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海宁经编产业园:打造平台 培养人才
时间:2015-01-30 20:58:14      

    浙江海宁经编产业园区始建于2000年,是浙江省省级特色工业园区。2006年,经浙江省有关部门批准、国家有关部门审核,升格为省级开发区。园区是国家认定的“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之一,同时也是“纺织新材料产业基地”。2002年,园区所在地马桥镇(现城马桥街道)被有关部门命名为“中国经编名镇”。

    园区占地范围近6平方公里,入园企业403家,投产企业387家,拥有省批股份制企业3家,高新技术企业8家。2010年园区实现技工贸收入约238亿元,利税13.8亿元。其中工业产值175亿元,同比增长35.6%;销售收入176.2亿元;创利税8.6亿元。

    在发展过程中,浙江海宁经编产业园区根据经编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先后建立了公共服务、社会服务、培训教育等十大创新服务平台,促进工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生产效率的提高,引导园区从“以生产为中心”向“以服务为重点”转型。培训教育平台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为企业和产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产业的繁荣和企业的发展必须要有强大的后备技术工人队伍作支撑。园区培训教育平台主要依靠培训中心、职业中专两个主要自有平台,并联合各高校和专业培训机构,加强经编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及后备人才的培养,为产业发展提供知识人才保障。

    专业一线工人培训

    2005年,园区创办了海宁中国经编针织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主要举办经编、会计等专业函授和经编穿头工、挡车工等短期培训班,直接为企业输送一线人员,是浙江省优秀校外实践基地。职业中专通过集中培训,减轻了企业培训环节与成本,全方位实现与企业的共同拓展。

    园区实验工厂成立于2004年,目前除了承担了挡车工、穿头工、整经工、保全工等方面的基本职业技能培训外,还提供经编基础理论培训、安全知识培训、质量意识培训、现场管理培训以及职业道德培训等。

    实验工厂拥有6台经编机、4台穿头机和3台整经机,可以满足学员日常的教育教学需要,培训时间通常在1~3个月。园区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带头作用,免费帮助中小企业培养一线技术工人。如海宁万方经编有限公司等企业,为其他中小企业的一线工人提供学习实践的场所,并帮助他们学习职业技能与生产技术。

    产业技术人员培育

    针对大部分企业技术力量薄弱、技术工人紧缺的问题,园区不断完善企业培训体系。1999年起,园区与海宁市职业高级中学合作开设了三年制的经编专业班,目前已经累计招收了300多人进行系统经编知识学习。专业经编班的开办充实了经编职业人群,同时也提高了经编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

     2006年,园区与海宁市教育部门、嘉兴职业技术学院联手,成立了嘉兴职业技术学院纺织工贸分院。学院以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企业需求和学生发展为导向,以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行业参与为基本途径。在教学中将学习、实践、科研紧密结合,为本地培养人才、培养本地人才、培养对本地有用的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园区于2003年技术培训中心,负责经编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及后备人才的培养。培训中心成立以来,多次与江南大学——卡尔迈耶集团经编研究中心、东华大学、常德纺织机械有限公司等单位合作举办各类经编技术培训班,先后组织了30多次培训,培训各类技术人员2000多名。

    高级管理人才培养

    从“制造”到“智造”,从生产到管理,企业的厂长(经理)已成为企业的中坚力量,决定着企业系统管理的全面提升。面对全球经济洗牌带来的挑战和机遇,中国制造业若要在全球产业链中准确定位,就要求厂长(经理)必须改变管理理念,让创新真正成为降低成本的一种方式。

     2009年3月,园区和中国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上海管理中心联合举办的“中国职业经理人高级研修班”,六位专家教授通过5个月的课时,向企业高管传授品牌经营、财务分析、管理技能、组织执行力、团队建设等与企业生产发展息息相关的内容。

    2010年9月,园区又与上海交通大学联合举办生产管理实战研修班,对企业管理人员进行培训。生产管理实战研修培训班请来黄志强、徐子远、李复耕等专家讲师通过12个课时讲述心理学在管理中的应用、现场主管精益才能建设、全面质量管理与零缺陷实战等内容。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借鉴其他地区在发展过程中的先进经验可以让自己少走弯路。园区每年都会分批分层有针对性地组织企业管理人员赴外地考察学习。

    2010年,园区先后组织3000万元以下企业赴浙江义务学习转型升级,组织3000万元以上亿元以下企业管理人员赴常州参观经编设备企业、研讨行业形势,组织亿元以上企业管理人员前往北京主题调研品牌建设和总部经济。2011年第一季度,园区也已经组织企业管理人员前往上海参观学习。□黄寅佳

纺织中国在线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纺织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纺织报,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中国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纺织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775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