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格局加速重塑的时代背景下,产业的战略布局与发展路径抉择已然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与关键变量。
在贵州省纺织产业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四个月之际,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出席贵州省纺织产业发展集团签约活动,彰显了对纺织产业寄予的厚望,传递出大抓纺织产业的决心。加快发展纺织产业,正是贵州发挥比较优势、加快构建纺织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
纺织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也是改善民生与美化生活的基础产业、国际合作与融合发展的优势产业。当前,东部沿海地区正在推动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恰逢江苏、浙江、广东等地区轻纺服装产业腾笼换鸟外迁窗口期。贵州具备上一轮江浙地区对口帮扶建立的良好基础,以及本轮广东帮扶贵州的产业协作机制优势,可进一步抢抓东西部协作机遇,承接好轻纺服装产业梯度有序转移。
“出远门”变“近家门”。纺织产业能够创造大量就业岗位,使老百姓得以实现家门口就业,有效解决养老与养小等民生问题,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随着企业入驻、规模扩张与产业链完善,工业增加值将稳步提升,可为地方发展持续“造血”。产业集群形成后,物流、仓储等配套产业也将迎来蓬勃发展机遇,进一步拓展经济增长的多元性与可持续性,形成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助力贵州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后发”奋力“追赶”。大型企业与重大项目牵引资源流动,带动中西部及边疆地区发展。江西、河南、四川、广西等中西部省(区)凭区位、资源优势在轻纺服装产业快步发展。贵州纺织产业虽起步较晚,但后发优势显著,有后发追赶的潜力。全省适龄劳动力人口约2339万人,劳动力相对充裕;另有超600余万在外务工人员,其中相当比例集中纺织服装业发达地区,积累了丰富从业经验。眼下,通行条件改善有效推动贵州融入海外物流组织体系,原料和产品运输便捷。在构建开放融合体系、承接东部地区纺织产业转移中,贵州具有一定区位优势。
“燃料”可变“原料”。贵州矿藏资源丰富,素有“江南煤海”的美誉,正在大力推进“富矿精开”。发展纺织产业,正是写好“富矿精开”文章的题中之义。大力发展煤化工技术,可以就近开发尼龙、腈纶、涤纶等与纺织关联产品,为纺织产业提供了稳定且独具特色的原材料供应渠道。这不仅从源头上保障了产业发展的质量与效益,更有助于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实现产品附加值的跃升与市场竞争力的拔节。贵州民族特色文化资源丰富,在纺织产业中融入民族文化元素,还可进一步传承弘扬民族文化,塑造特色品牌,实现社会与经济效益双赢。
知不足而后进,望山远而力行。竞逐纺织产业赛道,推进全产业链发展,贵州仍需多管齐下、持续发力。要聚焦我省轻纺服装产业链存在的产业链不完整、产业集聚效应弱等短板和缺项,优化产业布局,完善产业链条,加强上下游企业协同合作,提高产业配套能力与抗风险能力;要激励企业自主创新,加大研发投入,挖掘民族文化特色,打造差异化产品与知名品牌;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在生产过程中推广节能减排技术,降低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
纺织产业是传递温情的幸福产业,是创造价值的品质产业,是举足轻重的民生产业。向新而行、以新提质,聚焦质效跃升与效益倍增,凭信心与底气闯出特色发展之路,贵州纺织产业定将崛起,既为贵州现代化建设强势赋能,也为全国纺织产业多元格局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