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
打造功能性面料基地!72岁“老军工”迎来关键之年
时间:2022-11-30 11:12:25    来源:中国纺织报  作者:王丹阳
江汉平原,白石湖畔,有一片纺织工业厂区,在葱郁的绿树掩映下格外引人注目,这里就是际华三五零九纺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际华3509”)。这家拥有72年历史的老军工企业,以军品为重点,民品为基础,依托理念市场化、产品功能化、管理精益化、装备智能化等优势,形成了军品、民品、外贸三驾马车并驾驱动的发展格局。

“今年是国企三年改革关键之年,根据集团‘135’发展目标,我们紧紧依托内需市场,积极拓展国际市场,打造纺织智能制造示范生产线,形成完善的生产营销体系、产业服务体系、科技创新体系,努力把际华3509打造成中国最大的功能性面料研发生产基地。”际华3509党委书记、执行董事周咏友信心满满地表示,公司将充分发扬老军工企业本色,为迎接新的机遇和挑战而努力。


破坚冰 产品研发引领市场

面对内需不足和外贸市场疲软、出口放缓等严峻考验,际华3509超前布局,积极应对,不断为同行企业作出表率。
“公司破坚冰、通阻滞、谋发展,大力推进‘三统一’,这一举措,在顺境时可以整合资源,做大做强;在逆境时可以抱团取暖,凝心聚力。”周咏友介绍,近10年来,公司不断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产品从10年前的单纱,中高密度的平纹、斜纹向高支高密和功能性纱线发展,形成了以纯棉高支高密、竹纤维家纺产品系列;异经、三纬服装面料系列;功能性纱线系列和产业用纺织品三大系列的主导产品,国际国内一线企业品牌厂家成为合作伙伴。

深耕细分领域是很多企业选择的发展路径,际华3509也不例外。际华3509党委副书记陈传镒介绍,为进一步夯实企业基础管理,不断强化订单承揽,快速融入“三统一”布局,公司始终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不断加速技术改造,全面推动公司走向高质量发展。公司采用先进的设计理念,打造核心团队汇聚技术高地。目前,公司技术团队紧跟国际标准,开发了腈纶等功能性气流纺纱线、莱赛尔家纺面料、竹涤混纺家纺面料等新产品,开发了G100零碳纤维、德国功能性粘胶、希塞尔、雅赛尔等新型纱线,汉麻混纺纱、双包芯纱、功能性气流纺纱,细旦天丝面料系列,多组份工装面料等几十系列新产品,色织用强捻纱占据细纱20%以上,非棉类产品占比达到60%以上,做到了开发一批、生产一批、储备一批,形成了产品梯队。

2021年6月,际华3509联合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等14家单位申报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重点专项“再生纤维素纤维高效低耗规模化制备技术”项目,通过了绩效评价;承担的集团公司重点研发项目《高性能材料在特殊防护装备上的应用研究及制品开发》目前已通过全面验收。独具慧眼的市场拓展,卓有成效的结构调整,实现了历史性大跨越,践行了高质量发展,在深耕南亚市场的基础上,拓展了欧洲以及中东市场。

通阻滞先进设备上水平

先进的设备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发动机”。际华3509公司以“打造中国最大的功能性面料研发生产基地”为企业目标,以“科技创新为核,人才培育为芯”作为企业核心发展理念。近年来,不断加强硬件与软件的同步跟进,先后引进一批先进纺织及配套设备,如世界先进的卓目异纤检测机、优析异纤检测机、特吕茨勒清梳联生产线、A9气流纺纱机、立达高速并条机、TH495高速粗纱机、自动络筒机、自动落纱机、自动穿筘机、AD小车等设备,喷气织机实现了190厘米、230厘米、280厘米、340厘米四种幅宽的面料产品全系列生产。

周咏友介绍,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纺织市场低迷,产品出口受阻,公司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充分利用A9气流纺设备的优越性,大力稳定并拓展医用纱线市场和差异化多组分纱线市场,创造出了产品效应和品牌效应。

