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集群 >>  行业聚焦
顾山镇:梯度推进三级发展战略
时间:2015-01-28 13:09:14      

  □ 本报记者 盖佳

  顾山针织内衣产业发展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期,是顾山镇传统的支柱产业,历经数十年发展,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散到聚的跨越。近年来,顾山镇紧紧抓住国家振兴纺织服装行业的有利契机,加快推进纺织服装特色产业的结构调整,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产业升级步伐不断加快,产业集群初现,集聚效应凸显。另外,顾山针织内衣产业形成了一批规模企业和知名品牌,构建了较为鲜明的产业集群和比较优势。

  以集聚发展为目标

  目前,顾山镇共有纺织服装企业200多家,其中针织内衣企业78家,年生产能力达8000万件/套,产业内部产业链结构完整,从毛纺、纱纺、织布、染整到成衣,涵盖了服装生产的全部环节。内衣产品销往全国各地,覆盖了各省、市、自治区,在国内有较高的知名度。近年来,顾山服装逐渐走出国门,云蝠集团的毛衫远销美国、加拿大、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知心爱人、培登等4家内衣企业出口国外,创汇3000万美元。

  顾山镇政府在积极鼓励服装内衣产业发展的同时非常注重企业的品牌建设,通过下任务等多种方法,加大了品牌争创的引导力度,注重扶大、扶优、扶强,打造出了如恒源祥、芗菲、旗枪、缘之恋等一批知名品牌。目前全镇拥有针织服装品牌110只,其中贴牌17只、授权11只、自创品牌82只。在82只自创品牌中,中国名牌1只、江苏省名牌2只、无锡市名牌2只、无锡市知名商标7只。镇政府也比较注重“顾山内衣”团体品牌的营造,通过参加展览、名镇争创,不断放大顾山内衣的知名度。

  以科技创新为动力

  据了解,顾山镇的内衣企业纷纷通过设备更新、工艺流程改造等途径提升技术水平、增强创新能力。突出功能创新,内衣企业通过拓展内衣功能、创造市场需求,不断完善针织内衣产品,产品从简单的棉毛衣裤逐渐扩展到束身、保暖、保健和时装内衣,以产品功能的提升,实现产品附加值的提高。云蝠集团与江南大学联手开展产品设计、原辅料设计、网络平台构建等产学研合作,已建成江苏省毛衫工程研究技术中心;恒源祥服饰与东华大学合作建立了人体数据库等。

  顾山针织内衣产业基础深厚,经过多年的积累,已造就了一支懂管理、会经营的企业家队伍;与南京、上海等地开展柔性合作,与各大科研院所开展内衣人才的有效合作,储备了大量精通技术、善于创新的专业技术人才;通过整合现有职业教育和培训资源,形成了一支总数达1.4万人的稳定的熟练技术工人队伍。

  据介绍,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良好的发展机遇,顾山镇准备以大力推进内衣产业集群发展作为经济增长、产业转型的突破口,通过产业集聚、技术改进、设备更新、品牌争创和政产学研联盟等一系列举措,引导企业走规模发展之路、科技发展之路、品牌发展之路,调整提升内衣产业,真正把针织内衣产业建设成为顾山经济发展的特色产业、转型提升的优化产业、农民增收的富民产业。

  此外,顾山镇邀请了东南大学研究制订了《顾山服装(内衣)产业集群发展规划》,以此引领、指导全镇内衣产业科学发展,明确了梯度推进的三级(近期、中期和远期)发展战略,使顾山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知名的针织内衣研发中心、创意中心和制造中心。

  一直以来,顾山镇都在进一步突出科技创新在产业升级、产业集聚中的推动作用。一是强化政产学研合作。积极鼓励、引导更多的企业建立研发联盟,实现外部资源的整合利用,达到各方互补的协同效应。二是提升行业技术水平。在建立研发联盟的基础上,鼓励企业、行业协会组建服装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开发与推广中心,建立服装面料监测评价系统、自动裁剪系统、服装设计三维虚拟图形系统、生产的吊挂传输系统、立体整烫系统等,从而不断提升行业技术水平。三是创新生产营销模式。进一步学习推广云蝠、恒源祥等企业的成功经验,把生产环节外移,实现由“橄榄型”向“哑铃型”的转变,不断创新模式,牢牢掌握市场营销主动权。

  以品牌建设为核心

  目前,顾山镇大力度推进与海澜集团的合作,加速度推进爱居兔时尚中心的建设,按照“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五年成模样”的要求,加快服装企业研发机构、设计机构、认证机构、咨询机构的入园,形成入园企业超60家,销售收入超100亿元的产业集聚区。用5年左右的时间,把园区建设成为集制造、设计、知识产权保护与交易、展示等为一体的时尚中心。

  顾山镇正着力构建区域品牌梯度。依托云蝠、恒源祥、缘之恋、旗枪等品牌优势,努力实现由成本优势向品牌优势转化,由制造产品向创品牌转化,努力培育好一批销量大、效益好、知名度高的名牌群体,构建好国家、省、市三级名牌的梯度发展基础和储备,着力提升区域品牌知名度。积极参加各种展览会、交易会等名牌推介活动,突出集群区域品牌形象的宣传,打造“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顾山服装(内衣)产业集群整体形象,提升集群在服装领域的知名度。着力拓展区域品牌美誉度。研究制定产品、技术和环境准入的行业标准,完善产品质量认证体系,为区域品牌发展提供品质保证;完善市场建设,以生产为依托,以销售为龙头,销售引导生产,生产促进销售,让近者悦、远者来,形成强大的人物、物流、信息流,不断提升区域品牌的美誉度。

纺织中国在线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纺织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纺织报,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中国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纺织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775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