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面料家纺 >>  行业聚焦
用“标准”撬动赢利
时间:2015-01-27 02:19:44      

 所谓面料标准,可以说是行业的准入条件,也是企业运营的硬性指标。从第一份标准的产生到逐步的细分完善,制定行业标准绝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也正是因为标准的这个特征,让我们在观察当前行业的某些现象时,多多少少会将其与标准的滞后和不一致等问题联系起来。当然,拿“标准”说事的同时,也是在寻找目前行业标准需要补足的地方,思考如何在现有的标准条件下,更好地利用标准为企业赢取利润。 

  滞后引发的问题

 

                                     

  当前面料企业的新品研发离不开两个关键词:低碳和功能。可以看到,近几年里取得耀眼成绩的企业,均是在这两方面有突出表现的。通常与企业沟通后,会了解到他们新研发的面料可以实现降低能耗、减少排放,或是具备某种特殊功能。但有一个问题,相信大家都存在困惑,那就是达到哪个具体数值的面料可称为低碳面料,符合某种特殊功能的产品需要具备哪些硬件条件,如果暂时找不到答案,那只能说是因为标准制定的滞后。

  “面料品牌需要清晰的市场定位,特别是在志向集团产品线逐步丰富之后,品牌细分也成了顺理成章的事”。除了分别专攻男、女装面料的“酷夫”和“衣维新”之外,2010年成立的“MINGMAX”子品牌顺应了当前低碳经济的大趋势,努力在环保功能性面料上寻求突破。“纱线原料”和“后整理工艺”是志向集团执行董事黄志向在谈及产品的环保功能时,重点提到的两个要素。可以看到,企业品牌定位清晰,产品方向明确,但是在交流的过程中,黄志向表示,目前行业并没有针对低碳类面料出台相关标准,也因此很难给低碳面料一个明确的界定,站在企业的角度,还是希望一个简洁实用的标准能尽快出现。

  另外,大量功能性产品的涌现,新的标准不能及时跟进,标准滞后也可能导致研发的混乱。

  沟通化解双方的分歧

  “我们在某一季选用了一块毛纺面料,面料检测结果起毛起球合格,但是做成成衣后,消费者在穿着过程中出现了起毛起球现象,令我们处理起来比较棘手。”某服装品牌设计经理在一次采访中向记者谈到。

  北京白领时装有限公司设计艺术总监付奎表示,在采购面料的过程中,企业最头痛的问题在于和客户之间的检验标准不一致。“中国制定的标准要求面料性能达到几级,不能含什么东西等,某些方面与国际标准没有很好地统一和接轨。”付奎谈到,“比如说在国内不管什么面料,干洗、水洗都需要达到一个标准,往往国外客户只要求干洗,不用水洗,但是我们出口的产品还是必须达到某个水洗标准,如果达不到,就不能上市。”

  在付奎看来,类似这样的问题,不可能马上得到彻底解决,需要长时间地沟通和调整。

  可以推断的是,标准不一致的问题在得不到妥善解决的情况下,给上下游及其客户带来的麻烦肯定不小。一旦面料出现出题,在责任的界定上就会出现分歧,另外,不必要的检测标准也会加重企业的负担。

  尽管如此,对于这类分歧,细致的沟通基本上可以化解掉一部分。北京李宁有限公司新项目部经理吕铁杉在谈到香味面料时表示,国内面料企业要做的是保证香味微胶囊的水洗牢度。一般面料企业的最终效果都在水洗50次左右,但在吕铁杉看来,夏天的T恤淘汰率很高,水洗次数保证在20次左右足够,标准过高只会加大面料企业的运作难度和成本。因此,在不违背国家强制性标准的大前提下,供求双方可以依据消费者的穿着习惯灵活处理,性价比高的产品才最受欢迎。

  硬性条框认识的转变

  尽管目前面料标准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但作为行业运行的硬性指标,可以将标准视为竞争的门槛,提高产品整体的档次,通过各类有效的认证,从受标准牵制转变为利用标准为企业赢取更大的利润。欧图国际(香港)有限公司面料采购经理王歆谈到,几年前企业有意向在国内采购一款面料,但由于是刚上市不久的产品,按照国外客户的要求,需要将面料拿去做某一项标准的鉴定,其中当然花费不小。王歆接触了几家企业,他们给出的答复并没有想象中的痛快,辗转找到了愿意配合的企业。后来她了解到,虽然这家企业因为前期鉴定投入了不小的一笔费用,但很快他们因为通过了这项标准的鉴定,找到了多家合作客户,反而赚取了更多的利润。

  这是面料企业对标准硬性条框的认识转变。还可以看到,为了弥补现有标准的缺失或不足,有些企业选择补足其中的部分,并将其视为企业提供给客户的服务,当然客户也有这方面的需求。

  “针对水洗面料,我们希望面料供应商能提供更为详细的使用说明,比如说水洗的方式,水洗的时间及水温,面料的缩水率等。”某企业设计总监向记者谈到。收到这类反馈信息后,某些面料企业也开始有针对性的提供这方面的服务,把一些他们可预见的问题告知客户,例如面料加工过程中的技术关键点,在缝制过程中所用辅料的注意事项等,当然这种延伸性的服务模式在行业内还有待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