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杭州湾,坐拥三江口。绍兴滨海新区新马海片区,11平方公里土地上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经过深思熟虑,浙江海印数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宋水友最近作了一个决定,投资7000万元,改造老厂房、上马新项目。他说,马海从“印染谷”变身“绍芯谷”,无论是产业层次,还是发展环境均跃上新高度,海印数码也要乘势而上加快发展。
不光是宋水友。到9月底,马海已有43家原印染企业针对腾空的老厂房,实施自主更新行动。据测算,仅此一项节约政府投资、带动民间投资超过100亿元。
马海的这番可喜变化,来之不易,得益于改革创新。
马海,上世纪90年代开始承接印染化工产业,后来逐渐成为印染化工产业集聚地。2017年,绍兴全面启动印染化工产业改造提升行动,马海印染化工企业也随之踏上“跨域整合”之路。2022年7月31日,包括宋水友创办的绍兴北海印染有限公司在内,马海47家印染企业全部关停退出。至此,马海已累计腾出工业用地近5000亩,腾退工业厂房近300万平方米。但对马海而言,腾笼仅仅是万里长征第一步。
作为一个老工业园区,如此大体量腾笼后如何引育“好鸟”,推动产业升级,这在全国范围内尚无先例可循。
怎么办?“用笨办法,上门挨个听取企业的想法。”滨海新区袍江更新专班副组长郑佳说。
“来得正好。”忆及两年前郑佳的上门走访,宋水友坦言,当时,他正在纠结一桩事。这事关系海印数码的未来。
早在2016年,为解决印染行业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问题,宋水友瞄准传统平圆网印花向数码印花转型的市场新机遇,创立海印数码。他想自己研发一台能像印报纸一样高速清晰印布料的数码打印机。当时市场上的数码印花装备,不仅速度慢,质量也一般,无法满足大批量打印需求。宋水友遂联合北京大学等高校投入研发,研发车间就设在北海印染厂房里。
经过6年持续攻关,2021年,公司单PASS(单通式)超高精度高产能直喷智能数码印花机被认定为国家首台(套)产品。因为产品稀缺且市场前景好,不少城市向海印数码抛来“绣球”,开出优越条件,意欲招引落户。
要不要搬离马海,宋水友一时想不好。“一方面在马海干了这么多年,有感情,另一方面产品还未正式量产。”宋水友说,正巧这时,郑佳来了,宋水友也想打听一下。
包知郑佳在内,滨海新区袍江更新专班连续两个多月的密集走访,形成了厚厚几大本材料,记录了马海企业老总们的期盼与诉求。也正是一次次上门走访,让企业感受到了政府的诚意和建设发展好马海的决心。
2022年6月,市委市政府作出重要决策部署,全面启动建设三江口(马海)片区“绍芯谷”。经过反复酝酿完善,同年9月,《绍兴市马海片区更新管理若干政策意见》正式出台,据此,滨海新区立足实际,针对大面积的特定片区在全国先行先试,大胆首创突破,制定马海片区有机更新政策“15条”。一系列政策出台,打消企业顾虑,一些企业纷纷从原先“坐等征收”转变为“我要更新”。但企业情况不同,更新的诉求也各不相同。
“有的企业是自改自用,有的企业想推倒重建,还有企业谋划建设‘园中园’……诉求越多,说明企业自主更新的意愿丰富。”滨海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政府部门只有通过精准施策,才能助力企业自主更新。
经梳理摸排并归类整理,滨海新区创新探索有机更新的工作路径和方法,并形成“四类十法”,通过微改造、更新改造、拆除重建等方式,对片区空间进行有机更新,实现产业迭代和城市进化的融合创新。其中,四类为引导自主更新类、政企合作开发类、转移关停退出类和因需征收(收购)类。十法,是基于不同类型的十种方式方法。
随着更新行动的推进,新问题新情况不断出现,滨海新区同步跟进政策供给。今年7月,《马海片区鼓励自主转型补充实施办法》出台。这让宋水友吃下一颗定心丸。
他介绍,“绍芯谷”的产业导向为“泛半导体+”,加的是集成电路、高端装备、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海印数码研发生产的高速智能数码印花机,属于高端装备,符合“绍芯谷”产业导向。而这一办法出台,让他决定留在“绍芯谷”发展。
宋水友指着办公室里一块展板饶有兴致介绍,“这是厂房改造效果图。外立面改造,按照‘绍芯谷’规划要求,风格统一,简约大气。”他乐呵呵地说,根据实施办法,等全部建成验收合格后,还可以拿到最高投资额30%的政府奖励,“这可以为企业节省一大笔资金。”
今年8月,宋水友启动更新改造厂房,同步上马新生产线。虽然新生产线还在安装,但订单已经排到明年,预计今年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0%以上。
组建全市首个创新型城市更新基金,规模达到100亿元;今年8月,“绍芯谷”1号更新基金落地,用于产业社区项目更新建设……随着“绍芯谷”更新行动的深入推进,发展新产业、建设新马海的力量在蓄积、升腾。除了43家企业启动实施更新行动外,招商行动也势如破竹,目前已引进战略新兴产业项目20个,总投资超3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