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服装 >>  行业聚焦
从“草根创业”到“百亿集群”!曹县汉服已出口20余国,入驻180家古风景区
时间:2025-02-11 10:31:01    来源:中国商报  

大年初五,山东曹县的街头巷尾仍弥漫着浓浓的年味儿。在曹县数字经济产业园,工人们正忙碌地打包发货;有爱云仓汉服基地内,直播间里的主播们身着马面裙热情推介;在e裳小镇,线下体验馆内游客络绎不绝……这座以汉服产业而闻名的小城,正以蓬勃的“国潮”活力迎接新春。

从“草根创业”到“百亿集群”:小城织就汉服传奇

曹县位于山东菏泽,地处鲁豫两省交界处。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纺织服装产业发达。

“2018年我们刚做汉服时,全县只有几家网店,如今已发展到1.4万多家网店,年销售额超87亿元。”曹县电商服务中心副主任刘霞介绍,从最初的影楼服饰转型到如今覆盖设计、生产、销售的全产业链,曹县仅用6年时间便跻身全国汉服产业前列。

曹县汉服产业是乘着“国潮风”兴起的:起初只是零星生产,随着古装影视剧和短视频的推广,生产规模得以持续增长;2020年,演出活动减少,曹县大量演出服生产商迅速转型,开始大批量生产汉服。而几次在网络出圈的影响,让汉服产业在曹县越做越大;2023年,文旅市场升温,加速了曹县汉服产业的“井喷式”发展;2024年新春伊始,马面裙的爆火再度将曹县送上“热搜”。

在e裳小镇·曹县数字经济产业园的汉服展区,刘霞指着一条绣工繁复的马面裙向记者说:“仅拼多多平台,全国汉服销量前100名店铺中,曹县就占了一半以上。”

马面裙的热销,正是曹县汉服产业迭代升级的缩影——从早期仿制到如今自主设计,从粗放加工到数字化柔性生产线,当地企业已形成涵盖设计、生产、销售的全产业链。

记者在走访曹县有爱云仓汉服基地时,基地创始人李字雷正与团队测试新引进的“卡奥斯”智能生产线。“这条线日产1万条马面裙,效率是传统工艺的5倍。”他指着屏幕上跳动的数据说,“春节前订单量暴涨,我们通过柔性生产快速响应市场需求,仅马面裙单日销售额就突破20万元。”

从文化赋能到科技驱动:让传统服饰“破圈出海”

曹县汉服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产品从单一到多元,产业链越来越长,产业集群越来越有特色。

“汉服生产从无到有,从仿制其他店铺产品到自主设计生产,从单一简单布料到高档专用布料,从大路货到品牌化,促进汉服产业发展壮大。”曹县电商服务中心主任张龙飞告诉记者,安蔡楼镇逸貝汉服工作室戚永生产的一件定制汉服,甚至卖到了3.5万元。花神记、醉雨朵、洛如嫣、等云来、呦呦鹿鸣、遇锦记等逐渐成为汉服头部企业并引领更多的企业做大做强。

人工智能也开始赋能曹县汉服产业。曹县电商服务中心推动辰霏服饰与中国人民大学刘晓鸥教授团队开展合作,创新研究了“AI仿生+ChatGPT+汉服+实际应用”新模式。

在中国原创汉服设计品牌洛如嫣Ruyan Luo品牌展厅,该品牌创始人姚驰行向记者展示了一件售价数千元的定制汉服:“我们联合高校开发了仿古织锦技术,纹样复原度超90%。”洛如嫣还与大学合作探索“AI+汉服”设计模式,通过算法生成千余款新式纹样。

姚驰行告诉记者,春节前夕,洛如嫣还推出了拜年服,订单量持续增长。在高端定制方面,洛如嫣也越来越有创意,很多设计还申请了专利。比如,推出“香味汉服”,将牡丹、玫瑰、荷花等植物纤维融入布料纺织过程,使花香持久保存于汉服中,很受消费者欢迎。

夜幕降临时,有爱共创直播基地迎来黄金时段。25个直播间里,主播们身着不同朝代的汉服穿梭在实景影棚中。主播张贝的直播间里,一场“新春汉服秀”正在上演。“马面裙成了今年的‘顶流’,不少海外网友也来下单。”她笑道。

数据显示,2024年,曹县汉服已出口至韩国、意大利等20余国,并入驻故宫、大唐不夜城等180家古风景区,文化输出与商业效益实现双赢。

从政策护航到人才集聚:汉服产业成为乡村振兴新引擎

政策与创新双轮驱动,让曹县汉服产业不断突破边界。

为支持汉服产业升级,曹县打造了“1+6”特色产业区块和“三横四纵”物流网络,汉服从设计到上市周期缩短至7天。政府还与40余所高校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年输送近1万款原创设计。

“我们正筹建汉服博物馆和设计研究院,未来要打造中国汉服文化研究高地。”刘霞透露。

曹县政府为推动汉服做大做强,在政策、人才、资金等方面也进行了扶持,推动产业资源集聚,优化产业整体布局,加强产业要素保障。

“我们打造了e裳小镇·数字经济产业园、e裳之都·中国(曹县)华服智创城、有爱共创直播基地、王集镇电商实训基地、安蔡楼镇霍庄原创汉服产业园、阎店楼镇电商物流产业园等园区,实现汉服加工产业集约节约发展。”刘霞说。

在e裳小镇·数字经济产业园,记者遇到前来实习的大学生小林:“这里提供从打版到直播的全链条实训,毕业后我想留在曹县创业。”

目前,曹县共有汉服企业2524家、网店14718家,汉服相关从业者近10万人,“5公里产业圈”内即可完成从染色、剪裁到成衣的全流程,汉服产业让“家门口就业”变为可能,成为乡村振兴、群众增收的新引擎。

记者手记:衣冠载道,续写华章

夜幕降临,曹县汉服文化节灯会的广告牌亮起,身着各色汉服的游客穿梭于有爱云仓汉服基地的各个场景打卡、拍照、试衣,宛若回到了古代。汉韵流芳,衣冠卓荦,这样有点“穿越”的场景让采访的我感慨不已:曹县,是真的崛起了。

从马面裙“热搜”到智能生产线,从草根网店到百亿集群,曹县用一针一线织就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经济的交融之路。从“宇宙中心”的网络热梗到现实里的产业新图景,曹县真的一步一步走到了世界舞台中央。

正如曹县有爱云仓汉服基地创始人李字雷在受访中所言:“这里不仅卖汉服,更传递着文化自信。”新春的曹县,正以汉服为媒,让千年华服焕发时代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