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纺机 >>  最新资讯
海宁纺机半年订单已超去年总量
时间:2024-06-18 14:43:23    来源:海宁纺机  

“今年1至6月的订单预计有1000台,超过去年全年订单,最近都在加班加点赶订单。”这两天,海宁纺织机械有限公司的董事长缪朝晖很忙,可以说是把自己的办公室搬到了车间,直接在车间盯进度。

海宁纺织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宁纺机”),始建于1943年的亦昌顺锅厂,1978年转产纺织机械。转产后,企业大胆进行技术革新和研发新品,主导产品已形成六大系列100多个品种,拥有年产2000多台(套)设备和器材的能力,产品出口印度、巴基斯坦、埃及、土耳其等海外市场。

在激烈市场的“擂台赛”中抢得满负荷订单,不容易。海宁纺机的致胜法宝是科研创新。走进企业的研发大楼,浙江省博士后工作站赫然醒目,满墙的荣誉证书和劳模故事,以及一整面柜子里放置的泛黄机械设计图纸映入眼帘。

公司技术副总、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少民自毕业后,一直在海宁纺机从事产品研发工作。在他看来,企业始终坚持新技术就是市场和价值。2016年,他发现超柔面料有从厚重型转向轻薄型、风格由粗犷向细腻转变的趋势。当时,海宁纺机立即组建了攻关小组,短短两个月就总结出面料生产线设备最佳搭配方案和生产工艺。而光这项新技术,两年时间里,为公司赢得20多位客户,为公司创造6000多万元的业绩。

“公司每年研发费用达上千万元,产品研发过程采用以目标为导向的管理方式,要求每个课题组和每个工程师都要有专利,保障新品设备出品。”缪朝晖介绍,得益于强大的科研实力,目前公司产品60%都是个性化定制,能够满足客户需求,市场竞争力强。

“M系列智能化高速强力起(拉)毛成套设备”是海宁纺机的拳头产品,2023年荣获国内首台(套)装备认定,相关技术已获国家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17项,软件著作权1项,主导参与行业标准1项,经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

“不仅提高了开发不同织物品种和不同绒面风格的灵活性,实现产品进口替代,还填补了智能化高速强力起(拉)毛成套设备领域的空白。”缪朝晖介绍,“公司生产的起毛机在全国市场占有率已有40%以上。”实际上,不仅是起毛机,海宁纺机生产的毛纺、基布专用设备在全国市场已经占到90%以上。

“最近,我们突破了模块化领域的技术,通过联机联动控制软件,让客户在生产过程实现多台同型号或者不同型号设备的灵活组合,满足个性化、智能化需求。”缪朝晖说,海宁纺机每年研发的新产品不少于3至4种,每三年就要对产品进行一次大改款,确保企业产品紧跟时代潮流。

新品、爆款的频频出现,背后是海宁纺机强大的研发团队和研发激励措施。公司实行揭榜挂帅的机制,内部有五星项目管理机制,研发人员的成果获评国际先进的五星级最高等级评定,可拿到100万元奖励;获得中级职称的科研人员,即可获得股权奖励,成为高级工程师后,股权奖励可接近公司高管,极大激发了科研人员创新活力。

如今,公司已经拥有一支由50多名研究人员组成的研发团队,建立一个博士后工作站,4名博士后常年驻厂搞研发,科研团队将工艺工作贯穿到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

目前,海宁纺机已成长为中国纺织机械器材行业一百家重点骨干企业之一,成为国内起、剪、磨、烫、刷毛后整理设备机械的龙头企业,2022年还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作为装备制造商,公司把智能制造放在重要位置。

“我们专门成立智能制造研究所,今年已举办两次智能制造交流会,希望能够通过智能制造让公司继续引领行业潮流。”缪朝晖坚定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