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本周要闻
乘“智能东风”迈向纺织强国!第二届上海国际纺织智能制造高峰论坛在上海开幕
时间:2019-11-26 10:35:36    来源:中国纺织报  作者:魏诗雯

作为纺织机械领域的品牌展览会,上海国际纺织工业展览会吸引专业观众的原因不仅是具有汇聚国内外知名企业的规模效应,还有新思想、新理念、新观点在展会同期论坛的精彩碰撞。


11月25日,第二届上海国际纺织智能制造高峰论坛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本届论坛由东方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上海市分会中国国际商会上海商会主办,上海纺织技术服务展览有限公司、上海市国际展览有限公司和雅式展览服务有限公司承办,东华大学协办。


作为第十九届上海国际纺织工业展览会的一大亮点,“第二届上海国际纺织智能制造高峰论坛”紧扣“纺织”与“智造”进行升级,并配套设置“纺织智能制造专区”,为行业探索智能制造之路,更深入地探讨纺织行业智能化升级的技术思路和难点,由解决方案提供方、纺织院校前沿和用户企业共同带来已落地智能制造示范项目的经验和解读,引领国家工业4.0在纺织行业的落地,以创新推动纺织大国迈向纺织强国,开拓纺织的无限可能。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高勇、东方国际(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制造事业总监薛继凤、上海市国际展览有限公司副总裁卞国荣先后致辞。



智能制造是纺织行业进行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在纺织行业推行智能制造,对于培育我国纺织经济新的增长动能,抢占新一轮产业竞争制高点意义重大。高勇表示,当前我国纺织工业已由高速度增长转变为高质量发展,这是行业发展的转折点。在我国十三五规划中,智能制造处于重要位置,也是我国纺织行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其中,棉纺、化纤长丝智能生产线在我国发展较快,已进入小批量推广阶段。

“我们应该对纺织工业智能制造保持清晰认知,我们还处于3.0的工业阶段。”高勇表示,当前我国纺织行业的智能制造属于自动化、数控化的阶段,离真正的人工智能还有距离,国内大部分纺织企业离工业3.0仍有距离,实现纺织工业的智能化需要全行业的共同努力。


薛继凤在致辞中表示,今年以来,中美贸易摩擦的反复和由此带来的不确定性给中国纺织业带来不小影响,加上产业转移、生产成本上升、环保压力加大等因素,都加速了纺织业的调整升级。虽然纺织是一个传统行业,但也是有着巨大需求和广阔拓展空间的行业。随着全球科技的高速发展,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需求和新理念的不断涌现,纺织业面临着新机遇。在此背景下,上海国际纺织工业展览会不断创新办展思路、拓展新的展览板块,力求打通纺织业全产业链。展会以前沿初角、多元形式为切入点,汇聚全球顶尖纺织机械,为中国纺织业的技术革新、合作交流、贸易往来构建专业性、权威性和前瞻性的展示平台。


卞国荣表示,上海国际纺织工业展览会汇集了纺织机械行业先进的技术成果,如何带动企业开展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发展,行业向高端化发展是此次论坛探讨交流的意义所在。



在主旨发言环节,中国纺织机械协会高级顾问祝宪民《我国纺织机械的发展》为题进行分享。祝宪民介绍了我国纺织机械的现状,他表示,2018年我国纺织机械行业主营业务收入为912亿,国内设备市场占有率达76.94%。而在设备出口方面,国际上除中国外,德国与意大利的纺机设备占比较高。“我国纺织机械设备在国际上还是具有竞争力的。”祝宪民举例道,宜昌经纬的一款设备在美国备受欢迎,因为自动化程度高,年销售额十分可观。

提及我国纺织产业面临的问题,祝宪民认为有三点:一是要素成本的上升;二是资源环境的约束;三是全产业链的转移。而要实现纺织智能制造,发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成为有效途径之一,目前我国也取得了初步成效。


