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在嘉兴桐乡市凤鸣街道的兴民蚕业专业合作社仓库,随着今年最后一批68筐“黄金茧”被相关企业运走,今年春季的“黄金茧”收购正式结束。
“‘黄金茧’给农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据桐乡市兴民蚕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朱根兴介绍,今年合作社共收购“黄金茧”245担,白茧700多担。“黄金茧”收购价格达3000元/担,比白茧价格高出300多元,相比去年增长11%。
近年来,作为蚕桑重要产地之一的桐乡凤鸣街道积极推进蚕桑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推广饲养“黄金茧”,通过“企业订单+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前,养殖“黄金茧”蚕种农户达200多户。
“黄金茧”,茧如其名,蚕宝宝吐出来的蚕丝是金黄色的,犹如一根根金丝线,结出来的茧子,一个个色泽亮丽。
“在桐乡当地,结婚办喜事,都会准备蚕丝被。金色蚕丝织就的蚕丝被,看着就如同‘黄金被’,讨了一个好兆头。”朱根兴说,此外,与普通白色蚕茧相比,黄金茧丝中叶黄素含量高,抗菌效果更好,天然的艳丽色彩在缫丝加工后不需要后期化学染色,更加环保。“所以哪怕价格更高,有的售价甚至是普通蚕丝被的两倍,顾客也仍旧愿意买单。”
2016年起,通过科技特派员项目,朱根兴率先与中国蚕研所、浙江大学、湖州农科院合作,在桐乡引进了“黄金茧”进行试养。
“‘黄金茧’的养殖其实跟白茧差不多,甚至还更容易。”朱根兴介绍,黄金茧可饲养春秋两季,蚕种抗病性更强。在试养经验较为成熟后,2019年他就开始在当地小面积推广。
从最初的120张蚕种到如今的600张,“黄金茧”让当地农户尝到了增收致富的甜头。
“今年我家养了2张‘黄金茧’蚕种,280斤蚕茧卖了8400多元,比去年多赚了不少钱!”61岁的章荣海是桐乡市凤鸣街道建胜村的村民,祖上几代人均以养蚕为生。聊起养了3年的“黄金蚕”,章荣海笑着说,养蚕收入虽然只占家庭收入的20%左右,但一个多月的周期,卖完蚕茧自己又可以继续在附近工厂上班,经济压力减少很多。
据朱根兴介绍,白茧受市场波动影响交大,而“黄金茧”则是订单式的定价,“从我们合作社拿走的蚕种,我们会负责收购蚕茧,而且实施优质优价收购,从而更好保障了农户收入。”
这些年,随着“东桑西移”趋势的推进,在广西等地,种桑养蚕的人越来越多,但像朱根兴这样与桑蚕打了多年交道的桐乡人,手中仍有让他们引以为豪的核心竞争力。
桐乡小桑苗生产历史悠久,是闻名全国的“小桑苗之乡”。地处桐乡腹地的凤鸣街道,更曾获得“中国桑苗之乡”的殊荣。这里扦插桑苗的技术,吸引很多外省人慕名前来请教。如今,凤鸣街道是全国桑苗繁育供应中心,2021年还建起了桐乡首个桑苗产业园,在建胜村建设了总面积达130亩的小桑苗示范基地……
“我们也在通过街道这些合作社平台,探索与四川、云南等更多跨省合作的新模式。”据凤鸣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弘扬蚕桑文化的同时,将以“品牌+农业+文化”为抓手,通过与文化、旅游等相结合,打造乡村振兴馆,创作丝织艺术品,开发桑葚采摘、研学游等多种渠道,提升农产品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