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本周要闻
迎接建党九十周年《钱之光传》摘登(三十五)
时间:2015-02-04 23:41:14      
    1976年,党中央一举粉碎“四人帮”,结束了十年动乱,国民经济恢复正常秩序,纺织工业也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1977年12月,中央决定纺织工业部和轻工业部分别设立,钱之光被任命为纺织工业部部长、党组书记。这时钱之光已经78岁高龄,他继续挑起“解决好全国十亿人民衣着问题”的重任,并引领纺织工业沿着改革开放的方向前进,在短短几年内就取得了骄人业绩。

    粉碎“四人帮”后,中央决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采取了许多有利于轻纺工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为促进棉花生产,1978年4月4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棉花生产几项政策规定的通知》。此后,国家计委于10月7日发出通知,从11月1日起提高长绒棉供应价格;1979年3月6日国家物价总局、供销合作总社通知:从1979年新棉收购之日起,提高棉花收购价格,全国平均提高15.2%。

    1979年12月17~21日,国务院在北京召开全国棉花生产会议,提出在一两年内全国棉花产量达到和超过历史最高水平,要求每年增产400万担棉花。同时,国务院决定:从1980年新棉上市起,棉花收购价格在1979年提价的基础上再提高10%,超购加价30%的政策不变。以上政策的贯彻实施,使棉田播种面积、棉花总产量和收购量稳步增加,为纺织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在工业方面,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并加大了对纺织工业的投入。钱之光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协调各方关系,抓质量、抓品种,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充分挖掘生产潜力,纺织工业生产得到不断发展。

    从1978年到1981年,纺织工业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18%以上。1981年全国棉纱产量达到1763万件,比1978年增长33%。棉布产量1981年达到142.7亿米,比1978年增长29%。1981年全国人均棉布分得量为14.26米。与1976年相比,在全国人口增长6.8%的情况下,人均棉布分得量增加4.8米。市场棉布供应不再短缺,取消布票、实行敞开供应的条件逐步成熟。

    中国从1954年起对棉布实行票证供应的办法。采用这种办法,在供应不足的条件下,可以保证老百姓生活的最基本需要,但也给人民生活带来了限制和不便。许多年间,纺织系统从上到下,都在竭尽力量增产更多的纱布和各种纺织品,为敞开供应创造条件。80年代初期,随着纺织品生产的大幅增长,特别是化纤纺织品的迅速发展,城乡市场纺织品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纺织品在总量上已经能够较好地满足人民的基本需要。1983年12月,根据纺织工业部和商业部的共同建议,国务院决定取消布票,棉布敞开供应。这是纺织工业在解决人民穿衣方面取得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性成果。

    纺织品生产的迅速发展,不仅在数量上满足了人民生活的基本需要,而且在品种、质量、花色方面也有了很大发展和提高。人民衣着千姿百态,万紫千红,丰富多彩。正如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原国家计委主任陈锦华在钱之光诞生100周年座谈会上所说:“现在我国人民基本生活所必需的衣、食、住、用、行五个方面,穿的方面是解决得最好的。”我国人民千百年来所期盼的“丰衣”终于实现了。

    在钱之光的直接主持下,于上世纪70年代初先后开工建设的“四大化纤”项目即将陆续建成投产之际,1978年又着手组建第二批化纤工业基地。包括:年产53万吨聚酯的仪征化学纤维厂、年产18万吨涤纶纤维的上海石化总厂二期工程、年产帘子线1.2万吨的河南平顶山帘子布厂等项目。前两个项目在国民经济调整中一度缓建,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恢复建设。上海石化二期工程和仪征化纤第一分厂(年产涤纶纤维18万吨)在80年代先后建成投产。平顶山帘子布厂施工质量好,建设进度快,全部工程只用了18个月,是纺织系统70年代以来建设最快最好的项目。由于又有一大批化纤骨干项目建成投产,全国化纤生产能力大幅度增长。1976年全国化纤生产能力为25.8万吨;1981年增加到63.4万吨,增长了1.45倍,加上在建的第二批化纤工业基地,全国化纤生产能力已达100万吨,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领导对化纤工业的发展非常关心,在70年代中期,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就曾嘱咐钱之光,要求他把化纤生产搞到100万吨。这个目标不到十年就实现了。

    钱之光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大力发展纺织这一传统工业,为依托这一支柱产业解决中国这个人口大国“人民衣被甚少”的问题,操劳了整整32年,其成果堪称辉煌:使中国成为世界纺织大国;使中国纺织工业成为率先跨入世界先进行列的产业部门之一;使人民群众衣被消费成了中国社会“衣、食、住、用、行”五大民生问题中解决得最早、最好的一项;使纺织工业成为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行业,成为中国实体经济中创造最多国际贸易顺差的一个部门。钱之光之所以被宋平誉为“经济大家”,实非偶然!(完)

纺织中国在线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纺织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纺织报,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中国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纺织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775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