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抢占市场份额 印度棉使美棉越来越“受伤”
时间:2015-01-30 22:51:14      

    



    国内棉花自春节过后展开深度调整,从33000以上高点回落,至今已经抹平超一半涨幅。业内诸多议论,悲观论者大谈棉市崩溃,乐观者则摩拳擦掌准备抄底。热潮过后,市场回归平静。当棉市展开自我调整,我们也应该从盲目跟风追涨杀跌的疯狂中平复下来。当价格不再因气候、基金、投机等任一零星因素极度敏感的时候,作为在棉市长期布局的参与者,我们或许更应该加深思考,强化对市场的整体认识,从全球供需状态中捕捉行业波动的主要基调,对价格做出更合理的判断而不是被动地成为羊群效应的从众。对年进口量接近产量一半水平的中国而言,棉花进出口的影响尤其重要,长期以来,市场对我国棉花的第一进口对象——美国的了解相对较深,美国农业部定期公布的产量预测、每周公布的销售数据等都深受市场关注,然而对于第二大进口对象——印度棉花市场的认识可能相对较浅。本文将从印度本土棉花行业运行、近年产量、种植技术水平和国家政策等方面分析其对国际棉市的影响和作用。

    印度是全球第二大棉花生产国、消费国。印度棉花种植面积自上世纪50年代后就位居世界第一,2010年其种植面积达1060万公顷,几乎是我国棉花种植面积的两倍。随着抗虫棉及转机因棉等优良品种的推广,以及棉农植棉技术不断提高,其增产潜力不可低估。我国对印度棉的进口量仅次于美棉,随着印度棉进口量的增加,国内越来越多的棉商和纺织企业开始关注印度。

    棉花和纺织业自古以来在印度就占据重要地位,印度是世界上第一批诞生大型纺织工业的国家之一,且其大量的出口也催生了世界其他国家发展大规模纺织行业。纺织业是印度继农业之后最大的产业,共有3500万人从事相关工作。印度的纺织工业由于加入WTO得到极大促进,特别是2004年年底发达国家逐步取消多边纤维协定(Multi Fiber Arrangement,MFA)关于进口配额限制的承诺后。2003/2004年度,印度本土的棉花消费水平大幅增长35%,从1350万包增至2009/2010年度预计的2250万包。印度目前已经成为美国棉花相关产品的第三大出口国,其对美国出口的棉纺相关产品占美国该类商品总进口量的10%。同时,印度本土经济在过去的10年内也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带动本土服装相关产业迅猛扩张。

    种植及技术

    棉花种植在印度占地比例是世界最大的,根据国际棉花咨询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tton Advisory Committee)的数据,印度植棉面积占总种植面积的30.4%,中国植棉面积约占所有耕地面积的20.5%,美国为9.9%。尽管如此,由于单产水平不高,技术低下,全球产量排名第二的印度与排名第一的中国产量依然差距巨大。根据USDA的数据,2009/2010年中国产量696.7万吨,印度为500.8万吨,相差接近200万吨。2010/2011年预计中国产量642.3万吨,印度544.3万吨。根据USDA2009年的统计显示,虽然印度对棉花种植十分重视,但其523公斤/每公顷的单产水平却远低于世界766公斤/每公顷的平均水平,更不用说中国1331公斤/公顷的单产量了。印度棉的种植区域较为集中,主要分布在中西部的9个省份,占印度全国总面积的99%,其中最大的是旁遮普邦,占全国种植面积的18%,最小的是泰米尔纳德邦,占全国总面积的4%。

    图1印度棉花总产量及单产水平

    

    数据来源:美国农业部USDA

    近年来,印度因大幅采用转基因棉花种子,单产和总产量都出现较大幅度增长。在印度种植转基因棉花(Bt)的第8个年头––2009/2010年度,其种植面积、种植比率和种植农户数都创出新高。2002年到2008年的短短7年时间,Bt棉花给印度农民带来了51亿美元的收益,仅2008年就为18亿美元,使印度从一个棉花进口国转变为主要出口国,单产水平提高了接近74%,从2002/2003年的301公斤/公顷提高至2008/2009年度的523公斤/公顷,总产量也提高了至少61%(从1400万包提高至2250万包)。

