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本周要闻
同和 以精品铸造纺织强国
时间:2015-02-04 22:39:14      
    本报记者 王继征

    在最近召开的2011全国纺纱新技术、新纤维应用研讨会上,同和纺织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崔桂生身上的衬衫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这件衬衫款式和色彩并不特别,却价值8000元,这是因为它采用了300支纯棉纱。技术带来的高附加值在这件衬衫上得到突出体现。

    特意穿着这件昂贵的衬衫,崔桂生并不是为了炫富。作为一名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企业家,崔桂生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引导和带动高端纺织品消费,推动更多有实力的企业开发高端市场。在场的多位纺织企业家研究了这件意大利品牌的衬衫后认为,衬衫所用的纱线很可能产自中国。目前,国内能生产这种纱线的企业包括无锡一棉和聊城华润,而他们都是同和罗拉的用户,这让崔桂生备感自豪。

    作为一家纺机企业,同和的目标就是研发出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纺织机械和器材,用它们来武装中国纺织企业。在同和公司的网站上,崔桂生在致辞中是这样说的:“中国纺织工业如何从纺织大国走向纺织强国,如何同世界知名品牌相抗衡,抢占历史赋予我们的机遇?为了回报用户、报效祖国,肩负起历史重任和社会责任;为了实现同和第二个十年宏伟发展目标,我们将以现有的管理基础、经济实力、品牌效益、人才优势资源,重拳出击,加大投入,做精、做强、做大、做好、做久,为振兴中国的民族纺织工业作出新的贡献。”

    产品代表人品

    在2011全国纺纱新技术、新纤维应用研讨会上,崔桂生郑重承诺:对于使用同和产品的客户,公司将实行终身跟踪、终身服务、终身负责,紧密纺产品在不改变结构和原理的前提下免费升级。他说:“产品代表人品。”

    “从社会责任感角度来说,我们有能力做好自己的产品,服务于国内纺织企业。我所接触过的众多国内知名纺织企业过去为了纺好纱,都采用进口罗拉。但进口罗拉价格很贵,一根罗拉就要300多元,而且供货周期很长,要10个月甚至1年才能拿到货。另外,还有很多规模较小的企业效益不太好,就算想提升产品质量也没有渠道购买进口罗拉。相比之下,同和罗拉的价格只有国外的1/3,供货周期只需30天,完全能够满足国内用户的需求。所以同和有责任把罗拉产品推广开来,使国内所有棉纺企业都能用得起、用得好同和罗拉。”崔桂生说。

    罗拉之后是摇架、紧密纺。在同和的发展过程中,产品开发一直遵循着循序渐进的模式。比如,做罗拉赚钱了,成为世界第一后再做摇架。罗拉和摇架都赚钱了,再做紧密纺。前面三个产品都赚钱了,拿到世界第一后再做第四个产品。这就是同和做产品的理念——每件事看清、想清、算清,准备好了再去做。此外,同和做每件事都不会随便跟风,只有发现亮点、新点、特点、卖点才会去做。按崔桂生的话说就是,“成熟的人做出成熟的产品”。当记者问及同和下一步将主攻什么产品时,崔桂生不愿透露,因为公司还没有准备好。  

    “我们做产品有一个理念,开发一个产品,就要做到世界第一,同时这个产品必须做到要有定价权、发言权。”如今,同和罗拉的全球占有率已高达70%,从质量、产量、品种、占有率方面来讲,都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而近两年来,同和的摇架、紧密纺装置也续写辉煌。同和紧密纺装置不仅在国内众多知名企业中得到应用,还销往印度、印尼、巴基斯坦、孟加拉、越南等国,全球30%的用户在使用同和紧密纺装置。大量数据说明,同和的产品在世界上是有竞争力的。

    同和在产品开发上还有一个特点,崔桂生说:“我们的罗拉什么都做,无论是粗纱、细纱、并条、精梳的,世界上找不到另外一家什么罗拉都做的企业;摇架也一样,有弹簧摇架、气动摇架、杠杆摇架、板簧摇架和棉毛麻纺摇架,也是全球最齐全的;紧密纺产品只要世界上有的,同和公司都有。公司先后推出了第一代四罗拉负压式紧密纺装置、第二代高性能紧密纺装置和第三代网孔罗拉负压式紧密纺装置,深受用户好评。”

