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迎接“新零批主义”时代来临
时间:2015-01-31 07:41:14      
    长期以来,中国经济的核心为制造,由于制造业的发展,带来了丰富的商品市场和流通,因此中国经济30年的发展历史是中国商品生产制造和商品交易发展的历史。由此而形成了中国以制造业为核心的“推式”供应链,即无数的制造企业围绕生产和产品,构建渠道和终端。但是,中国的制造业,尤其是轻纺制造业大多是由中小企业发展而成的,构成了“生产工厂、产业集群、产地型批发市场、集散型专业市场、零售终端”的五级流通模式,整个供应链其实是一个生产企业不断推销的“库存链”。在整个供应链中,除了生产制造企业比较关心产品的质量和品牌外,供应链的各个阶段关心的是销售和回款。导致中国商品的品牌价值低下和物流成本过高,严重制约了中国商品的品牌化建设和流通渠道的创新。    

    在供应链体系中,专业市场作为中国流通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中国特色商品流通的重要舞台,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目前具有各类商品专业市场10万余家,商品交易市场面积近20万亿平方米,年交易额超过30万亿元。中国特色的商品交易市场经过30年的变化和改造,正在逐步向专业化、主题化迈进,与此同时,一大批传统的批发业态正在逐步“瓦解”而开始进入主题零售终端的行列。这类商品主要表现为家居、电器、电子类商品。然而,面对中国众多的中小型制造企业和地大物博的市、县、乡、镇。中国式的商品批发模式仍然存在,并且随着商品类型不断优化和商业模式不断创新而形成商品交易市场领域的“跨界”和“混搭”。尤其是在服装、纺织等商品领域。目前,中国具有各类服装生产企业8万家,各类服装品牌6万家。而服装,作为多样化、多元化、多层次的商品,很难进行简单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因此,中国服装专业市场的转型和升级就显得更加具有挑战性和示范性。    

    长期以来,我们将批发和零售采取“泾渭分明”的发展思路,造成了批发市场与零售商城之间老死不相往来。严重制约和影响了批发与零售之间的互动和资源共享的商业本质。 2003年以来,笔者作为沈阳五爱市场的高级顾问和规划运营专家,结合专业市场的服装特点和趋势,率先提出了“新批零主义”的构想和概念,经过近10年的发展,中国专业市场已经开始全面进入“批零结合”时代。“新批零主义”的核心是以批发市场的核心功能,即,渠道最多、价格最廉、品种最多,拓展商品的交易方式,直接面对消费者,构建批发市场的新终端。因此,“新批零主义”是中国批发专业市场产业转型和模式创新的一个里程碑。  

    近年来,随着专业市场被边缘化(被城市边缘化、被区域边缘化、被市场边缘化、被品牌边缘化)趋势的加剧,随着专业市场主动进入商场化管理和“批零结合”的运营模式正在成为一种趋势。专业市场的“批零结合”由于受制于批发市场商圈本身的特点,始终难以被品牌服装和消费者直接认可,并且已经具备了良好的购物环境和服务手段,显然,在零售商城的基础上拓展批发功能无疑也会成为一种值得延伸和尝试的模式,尤其是借助零售商城的终端优势逆向整合批发专业市场的渠道、商家、物流、网络等资源将成为一种新的选择。因此,在专业市场走向商城零售化的同时,零售商城结合零售终端开辟和拓展批发市场功能也将成为一项新的课题。但是,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商业地产模式化进程加快,传统的百货商店或者购物中心模式正在被几家专业化品牌商城所垄断,比如众所周知的华润万象城、中粮大悦城、万达广场、茂业百货、恒隆广场等品牌商城覆盖,而新兴进入商业地产的“城市综合体”无疑面临招商和运营的考验,近年来,沈阳的五洲商城、华府天地等运营的效果不尽如人意。零售商城如何突破百货购物中心的“魔咒”已经成为一个新的课题。    

    而“新零批主义”则主张“终端为王”、“品牌制胜”。尤其是在网络化盛行的今天,“产业化的逆向短流程终端整合”让更多的企业和商品直接进入到零售终端商城,利用零售终端商城的“致命一击”,反向整合批发市场资源,无疑为竞争激烈的零售主题商城带来一片新的生机。从服装市场发展的趋势看,奥特莱斯、尾货市场等新兴模式已经为主题商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广州红棉从批发商圈开展零售采购、成都九龙从零售商圈展开批发贸易的事实证明,不仅专业市场可以向零售商城转变,同样,零售商城也一样可以转化为专业市场。

    “新零批主义”倡导的是逆向短流程终端。当前,“买手制”、“团购网”、“凡客品”正在席卷中国,谁具有了搜索、点击和排名,谁就具有了话语权,谁具备了品牌、渠道和平台,谁就具备了整合力,因此,“新零批主义”的提出,从一个战略的高度解释了“批发”与“零售”之间的关系和商品贸易的本质。“新零批主义”不仅为专业市场转型找到了新的方向,也为零售商城的发展增添了新的空间。

纺织中国在线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纺织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纺织报,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中国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纺织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775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