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陈宸、健崔、Claire Zou的中国设计观
时间:2015-02-03 02:55:14      

    □ 本报记者 孔潇睿

    瞬息万变的时尚圈由形形色色的人组成,不管是设计师、时装编辑、造型师、模特还是公关、买手,他们都各司其职,默默扮演着这一行业链中不可或缺的角色。他们的工作或许都不尽相同,但是却都对时尚有着同样敏锐的观点。
    记者特地从设计师、媒体人和公关这三个时尚领域中挑选出三位年轻有为的代表,来谈一谈他们对时尚、艺术与中国设计的独到见解。

    陈宸:现居北京,知名服装设计师、靓诺女装首席设计师、L.N女装品牌创始人。
    陈宸毕业于于加拿大Malaspina University,主修西方画,选修服装设计及面料设计专业。目前他在中国著名服装品牌“靓诺”任首席设计师一职,从事服装设计已将近8年。并且作为年轻一代的中国服装设计师,成功创立了自己的女装品牌“L.N”。L.N以精致高雅、都市时尚为风格主线,体现着中国知性女性的魅力。
    记者:都知道您在大学主修的是绘画艺术,是什么让你走上了设计师的道路?
    陈宸:因为父母的关系,我从小便对服装设计耳濡目染。步入大学校园之后,发现选择服装设计和面料设计并不与主业产生冲突,便开始了服装专业的学习。当时在国外的留学生很多都有做兼职,我也利用课余时间开始了兼职印花设计师的工作,从而一步步成为了服装设计师。
记者:学习西方画的经历一定让您对艺术有很深的感悟,而如今又从事服装设计行业,可以谈谈您心中对艺术与时装二者关系的见解吗?
    陈宸:在我看来,艺术与设计之间的界限很清晰——艺术比设计在创作的程度上高出许多,艺术是高于生活的;而设计归根结底还是要落实于“人”,是为人的生活而服务的。
记者:在您的设计生涯中,有没有哪位前辈对您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
    陈宸:有,在设计上对我影响最大的应该要数原研哉。(原研哉,国际平面设计大师、日本设计中心的代表、无印良品艺术总监)他曾说过,设计不是先有1、2,你再去做4、5;设计是先有1、有2,你去做2.1,2.2,2.3……不管是服装设计、平面设计还是工业设计,它们的中心思想都是相通的,一个好的设计作品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去改善它,这样的创新更加巧妙且发人深省。而且无论何时,根植于“人”,都应是我们做设计的出发点。
记者:所以您认为好的服装设计的标准也应首先考虑“人”的因素?
    陈宸:当然,服装是被人穿着在身上的,所以我在评定一件服装设计作品的时候,首先就会考虑它被穿着时的舒适性和打理的难易程度,好的衣服是不应该给人添麻烦的。
    记者:在您看来,中国设计与国际设计相比差距在哪里?还存在哪些不足?
    陈宸:大多数的中国设计师,包括我自己在内,还是正走在探索与发展的道路上,一边学习一边前进。单拿近的说,我们就应以日本为榜样,同样作为亚洲国家,日本人做出的设计就比我们赢在“气质”上。比如另一位我非常喜爱的设计师Yohji Yamamoto,他的设计就是由内而外的。“元素”不等于“气质”,而中国很多设计师还停留在“元素”的堆砌上,没有完全抓住中国的“气质”。
    记者:作为中国设计力量中的一分子,可以谈谈您对中国服装消费市场现状的看法么?
    陈宸:说到消费市场,可以将我的观点简单地归纳为“花钱的人理智了,整个行业才好聊”。而现如今正是许多消费者花钱并不理智的时候,对于国外大品牌的迷恋使得很多根植于本土市场的国产品牌生存机会越来越小。我希望消费者们能够越来越多的认识到“名气大的并不一定适合自己”这一现实,而我作为中国设计师中的一员,也希望在有能力的时候,用自己品牌的优秀设计作品为行业“换换脸”。