    另一个对印度产量和单产影响最大的因素是降雨量。印度的降雨量基本上都是季风带来的,多发生在6月至9月。印度棉花只有35%左右是灌溉区域,其余的部分全靠降雨,因此,不难理解为何印度总产量和单产受季风和降雨影响程度那么大。2008/2009年度的干旱曾引发连续几年的减产。

    出口及品种品质

    得益于过去10年印度经济发展迅猛,印度棉花国内需求量增长了35%,总产量涨幅为105%。因此,印度棉花内部供需产生盈余,刺激了出口。从2003/2004年度开始,印度成为全球棉花主要出口国之一。国内消费主要以低端产品为主,因此其高等级棉就有了出口需求。虽然印度纺织业发展非常迅速,但与中国相比,整体的竞争力还有一定差距。根据印度商务部2007/2008年度数据,按金额计算,印度棉花的最大买主为中国,占比为46.7%,其次是巴基斯坦20.5%,孟加拉共和国12.1%。对于我国来说,印度棉进口增长迅速,2010年第一季度同比增幅就高达1354.21%。因此,国内企业需要更多了解印度棉花行业状况和印度棉的特点和品级。

    印度棉花的优点有:1.价格便宜,印度人口众多,劳动力成本低,同等级棉花价格比其他国家偏低,这成为中国企业选择印度棉的首要条件;2.纤维长,印度棉加工方式主要是皮辊轧花,纤维损伤小,其棉花纤维平顺,长度较长、短绒率低,强力较高;3.品种多样,满足不同纺纱的要求。印度至今还没有统一的棉花分级标准,籽棉检验是先按品种,再按长度分级。对于成包的皮棉检验,大一点的企业有HVI检验室,小的则是人工分级。

    印度棉花按长度分为三个类别:一是短纤维(含短纤维、中纤维)属印度土种棉,一般在23mm以下;二是中长纤维(含较长、长纤维)属美种陆地棉,纤维长度一般在23mm—33mm之间;三是特长纤维,属陆地棉和埃及品种,纤维长度一般在33mm以上。目前我国进口的印度棉品种主要是中长纤维品种,品级检验结果多为2—3级,长度27mm—31mm,马克隆值在3.6—4.5之间。我国进口的印度棉品种70%左右为Shankar-6,该品种棉花也是国际市场出口量最大、需求最多的棉花品种。

    同时,印度棉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国内进口商注意:1.某些品种含杂较高,含杂低的印度棉杂质含量约2%左右,有的则高达4%—5%,这就大大增加了纺织企业的吨纱用棉量和成纱疵点,这是因为印度国内棉花加工过程中普遍缺少“皮清”环节导致棉花杂质含量普遍偏高;2.包装较差,印度棉花包装多数采用布包,包装不严实、露白,破包现象严重,经过长途运输会造成棉花污染、棉包破损等现象,有的是由于加工技术相对落后棉花污染较多、从而导致漂白成本较高。3.印度供应商鱼龙混杂,同型号的进口棉花到货质量差异很大,到货质量好的批次品级达到2级,而到货质量差的批次则品级只能达到4级、5级,混级现象严重。4.难做长期采购计划,印度棉与纽约期货联系松散,价格有其独立特点和行情,因此工厂难以做长期采购计划。5.异性纤维较多,印度属于发展中国家,手工采摘棉花致使异性纤维含量较高,有的棉包含编织袋丝、羽毛、纱线、毛发、碎布、糖果纸等特除杂质和异性纤维,但由于加工方式为皮辊轧工,异性纤维没有过度分散,原状态较多,故纺纱厂挑拣异性纤维相对容易。6.有些印度棉商信誉不佳,部分棉花存在水渍棉、油渍棉、污染棉现象严重,部分棉花存有霉烂、夹带大量陈旧棉等现象;7.普遍存在短重现象,由于印度气候较为炎热,基本所有轧花厂在加工棉花时往车间喷洒水雾,导致印度棉花出加工厂时含水较大,而经过长时间储存和长途运输,水分挥发,导致短重问题普遍出现,部分棉花甚至形成板结。