“特别是7台全新的德国赐来福A9气流纺机,每台长近70米528锭,为企业利润增长提供了不竭动力。”际华3509高级工程师、副总经理苗馨匀补充道。近年来,公司充分利用A9气流纺设备的技术优势,做到了以设备换市场,以技术占市场,大力稳定拓展国内外医用气流纺纱线市场。

设备升级成为产品开发的“先行官”。2012以来,际华3509大力进行设备技术改造,提质升档,淘汰落后产能,减轻员工劳动强度。公司先后改造两条清梳联生产线,对22台F186和14台FA203梳棉机的改造,使这两条清梳联生产线成为纺纱生产的主力军。将环锭纺改为紧密纺及配套162台节能吸棉风机改造,为功能性纱线的开发、产品结构的调整,提供了坚强的保证。

装备上水平,换来了市场的增量,先进的设备成为产量的“铺路石”,质量的“守护人”,气流纺效率、浆纱好轴率、布机万纬完成率等提质增效指标的完成,确保了公司利润总额目标的实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截至11月22日,公司气流纺开工率仍然保持100%,细纱开工率94.1%,布机开工率95.7%,在订单安排上,力保外销订单和织造用纱订单,保芳纶、缝纫线、气流纺等高附加值产品生产,冲刺四季度生产经营目标。”周咏友说。

纺纱技术部抓好纱疵率、半制品不匀率等质量指标,通过半制品质量的提升进一步提高自络效率,从而提高纱线质量,促使自络效率达到85%以上。织造技术部紧抓设备、工艺、操作三大基础,从细节入手,加强工艺研究,落实设备检查,加强操作练兵,A9气流纺开台效率99.2%,布机开台效率稳定在87%以上。


谋发展 精益生产信息化

“精益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脚下的路有多长,精益之路就有多远。”际华3509常务副总经理邓红卫说。公司通过创新管理方式,追根求源抓精益,由2012年围绕“225”管理体系,既建立了“日跟踪、周联动、旬平衡、月分析”的预算执行跟踪体系及评价考核体系,强化对预算考核的执行力度,落实预算目标责任。以班组管理为抓手,以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管理为重点的管理理念进一步升格到全面实行精益信息化管理,把精益管理的重心向班组下沉,对精益工作进行日跟踪、周讲评、月分析。通过开展班组提案活动,发布各类精益改善提案1000余项,实现价值创造近400万元。通过整章立制,细化完善5s管理(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和素养),工具车辆定置定位管理规定,对车间现场的部件、合格品、返修品、工具器具等都作了详细规定,划分5s区域及责任人,每台设备、工作台都有专人负责,做到日清扫、周整理、月整顿,整个生产现场整洁有序,规范合理。每周联动会讲评,紧盯联动会布置的生产运行、提质增效、两金占用等重点工作,一抓到底,累计督促落实515个工作项,为公司降低用棉成本450多万元,降低采购成本215万。对应收账款加强跟踪,与市场部联动压减账龄超三个月、存在风险的应收账款,三个月以上应收账款大幅降低。

“为了进一步加强信息化、数字化建设,公司先后建立了棉纺织行业管理ERP系统、纺纱和织布数据采集系统、物料流转系统、OA协同办公系统等一批信息化系统,极大地提高了企业信息化水平。”邓红卫介绍,公司实施了两化融合贯标后,顺利通过了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评定,取得国家工信部颁发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评定证书;仓储管理方面,完成了扫码发货、扫码出库,仓库信息化步入正轨;建立“客户授信额度管控信息系统”、“仓库纱布库存风险提示信息系统”、“两金占用风险提示信息系统”,信息化助推精益化,信息化服务生产经营。

“当前,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际华3509会继续将产品做得精益求精,为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建设,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彰显企业韧性。”周咏友说。通讯员 | 罗雄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