以化纤长丝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为例,祝宪民介绍到,改造前,福建百宏E区DIY车间的作业能力为3960万锭,产能为20万吨/年,用工400人,企业工资支出为2400万元/年,存储环节损失200万元/年,因批号错误索赔300万元/年。改造后该车间节省用工65%以上,生产效率提高30%左右,生产过程降等率减少5%,运营成本22%~24%,人均产值提高近100%。

纺纱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以经纬智能纺纱车间为例,该车间改造后纺纱生产的吨纱综合能耗降低15%以上,万锭劳动生产率大于70%,万锭用工人数少于26人,工人劳动强度降低15%。

染色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中以康平纳筒子纱生产线为例,目前康平纳已建成11条筒子纱自动染色生产线。合格率由80%提高到95%以上,节约用工70%,成本降低17.7%。


祝宪民认为,未来通过智能制造增强企业竞争力,使服装服饰和家用纺织品的纤维加工量稳定在现有水平,到2025年产品附加值提高10%以上;通过纺织新材料的研发及在产业上的应用,到2025年使高性能纤维占世界总量30%,功能纤维占世界总量50%,产业用纺织品纤维加工总量占比达到35%;通过绿色制造确保资源环境安全,到2025年印染单位产品工业能耗降低20%以上。


此外,祝宪民提到,明年我国将推出第八条线——纺织机械智能化生产线。与此同时,也要积极发展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与纺织工业的融合。



东华大学副校长陈革从“纺织产业制造模式的发展路径”角度进行分析。陈革表示,纺织产业智能制造的发展过程为:机械化——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目前,我国纺织企业主要停留在自动化和数字化的阶段。

纺织机器人近两年经常被业内讨论,陈革在论坛中进行定义:实现典型纺织工艺的自动化机器装置,具有感知、决策、行动和交互的功能,由检测装置、控制系统、驱动装置、执行机构、机械本体造成,能协助或取代人的工作。纺织机器人典型案例为无梭织机自动找纬柔性机器手、自动络筒机空气捻接器。未来,要实现纺织机器人的进一步发展,陈革认为要研制纺织机器人的专用基础部件。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特邀副会长叶茂新围绕“助力智慧纺织工厂,推动建设纺织强国”的主题,介绍了中国纺机集团是如何帮助用户打造“智慧纺织工厂”的,他表示,在加大科技研发,为客户提供智慧纺机产品的同时,也十分重视自身智能制造能力的建设,从产品顶层设计入手,推动一体化建设;实施柔性生产,确保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全面开展精益管理,高质量完成生产制造,以帮助客户打造完美“智慧纺织工厂”。


东华大学材料学院教授王华平主要围绕“创新发展的纤维绿色制造体系”进行内容分享,介绍了化纤制备的产品设计、制备工艺、制造加工过程的绿色化以及性能检测、物流、包装等全流程自动化数字化;生产全过程在线质量监测、管理,产品从原料到后道厂家应用全程信息可追溯;构建产品智能化设计与制造系统;缩短新产品研发周期,提高劳动生产率,大幅降低劳动强度,减少资源能源消耗和对环境的影响度,降低运行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推动订制化生产全新模式,引领行业绿色化智能化发展。


纺织行业的智能制造与国内其它制造业一样,发展风头旺盛,在“中国制造2025”的指引下,行业龙头企业纷纷开展企业的智能制造改造。2016~2018三年,共有27个企业入选国家工信部智能制造新模式及标准项目,与皮革、轻工、印刷等其它传统制造业相比明显占优。浙江理工大学院长胡旭东主要就纺织行业中丝织、棉织、针织、毛纺四个细分行业进行了智能制造典型案例分析。


工业互联网技术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正在推动制造业创新模式、生产方式、组织形式和商业范式的深刻变革。加快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纺织领域深度融合,促进纺织行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建设纺织强国的重要路径。东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智能制造研究所所长鲍劲松从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趋势、纺织领域的工业互联网数字化转型、工业互联网关键技术以及纺织领域工业互联网应用等方面展开,讲述了工业互联网是如何助力纺织的智能生产。


11月26日,第二届上海国际纺织智能制造高峰论坛仍大咖齐聚,继续论道(流程附后)



纺织中国在线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纺织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纺织报,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中国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纺织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775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