    政府管制及支持

    为提高国内棉花产量, 2000年2月,印度政府成立了棉花技术委员会(TMC)。该协会包括四个分会,分别是棉花调查和技术研究分会(俗称一分会)、技术和发展传播分会(俗称二分会)、市场推广分会(俗称三分会)、加工改造与更新分会(俗称四分会)。这四个分会在棉花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来促进棉花单产提高、改善棉花质量、改良棉花品种、更新加工长设备;帮助棉农、加工厂、棉商在棉花种植、收获、加工以及市场运作方面获得最大效益。该协会的目标是通过发展优良品种提高棉花单产、改善品质尤其是纤维长度、马科隆志、强力;通过向棉农传授病虫害及科学种棉管理知识减少种植成本,实现棉农增收;通过改善棉花市场基础设施、设备来减少杂质、污染;通过更新规范现有加工厂、改善加工工艺。印度棉农出售棉花有两种渠道,一是直接到轧花厂,二是到政府办的棉花市场。

    虽然没有直接的补贴政策,但政府通过设立棉花保护价来保障棉农收益。每年印度政府都会针对各品种棉花公布最低保护价,保护价根据当年种植成本并考虑棉农适当收益而定,一般是固定价格。当籽棉收购价低于最低保护价时,一些指定的棉商将代理政府收购棉花,从而保证了棉农的植棉收益,以便保证来年棉花生产能够维持在一定水平。近两年,籽棉收购价格一直高于政府最低保护价。2008年夏季末,印度政府将棉花收购保护价格根据不同品种提高了30%–50%。因此,在2008年棉花价格大跌时,当地棉农缩减出口,将棉籽出售给印度国家农业市场联邦会(India’s National Agricultural Marketing Federation)或印度棉花公司(Cotton Corporation of India)。因此我们看到2008/2009年度印度出口由2007/2008年度的700万包骤降至200万包。同时,当地政府为棉花设定出口上限,但近年来印度国内就是否取消上限而争论不休。去年印度棉花出口830万包,目前出口限制为550万包(每包170公斤),即93.5万吨。根据国际棉市具体情况,印度当局有时甚至暂停棉花出口,如2010年4月的政策,值得引起国内进口企业及棉市参与者重视。2010年下半年由于棉花行情出现历史罕见的高位,印度农业部出于提高出口收益方面的考虑,极力主张提高出口上限。农业部希望提高出口至少150万包至总量700万包左右,然而印度纺织厂协会(SIMA)恳求政府不要扩大出口,因为国内棉花供需或将面临200万包缺口,再放宽出口只会导致国内棉花价格盲目升高。协会认为,今年至少需要550万包(170公斤)期末库存。但是,印度棉花咨询委员会2011年2月月底预测今年期末库存只有275万包左右。纺织部和农业部争论的焦点是棉花产量和到货数量。

    图2印度出口量单位:百万包(170公斤/包)

    

    数据来源:美国农业部USDA、广发期货发展研究中心

    发展趋势

    生产方面,在以后的发展中,印度棉产量或超过中国,成为全球产量第一的产棉国家。印度棉面积目前较中国约高出50%,产量较中国约少30%,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ISAAA)表示,按照目前的增长趋势,印度棉花产量将在2015年超过中国,因为印度转基因棉花种植的面积比例为86%,中国仅为69%。

    出口方面,印度棉抢占市场份额,使美棉越来越“受伤”。自印度棉在2005年年底大量销往中国以来,每年美棉的销售节奏被限制,特别是在11–4月份之间这段时间。在印度棉花大量入驻中国前,美棉在中国的进口份额保持在六成以上,最近几年的平均占有率为45%,而印度则从0水平上升到20%。与中国的贸易过程中,印度本土棉商的信誉对其销售将起到关键作用,中印棉花贸易将出现两种趋势,一是在印度参与收购、加工和贸易一体化的国际棉商对印度棉的掌控力度越来越大,中国企业更习惯从国际大公司手中采购外棉;二是双方的直接采购面扩大,这一点是要建立在双方的信誉上。在当前的贸易中,国际大棉商,包括路易达孚、奥兰棉花公司、威尔、来宝、赖因哈特等,在印度都有自己的收购和营销,从实际的贸易中跟这些大公司签订进口合同,较与印度本土棉商直接签订合同,风险整体要小得多。

    印度本土棉花加工方面,尽管印度的纺织生产大多还处于分散状态,但随着配额制度的取消,印度的纺织业也发生着很大的变化。一方面落后的装备正在迅速实现现代化,另一方面先进的、资本密集的新型纺织产业正迅速扩张,增强了印度纺织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凭着丰富的原料资源、长期积累的技术实力、有竞争力的熟练工人和营销专业队伍将进一步促进印度纺织业的发展。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纺织中国在线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纺织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纺织报,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中国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纺织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775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