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针织工业协会副会长 赵洪
2011年,整个纺织行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都不尽如人意,中小企业比较集中的产业集群的命运也受到广泛关注。有人说,集群经济的发展到了瓶颈期,而据中国针织工业协会的统计资料来看,总体情况表现尚好,如去年上半年中国袜业名城辽宁辽源袜业开工企业数为335家,较之去年同期229家多出106家,提高46.28%,就业人数随之增长,产值也从去年同期的9.3亿元升至14.18亿元。山东嘉祥是中国手套名城,平均就业人数从257人提高到295人,出口交货值从6.55亿元增至6.98亿元,稳中有升。中国经编名镇江苏常熟梅李镇以服饰经编面料为主业,其2011年1~7月份的主营业收入达到51.68亿元,比去年同期的43.32亿元有显著提高;浙江省海宁市是中国经编名城,其所属的马桥镇是中国经编名镇,产品极具特色,以产业用经编面料为主,利润总额从2.28亿元升至3.32亿元,增长45.61%。江苏省江阴市祝塘镇以针织服装加工出口为主,出口交货值从25.98亿元提高到27.88亿元。
针织产品覆盖面很广,涉及服装、家用和产业用三大门类,生产聚集地也大多以其特色产品为主业,尤其是手套、袜子这些看上去是小产品的块状经济区,以及面料和服装这些看来很大的产品生产集群地,并没有体现出发展动力不足或是停滞不前。从目前的状况看来,集群内的企业欲谋求更大发展的话,总是需要多路充电以增加动力,从这个层面上说,动力不足现象是存在的。就像要提高设备效率且需要提高转速一样,应该对马达进行改造或更新,集群的发展如果遭遇到瓶颈制约,应该加强在技术进步方面的投资,进行设备更新改造,提高生产效率。
产业集群的影响力也要依靠区域品牌的推广。正如品牌工程需要质量、创新、快速反应和社会责任四大体系作为重要支撑一样,区域品牌的树立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同样需要有这四大构件支撑。集群的特点基本上是“一县一业,一镇一品”,以特色产品为主题的集群产业,应该把区域品牌的“纲”握住、举高、举稳、举好,那么以质量、创新、快速反应和社会责任所编织而成的网目就可张开舒展,随之联动。
提升集群影响力的创意措施很多,关键是在于对品牌价值的认识和为提升价值而付出的努力和行动。众所周知,中国经编名镇马桥镇这几年为打造“经编名城、经编名镇”,连续多年在全国举办国际经编时尚设计大赛和产业论坛,累计投入也有几千万元了,为区域品牌的推广和经编行业的发展作出突出的贡献,收到实效。近日,中国袜子名镇浙江省诸暨市大唐镇的袜子产业被列入浙江省区域国际品牌试点区,政府将出台一系列目标任务和政策,将有5300万元专项扶持资金力挺区域国际品牌建设。当然,大投入是提升区域品牌影响力的重要保证,但并非是唯一的途径。
目前,在全国32个提供数据的针织产业集群中,有14个产值过百亿元的大型集群,11个集群产值在50亿元与100亿元之间(中型),7个集群产值在10亿元与50亿元之间(小型),形成一、二、三个梯队,级差明显。山东省即墨市是中国针织名城,2010年主营业收入已达487亿元,紧随其后的有中国袜子名镇诸暨市的大唐镇,主营收入419亿元,以及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张槎街道(中国针织名镇),其去年的主营业收入也在400亿元左右。要在今后的几年中出现3个左右的500亿元集群看来不是大问题,但欲实现一个过千亿元的超大集群,看来排在前几名的集群产值需翻一番才能实现预期目标。未来,村、镇所在的市应该跨部门、跨地界进行镇与镇之间的可用土地整合,将依法可用的、分散的、偏僻的、单一的、零碎的土地从各乡镇流转置换出来,获得较为完整的用地指标,以市的名义进行集约用地园区建设,克服单一乡镇工业用地不足的问题。关键在税收方面需要改革,入园企业可以将所需缴纳的税款仍计入原来的乡镇税源收入。如果可行,这样既解决了单一乡镇土地不足问题,企业可以扩大产能,增产创收,也增加了原有乡镇的税收,或许是多赢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