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纺机 >>  最新资讯
远信工业2018第二届全国智能印染研讨会探寻行业发展新趋势
时间:2018-07-18 10:58:51    来源:中国纺织报  

   近年来,我国印染行业通过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基本保持平稳发展,在印染布产量下降的情况下,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等经济指标仍实现增长,表明我国印染行业发展由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然而,国内印染行业依旧面临环保压力加大、劳动力成本增加、企业竞争加剧和市场需求放缓等多重不利因素,导致行业产量呈现下滑形势,倒逼印染企业加快转型升级,特别是对印染装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快速提升国产印染布的整体水平,满足印染行业的发展需求,成为业内最为关注的话题。

  近日,在远信工业2018第二届全国智能印染“新技术 新工艺 新装备”学术研讨会上,近400位业内人士就印染行业、印染机械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大量切实可行的新见解。

  高端机械助推新印染产业

  作为全球最大的印染布生产国,我国规模以上印染企业的印染布产量占到全球产能的40%以上,但国内印染产业规模大、效益低,传统印染生产方式对市场反应慢、柔性制造能力弱,库存积压大,市场同质化竞争严重,印染模式变革严重滞后等突出问题已经成为传统印染行业发展的壁垒,发展新印染产业刻不容缓。

  新印染是以数字化装备为基础、以数字化印染工厂为载体、以印染互联网平台为核心、以生产绿色环保纺织产品为目标的印染制造体系,是具有“批量定制、柔性定制、快速反应、绿色环保”等特征的新型印染产业。

  浙江省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主任毛光烈建议,实施好发展新印染产业的主要举措涉及6个方面:一是加大对“节能、节水、环保、高效”数码印染设备的研发与信息化投入的扶持与推广;二是培育数字化印染技改工程承包商,加快数字化印染工厂的发展;三是支持印染互联网平台服务商的发展,保障数字化印染生产线、生产系统高效运转,实现快速反应,打通面料、印染、服装的产业链条,实现优化配置;四是支持绿色印染园区建设;五是支持商业模式创新,从注重加工生产,向前端设计研发和后端市场营销终端延伸,由满足需求转变成创造需求;六是支持绿色产品评价标准体系,引导上下游企业积极推行,鼓励纺织产品贴绿色标签。

  新印染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高端印染装备的支持。随着市场需求趋于理性化,印染企业将会更加注重产品品质,对于设备的要求将锁定在可带来高收益的高性能设备上。业内专家表示,为应对可能出现的高端装备需求潮,染色机、定形机、印花机等主要印染机械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在保证织物整理质量要求的同时,继续降低能耗,提高生产效率,采用新技术提高机器的自动化水平和实时监控能力,并提高机器的运行可靠性和易操作性,国内外企业先后推出的各类新型印染设备,正验证了这一趋势。

  高端染色机的研发,德国第斯有限公司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公司推出的自动化节能环保型染色设备畅销全球。据逖斯贸易(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小毅介绍,第斯集团目前主推的自动化节能环保型染色机械,染色效果更加优越、生产成本大幅降低、工作效率明显提升。

  广州科光机械有限公司同样坚持开发具备环保节能特性的染色机。公司产品总监刘信均在谈到高端染色机研发时表示,在环保节能成为全球发展趋势的今天,印染行业的环保压力日益增加,只有通过技术创新,为用户提供更高性价比装备解决方案,才能满足生产需求。曾经畅销的L型染色机超大浴比不仅给客户带来严峻的环保压力和超高成本,也制约了染厂的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

  定形机生产方面,远信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拉幅定形机,凭借良好的产品适应性,不仅畅销国内市场,还远销欧美地区。公司总经理助理柏宇轩表示,远信公司研发的拉幅定形机排风系统的热能回收装置,不仅提高了拉幅定形机中排出的热废气热能的利用率,同时更加便捷,占用空间小,不破坏定形机烘房内空气循环系统。特别是远信公司最新推出的定形机采用自动过滤网技术,回转式网带运行速度、清洁周期、清洁时间均可在操作界面任意设定,有效保障滤网的清洁,彻底避免堵网问题,减少火灾隐患,提高产品品质一致性,减少操作工人的工作量,自动过滤网技术取消了所有抽拉式过滤网烘箱部分开口,烘箱高度下降15公分,有效减少了能源消耗,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定形机水平比肩国际领先

  不可否认,近年来,国内拉幅定形机制造企业在数控技术和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上投入了大量精力,不断将自动化程度和效能更高的产品推向生产前沿。新技术的应用,解决了传统定形机无法解决的自动化操作与节能减排难题,并提高了生产效率。国产定形机技术的进步开辟了新的需求空间,加快了用户企业的设备更新换代的速度。经过多年的发展,国产拉幅定形机的织物品种和工艺适应性都有明显的提高,可适应各种纤维的机织物、针织物和非织造布的定形整理,产品加工范围从传统的服装、家纺面料延伸到产业用纺织品等多领域,工艺重现性好。应用面的扩大是拉幅定形机产量与保有量高的主要因素之一。