    健崔:现居北京,资深时尚媒体人、时装/艺术策展人、时装艺术空间BLAKK创始人、北京知名文化活动者。
    健崔不仅是经验丰富的时尚媒体人,同时也是艺术组合S·A·G成员,他的艺术实践跨越不同领域,包括时装、绘画、装置、摄影等。曾获2009年英菲尼迪“灵感闪耀之旅”创新艺术大奖。他出版的图书包括2005年的《嘻哈圣经》和2006年的《太阳声》。
    记者:您最早是怎样开始接触时装的?
    健崔:我第一次对时装产生真正的概念是在香港旅游的时候,从那之后便开始研究和学习。从业于时尚媒体是在这之后的事了,也是因为进行媒体工作的缘故,我经常去到很多的国家,通过看国外的时尚行业,逐渐地了解了更多、更不同的时装与艺术。
记者:您认为艺术与时装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
    健崔:在我看来,如果将艺术比作海洋的话,时装就是岛屿。时装设计和艺术创作相比,要有更多的限制,因为时装最终还是会和人发生关系的。来自时装人创作的艺术可以让我们看到这个时装人非常独特的个人审美观,而艺术家们进行的时装尝试和结合也可以反应出他们对于服装载体的天马行空的创想,非常令人兴奋。
记者:哪几位设计师是你比较喜爱的?为什么?
    健崔:如果在几年前问我这个问题,我可以给你几个名字,但是现在要我说出我最钟爱的设计师,我想我无法回答这个问题了。作为时装设计师这个职业或身份,我会欣赏Raf Simons这样的职业设计师,他们完美地诠释了设计师这个当代性很强的职业。从设计师的才华来看,我很欣赏John Galliano,其中的缘由就不用多说了。大约五六年前,我曾经很喜欢Yohji Yamamoto这样的日本设计师,但是现在我本人的兴趣更多地在于没有限制的时装设计,日本籍设计师作品中的中性气质还是一种难以逾越的限制。
    记者:您认为现如今中国设计师面临的现状是怎样的?
    健崔:我认为现如今中国设计师面临的现状或者可以说最大难题,就是中国本地市场对大家的接受度还不够高,普遍还是抱着“崇洋媚外”的心理进行西方时装消费。而针对这一观点,我觉得只有更多地了解,才可以让人们对本地设计师进行更多的选择。
    记者:在您的心中对好的“中国设计”的定义是什么?
    健崔:相比铺天盖地的“中国风”,我认为好的中国设计应恰恰与其相反,一定是看不出其中国身份的,如以Masha Ma为代表的十分具有国际化风格的设计师。

    Claire Zou:现居伦敦,Giorgio Armani前大中华区公关传讯部主管、资深时尚公关、互动时尚工作室(Interaction Fashion Studio)创始人。
    Claire Zou是中国年轻的时尚公关代表之一,拥有丰富的时尚策划与宣传经验。现于伦敦开设互动时尚工作室,游走于伦敦、北京两地,为吉承、Ashley Williams等多个国内外时装品牌策划时装发布会及品牌活动,致力于将更多的中国品牌带入伦敦时装周。
    记者:作为一名与多位设计师与品牌合作过的资深时尚从业者,请您谈谈您心中对时尚的理解的定义?
    Claire:这个问题我每一次回答时都会有不同的感悟,现在的我更加专注于人与服装之间的关系,换句话说,也就是如果穿着者本身与所穿的服装有一个很好的互动的话,那么就有了“1+1大于2”的效果。每个人都首先要找到自己的定位,而不是“什么好看穿什么”,衣服永远是藏在穿着者身后的光芒,拥有别人无法复制的风格才是时尚。
    记者:可否从您的角度,来谈一谈“艺术与时装设计”这个永不过时的话题?
    Claire: 现如今的时尚圈有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就是越来越多的设计师乐于将艺术作为一种“工具”来赋予设计更多的看点和购买力。比如说Dior将大量来自安迪·沃霍尔的丝网印图案用在服装及配饰上,Mary Katrantzou也总是乐此不疲地将各种印花铺满整个秀场,Dolce&Gabbana以越来越多的宝石和蕾丝展现宗教艺术遗风……如果没有强大的购买力作支撑,设计师们又怎么敢将艺术主题如此大胆地表现。总之,艺术在人类生活中自始至终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并且一次次地为设计打开新的窗户。
    记者:曾与许多中国设计师品牌打过交道,您认为中国设计师面临的现状是怎样的?
    Claire:我认为虽然现如今国内的服装市场还与国外有着不小的差距,但是已经在朝着一个专业化的方向前进着,不管是设计水准还是团队运作都在慢慢向国外靠拢。尤其是经过了2014春夏伦敦时装周的工作,我看到了以吉承等为首的中国设计师品牌与国外品牌的差距正在缩小,我非常期望并鼓励国内的品牌多多参与到国际的时尚活动中来,快速向世界迈进是现今中国设计的大趋势。
    记者:您心中对好的“中国设计”的定义?
    Claire:有特色,但这个“特色”并不一定是“中国特色”,只要是有生命、有特点的服装都能够在国际T台上被人记住。然而炒冷饭、一味地强调“东方元素”已经不再是聪明之举了。

纺织中国在线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纺织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纺织报,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中国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纺织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775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