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时务农、闲时务工的农村妇女杨江兰,在37岁这年,人生突然“打了个挺”,“以前每天起早贪黑,风吹日晒,辛苦一年还是收入甚微。现在在家门口做刺绣,不仅可以照顾老人孩子,还可以赚钱。”说起现在的生活,杨江兰笑得很开心。
苗族刺绣是苗族妇女对苗族历史和文化的记录。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齐伯镇关口村是一个以“歪梳”苗族为主要人口构成的少数民族聚集村落,苗族占全村人口的90%以上。这里的苗族姑娘大多从小开始接触和学习苗族刺绣,成年后具有娴熟的技艺。
为进一步提高妇女的技能,拓宽创业就业渠道,增加收入,让妇女实现顾家就业两不误的梦想,齐伯镇党委、政府与关口村村支“两委”因地制宜,在关口村成立了贵州艺达梦邦杰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艺达梦邦杰文化艺术有限公司以发展民间刺绣、少数民族手工艺制品为主,按照“政府+公司+协会+绣娘”的发展模式,公司负责对外承揽订单和采购原料,刺绣协会负责对内组建绣娘团队、进行派单设计和收货检验,带动了100余名妇女就近就业。
为发展壮大刺绣产业,目前,关口村抢抓东西部扶贫协作机遇,积极争取区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投入250万元建设600平方米的刺绣加工车间,建成后预计带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及周边绣娘就业50余人。
抱团取暖才能实现共同致富。近年来,平坝区持续加大技能人才培养力度,通过培养一批技能人才,带动一片群众、推动一项产业、活跃一方经济,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同时,平坝区妇联与贵州黔尚品民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从深化培训、培养人才、搭建平台、优化服务等方面,着力完善发展技能技术与促进妇女就业互动双赢的产业链。
在“订单加工合作+家庭工坊生产”手工产业发展新模式的带动下,贵州黔尚品民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与平坝区签订了合作协议,公司将订单送到平坝区,平坝区妇联联系绣娘,绣娘自由支配时间,按照订单图样在家中进行“居家式”生产加工,公司再依托自身资源,巧用“互联网”拓展刺绣销售渠道和展现民族刺绣文化,让绣娘的一针一线都变成了实实在在看得见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