  拉幅定形机是印染生产中的能耗和废气排放大户。政府和公众对印染企业的环保要求在不断提高,使节能减排成为拉幅定形机发展的重中之重。因此,在谈及拉幅定形机行业未来发展时,中国纺织机械协会副会长李毅认为,我国定形机制造商应当积极采用新技术提高机器的自动化水平和实时监控能力,提高机器的运行可靠性和易操作性,配备数据通讯接口,采用符合OPC UA技术规范的信息互联互通技术,使定形机能够接入数字化印染厂,迎接智能化时代的到来。

  远信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研发方向与此不谋而合。作为国产定形机市场上的一匹“黑马”,远信公司近年来市场占有率迅速攀升。远信公司董事长陈少军坚信,在环保压力与日俱增的大环境下,印染厂更需要技术提升,加速升级。为此,远信不断攻克自动废气湿度排放控制技术、废气余热回收技术、热能综合在线检测及控制技术等技术难题,成功研制了新一代热风拉幅定形机。多家远信定形机用户都表示,远信定形机节约能耗和环保方面与进口设备已经没有差距,甚至表现更好。佛山市联新染整有限公司就是远信公司的“忠实粉丝”。联新染整公司总经理黎国钧告诉记者,公司目前共使用了4台远信公司的拉幅定形机,但公司工厂扩建工程已提上日程,届时将计划再次购买6台远信定形机,且黎国钧“点名”要购买远信公司自主研发的配有自动过滤网装置的定形机,因为这款设备更加高效节能。

  定形机设备的旺盛需求也为与其配套的器材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江苏小太阳机械科技有限公司及时抓住了这一机遇,依靠过硬的产品质量,逐渐成长为国内领先的印染机械配套件及设备生产企业,其自主研发的XTY-060型热定形机加油导轨,年产量超过500台套,占据国内相关产品绝大部分市场。

  智能化控制系统担当重任

  开发智能化生产系统是纺机行业在“十三五”时期的重要的任务。可喜的是,如今“十三五”过半,印染设备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各种数字化生产监控系统、数字调浆、自动配送系统等产品在印染生产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不仅可以保证染化料的配制精度和重现性,也在清洁生产、减轻工人劳动强度和稳定产品质量等方面获得越来越多的用户认可。

  常州宏大科技集团目前正在积极研发“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定形工艺执行系统”,并取得了一定进展。在常州宏大董事长兼总经理顾仁看来,印染工艺智能执行系统采用网络化、智能化、自动化技术对生产过程、设备运转状态、工艺参数进行实时的数据采集,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分析和处理,提取不同品种最优化工艺执行模式,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优化生产工艺。

  远信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也一直坚持将智能化系统应用于定形机设备的研发。据柏宇轩介绍,目前,远信公司已成功搭建“定形机云平台结构搭建设想”。他告诉记者,要搭建定形机云平台,需要将各类装置传感器、回收系统深入整合,实现价值的最大化利用。远信定形机云平台数据层面的功能亮点,主要体现在基于动态密码、二次认证的远程系统调试和维护,设备的网络安全性及平台未来的可扩展性,设备的远程控制等多个方面。

  德国莱默尔集团目前已经成功地将CCD矩阵式摄像机应用于ELCOUNT织物密度量测控制装置、ELSTRAIGHT整纬系统、ELPETTERN花型整理系统、ELSCOURTEX 水洗系统(除油/蜡)4类等高端印染机械。

  “MES系统是实现智能工厂的核心和中间桥梁,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构建以MES为核心的智能工厂,是实现印染全过程的透明化和数字化的必要途径。”绍兴环思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姜广龙说道,公司研发的环思智能智造项目具备8大特点:车间作业计划与APS排产、工艺数据衔接用于现场作业指导、基于条码RFID的智能化物流配送、无纸化现场作业管理、数字化质量检验与SPC控制、设备状态监控和数据采集、全过程质量追溯与统计分析、数字化看板与综合统计分析。

  浙江华晨印染有限公司就采用这一智能化系统实现各项生产精益求精。据公司生产厂长吴刚介绍,华晨印染公司采用的环思ERP打样申请、现代化一对一点色台,可提高员工效率;环思ERP采用机械臂,料单电子化,提升产品工艺和精益生产的需求;实现自动排产,能耗采集,分析实际用量,减少能源消耗;ERP无缝对接自动包装自动分拣系统,实现条码化立体仓库;车间每个生产工序全部实现条码化管理,实现进度和产量一体化管理;环思APP系统和ERP系统无缝对接,可实现数据移动化办公。

  此外,智能化系统的应用,对于提升后整理印染车间的生产效率也有极大的帮助。高万利科技(中山)有限公司高级项目经理文修龄介绍,高万利的脱水车间已实现自动化生产。


纺织中国在线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纺织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纺织报,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中国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纺织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775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