    曾经有客户这样问崔桂生:“同和罗拉的质量能否有100%的保证?”崔桂生说:“如果说100%保证质量那是吹牛。因为毕竟其中有人的因素,我只能说尽最大努力保证。”尽管如此,同和公司还拥有其他3个100%,装箱合格率、开箱合格率及开机合格率100%。与此同时,他们还力求做到3个零,即零投诉、零服务、零索赔。

    企业是一棵树

    对于同和公司未来的发展,崔桂生说:“企业是一棵树。”

    前10年,同和在努力地扎根,这样才经得起风吹雨打。2008年、2009年,同和公司经受住了国际金融危机的考验,创造了2800多万元利润。10年来,同和公司不但没有亏损,而且没有一分钱贷款。今后10年,同和的目标是枝繁叶茂,进一步做大做强。现在,同和公司正在积极筹划,争取未来2~3年内上市。

    不少企业在做大之后都会涉足其他领域,但崔桂生表示,同和公司将坚定不移地立足纺机行业,坚定不移地服务纺织行业,坚定不移地做好罗拉、摇架、紧密纺产品,不断创新,不断提升,满足不同用户对不同纺纱质量的需求。“其他领域我们不做。道理很简单,我已经做了10年罗拉,很熟悉这个行业,未必做其他的就能赚钱。”崔桂生说。

    如果同和公司成功上市,其发展模式会发生什么改变?崔桂生说:“之后的10年,竞争一定会很激烈。同和公司后10年也是做一步看一步,要时时变、事事变,为了市场变,为了发展变,为了百年同和变。这样企业才能保持着不断发展的活力。我相信,同和后10年的发展将比前10年更好,无论是企业规模、品牌、各项指标,还是用户认可程度,都会有很高的提升。但企业一定还是会立足纺织、纺机,继续做好3个产品。因为我们希望中国人能用自己的产品,而不是一味地依赖国外进口。当然,这要求我们的水平最起码做到与国外相当。”

    目前,公司面临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用工的问题。按照江苏省提出的目标,常州所处的苏南地区未来3年要实现工资倍增,可以预见,劳动力成本将大幅增加。如果企业不抓紧进行自动化技术改造,就将被市场淘汰。为此同和公司在“五少一提高”的基础上提出了“五少三提高”,即用工少,设备少、工序少、用电少、占地少,提高精度、提高效益、提高效率。

    文化是无法复制的竞争力

    从创立之初起,同和公司一直非常注重企业文化构建。崔桂生说:“一个企业要成功,必须有信仰、有文化。”独特的文化是他人难以复制的竞争力。

    十多年的军旅生涯给崔桂生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他信奉“军规治人”,因此同和公司也有着军事化作风。

    在这里,管理制度、文化理念规章系统而明确。“百年同和、科技同和、世界同和”的企业愿景被每一名员工所熟知。而普通员工、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销售人员又有着各自不同的目标和要求。在同和,章法十分严明,执行力也是一流的。

    在这里,文化渗透进每一个细节。“我们门口的厂牌只是写着‘同和纺织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既没有写江苏,也没有写常州,也没有写中国,这是因为在我们办厂之初就明确了企业面向国际、走向世界,打造百年同和的发展方向。要赢得世界,先要赢得自己。我们公司没有过多的标语,只在大门口的旗杆下有一句‘超越自我’。”在同和,每个细节都经过了精心安排。

    “企业要有核心产品和核心人才,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资源。”与不少企业把精力用在“挖人”上不同,同和公司非常注重内部人才的培养。如今,公司第二代管理团队已经基本成型,平均年龄不到35岁。“他们是同和的未来。”指着身边的年轻人,崔桂生的话语里透着自豪。

纺织中国在线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纺织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纺织报,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中国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纺织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775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