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本周要闻
"创新+"引擎力推"千亿园区"
时间:2017-07-12 10:00:36    来源:新华日报  

 一横一竖,是为“+”,“创新+”则“发展+”。连年来,作为苏北地区唯一县域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沭阳开发区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聚力创新发展,内培创新动力,外引创新因子,奋力打造和冲刺“千亿园区,工业新城”。

  “创新+”出纺织产业链

  孟夏草长,花开五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刚刚在北京圆满落幕,全国纺织产业转移工作会暨智能制造、生态发展研讨会就于5月16日在沭阳“无缝对接”,为沭阳开发区纺织产业实现由跟随式发展向引领式发展,明确思路和增添信心。

  纺织产业是沭阳支柱性产业之一。目前,以沭阳开发区为主阵地,在全国率先规划建设首家智能针织产业园,初步形成涵盖“机械装备—纺丝—加弹—织造—印染—成衣”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

  如何进一步提升全县纺织产业质态?沭阳开发区持续发力产业集聚,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出台了鼓励企业人才引进、科技创新、设备更新、市场开拓、融资担保、财政扶持等一系列扶持政策,千方百计地减轻企业负担,让企业迸发活力和创造力。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沭阳纺织产业在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日益提升。

  “公司实施国际化战略,90%的市场份额面向国际市场,年创汇800万美元以上,并在塞尔维亚建设包覆纱工厂,成为中国包覆纱行业中首个在国外建设工厂的企业。”江苏嘉德纤维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徐坚说,企业在沭阳智能针织产业园扩大产能,再造嘉德,成立中外合资企业——江苏欧博智能纺织有限公司。

  “创新+”出高端装备制造业

  一辆车能翻起多大风浪?沭阳开发区境内江苏威拓公路养护设备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微波就地热再生列车”,被交通部鉴定为国际领先、科技部首批国家自主创新产品,在国际上首家将微波技术运用到公路养护行业。

  据威拓公司董事长朱永山介绍,微波加热系统能根据路况不同,将沥青路面4至12厘米加热,任何深度的沥青不会被烧焦,通过再生剂,就地拌和、摊铺,省了时间,省了材料,最终省了大量的资金。

  对沭阳开发区而言,过去名不见经传的装备制造产业,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如今逐渐做大变强,已集聚江苏中辆科技有限公司、宋和宋智能科技、正将自动化等知名装备制造业企业36家。

  装备制造产业之所以快速发展抢占行业制高点,并成为沭阳成长型主导产业,得益于沭阳开发区加快科研平台建设及其产业创新发展。落户该区的正将自动化与青岛大学合作,成立江苏省高分子材料智能生产装备工程技术研究院。目前,拥有研发场地6300平方米和研发人员30余人,试验设备总价值800万元。该研究院被认定为江苏省外资研发机构、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宿迁市企业技术中心等。

  近年来,沭阳开发区广泛开展产学研合作,与南京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江南大学、东华大学、天津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院校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加快企业技术研发步伐、培养专业人才,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不竭的科技力量。

  “创新+”出人才集聚高地

  “这里就是我的圆梦地。”说话的是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曹海平。在沭阳开发区,他和福建客商投资兴建了睿阳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这是一家研发型高科技企业,公司拥有国际领先的金属半固态制浆专利技术,主要从事各种铝合金铸件的设计、生产、销售。在园区优秀的创业创新政策和帮办服务下,如今,睿阳精密“兄弟”公司睿甲金属也在园区落地生根。

  曹海平是沭阳开发区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中的一员。人才是创新的“源头活水”。连年来,沭阳开发区致力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重点把握激活现有人才、吸引外来人才、培养未来人才三个核心环节,着力搭建高端人才、创新人才发展平台,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筑巢引凤,引才聚才、用才留才,为园区的加快发展、创新发展及入园企业提供“最强大脑”的智力支撑。

  为此,沭阳开发区切实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住宅、办公研发用房、生活补贴和项目扶持,对主导产业和企业发展有特别重大影响的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实行“一事一议”“特事特办”,以优惠政策和优厚待遇吸纳人才。

  集聚人才优势,打造“智造高地”,沭阳开发区在创新“政策”和“硬件”的基础上,以产业发展来吸引人才:加快发展木材加工、纺织服装、机械电子等主导产业,以及发挥花木、食用菌、畜禽养殖等特色产业优势的同时,着力发展健康产业、电子信息产业、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战略产业,引导企事业单位与国内外20余家大型企业“攀缘结亲”,累计引进产业人才1300余名。

  最新统计表明,截至去年底,沭阳开发区共获批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个、省研究生工作站27个、省企业技术中心9个、省公共服务平台6个、省双创人才计划27人、省博士集聚计划19人、博士后实践创新基地4个,获批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0个。 范晓艳 韩 峰


纺织中国在线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纺织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纺织报,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中国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纺织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775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