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面料家纺 >>  行业聚焦
创新,让风险可控
时间:2015-01-27 02:21:14      

    中国流行面料入围评审会,各路专家的讨论与点评环节最让人期待。这次评审大会讨论的小高潮,是缘于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主任李斌红提出的一个问题,“此次参评的面料中,出现了翡翠纤维、玉石纤维、芦荟纤维等新原料,服装品牌商们会选用它们吗?”从随后大家的热议中,可以清晰地找到几个关键词,“成本”、“检测”、“风险”,服装品牌商的态度是谨慎的。而大家所谈论的趋势风格、产品方向、功能提升、渠道营销等话题,从专家评审给出的观点中,能够提炼出一个明确的思路,那就是追求创新,前提是创新的风险在可控的范围内。

  极致最终体现在品质上

  中国面料企业产品研发的进步,是行业内外有目共睹的。在此次参评的面料中,新纤维运用、多组分混纺、化纤仿天然纤维、针织产品梭织化等当下的研发“大热门”,都有所体现,尤其是评委多次提到的针织产品梭织化趋势。北京李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研发经理刘锐预测说:“在未来的三五年时间内,针织面料的质地将会越来越紧密,达到防风的效果,不仅仅是满足贴身穿着,针织面料外衣化的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

  面料企业有哪些可发挥的创新空间?在刘锐看来,当前国内面料企业拥有先进的无缝织造、经编提花等设备,设备本身就是原创的一大动力,但却没有得到很好的运用。北京白领时装有限公司首席设计师付奎的观点也印证了这一说法,“从参评的作品来看,针织正装面料的突破并不大,提花工艺、色彩混搭等面料都没有得到体现”。

  当然,一种趋势可以激发出无限种可能性,在摸索的过程中,面料企业都在追求痛快淋漓的极致感,理念最终转化为实际成品,目前企业是以数量见长。而要真正实现产品的市场价值,品质感不可或缺。

  作为国内著名的服装设计师,曾凤飞从2008年开始做自己的品牌,也开始寻找符合品牌定位的中国面料、中国纹样。可他有一个困惑,那就是经常选用的长丝、棉、麻、香云纱等面料,国内面料企业的一些产品在洗水后容易变旧,失去光泽感,这点没办法得到很好的控制,他认为问题多半是出在后整理的技术手段上。经常与国外面料商打交道的北京吉芬时装有限公司采购经理姜红也谈到了这个问题,国内面料与意大利面料相比,差距主要体现在水洗后品质感的保证上。

  新品找卖点不是找风险

  玉石纤维、翡翠纤维是原料经过纳米级的处理,在涤纶成丝的过程中融入进去,主要是凉爽功能。对于会不会选用的问题,在场评委给出的观点出奇一致。“如果有检测结果的话,可能会考虑”;“新产品如果没有标准检测的话,要上市是很困难的”;“需要经过成分检测,功能进行量化,凉爽到底能持续多久”;“没有经过检测,产品价值根本没办法体现出来,这还牵扯到成本核算的问题”……

  这是面料新品面临的尴尬。正如广东东莞市以纯集团有限公司采购中心总监谢青所说的那样:“很多面料供应商开发面料确实比较费劲,但如果达不到检测标准,或是根本没有办法检测,服装品牌用起来也不现实。”

  尽管可以找出客观原因:标准缺失或标准落后,但这是服装品牌商站在自己角度做出的最稳妥的选择,因为在创新的背后,有一定的风险系数。某服装品牌选用了一款秋冬面料,并且是通过了国家相关检测的,但消费者在穿着的过程中,出现了过敏现象,让企业蒙受了不小的损失,不仅是经济利益,更重要的是品牌形象。

  这并不是说所有的面料新品都会遭到服装品牌的“打枪”。此次参评的一款防辐射牛仔面料就引起了美特斯邦威集团董事兼副总经理徐卫东的兴趣,在他看来,有的消费者习惯将手机放在裤子兜里,防辐射面料确实能起到对身体的保护作用,是个不错的卖点;另外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当前消费市场对防辐射这一功能的接受程度比较高,市场风险系数在可控的范围内。

  拉近与终端渠道的距离

  探究面料企业与服装品牌商在产品开发思路上存在差距的根本原因,福建七匹狼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服装设计总监斋藤光雄认为是服装品牌商业化味道比较重,而面料企业工业化成分比较多。这个观点在下游服装企业中有一定的代表性。北京蓝博吉纳高级时装有限公司设计总监崔游也表示,生产型的面料企业要有经营能力,植入营销环节,把原材料转化为商品。

  这并不是否认某些优势面料企业在营销环节的成绩,只是针对面料行业的整体水平而言,需要更新和加强对下游服装品牌经营思路的理解。

  那么,当前服装品牌商最关注的营销问题是什么?答案是渠道。这并不让人意外,但简单的“渠道”两个字,却又耐人寻味。

  斋藤光雄给出了他的看法。“服装品牌商对商品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不仅仅局限于商品本身,而是在思考怎样将商品卖出去。”他谈到,不同的渠道有着不同的商业模式和业态,传统渠道中二三线城市商业街的店铺,以及网络、电视等渠道,企业接下来会重点关注,而对于服装品牌商经营思路的转变,面料企业是有必要及时跟进的,并能提供行之有效的服务。

  当然,作为产业链上的中间环节,面料企业需要了解流行趋势,将感性转化为理性;需要了解终端需求,将感性与理性结合。这并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商业资讯去生产,而是在主动拉近与终端渠道距离的过程中,理解下游品牌商的经营思路,捕捉到实用的开发灵感,从而有效规避风险系数较高的盲目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