信,未来网络销售将对行业的影响比较大。
五年为起点再次出发
谈及针织博览会的未来发展,陈伟康首先提到:“明年无论如何要扩大到两个馆。”在贸促会纺织分会的系列展会中,针织展起步并不算晚,2004年就诞生了,中间有所停顿,2007年以全新的面貌重出江湖。“今年迎来的是第5届,和2007年只有半个馆的展出面积、86家企业参展相比,其规模翻了一番,参展企业数量达到近200家。”陈伟康说,其实今年展会本有扩馆的打算,但由于场地受限,只得仍局限在一馆之中,
关于扩馆的计划,陈伟康认为是建立在一些基础之上的。其一,经过了4年的培育,针织展在行业中拥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企业数量的大幅增长就是一个依据。其二,贸促会纺织分会与针织工业协会这两个办展方,经过了几年的磨合,对展会的认识、办展理念越来越有共识,未来可以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作用。其三,贸促会纺织分会数年来积累的庞大数据库,是展会宝贵的资源,负责邀请观众的工作人员轻轻松松就可以发出几万份邀请函,而且都具有专业针对性。
除此之外,针织工业协会计划了很多事情,首先一个是将要在明年的针织展上推出“中国针织内衣时尚文化周”活动,同时针织面料设计大赛也将于今年的年底启动。瞿静说:“现在针织展已经不能把自己的作用局限于平台的搭建上,而是要更多地为针织产业创造更为有利的空间。现在,针织行业已经发展到一个需要设计流行趋势的阶段,而文化周的出现,正式要将针织展从原本的呈现平台,改造为一个针织产业的时尚、流行的发布舞台。”
因为承载着促进行业愈加繁荣的使命,杨世滨希望也相信中国国际针织博览会将以5年为一个起点,能实现一个飞跃。他说:“本来今年计划扩大到两个馆,但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新的展馆工期未完成,而同期举办的家纺展必须保证11个馆的规模,只得作罢。但明年扩馆是一定的,而且我还希望纱线展能一起扩大,总之以后展会会有非常大的变化。”
经过五年的历程,中国国际针织博览会已经成为行业具有影响力和权威性的专业展会,成为品牌汇集和信息发布的平台。“在有限的空间里为大家奉上丰富的展品与精彩的活动,展示针织的特色和亮点。”这是针博会组委会的承诺。承诺源自对展会、展商、展品以及行业发展信心,而这个平台要由众人携手共建。
上一篇:文化为媒 力推泳装产业互动 下一篇:七一勋章”获得者黄宝妹做客央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