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服装 >>  行业聚焦
广州服装人的2024春节:往前走,就是温暖的春天
时间:2024-02-04 11:39:28    来源:羊城晚报  

2月2日,腊月廿三,制衣厂老板钟祥没有回到家里准备过年,而是一早来到鹭江村内的新塘制衣厂房驻海珠招商处,向工作人员咨询新塘的厂房租金和优惠政策。随着康鹭片区改造方案通过,何时搬、搬到哪已经成为制衣厂老板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不仅是康鹭制衣村的老板们,“变革”的气息也蔓延到广州庞大服装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全国纺织看广州,广州纺织看中大”,中大纺织圈将努力构筑世界级纺织时尚商圈,巨大的变化让所有广州服装人在2024年春节对未来充满期待,同时也有些许不安。

临近春节,羊城晚报记者走访了广州服装产业链上的人们。从获得了“金顶奖”的顶级服装设计师,到康鹭片区制衣厂里的制衣工人,从清远和新塘的厂房招商人员,到快时尚跨境电商的供货商,这条产业链上的各路人马都在为即将到来的变革作着准备。

未来的路或许还不明朗,许多人选择过好当下。来自河北的制衣工何广深今年春节留在鹭江村工作,除夕临近,他打算和其他留守的工人好好吃一顿年夜饭。“今年年夜饭下馆子吧,还是要吃点好的。”何广深笑道。


“最贵城中村”开始换血

纺织服装产业是广州市的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海珠区分布着多个布匹市场和纺织商圈,其中,中大纺织商圈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纺织面辅料专业市场商圈、中国纺织服装产业链最重要的产业资源配置中心。

据不完全统计,中大纺织商圈内有逾60家大小面辅料专业市场,商铺约2.3万间,经营商户、企业近1.6万户,经营品类超10万种。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围绕着中大布匹市场这个“太阳”,周边的康乐、鹭江片区逐渐驻扎了数目庞大的制衣厂及小作坊,关联从业者超200万,其中,湖北籍服装从业者占了很大的比例,自发形成了一个“湖北村”。

彼时,许多年轻人来此掘金,在一些“家庭式”作坊里可能同时聚集着一家三口,他们可能是老板的兄弟姐妹或远房亲戚。每年过年回家,父亲带着儿子,老板带着老乡,一代又一代投身于制衣行业。他们中的不少人,从两手空空的制衣工做起,攒起了一笔笔钱,拥有了自己的厂房,康鹭是他们的第二故乡。

“湖北服装人在广州占比达到60%,当中有大企业,但更多的是蝌蚪型企业。康鹭片区最有特色的是聚集了超过7000家作坊式的小工厂,大家共享资源、抱团发展,机制非常灵活。”湖北网红大V傅姐姐说,在康鹭,今天有单,马上可招来一大批零工,没有单的时候,也没有太多成本,大家犹如积木一样,可以自由搭建组合。

在许多工人看来,在康鹭,自由的零工模式“性价比高”,能带来更多自由和休息时间,不需要再像当长工时那样,被每天打卡上下班所约束,“对比起在其他地方的工作,收入差不多相等的情况下,能够更自由。”

这种“自由搭建”的模式,支撑着康鹭片区将“小单快反”的服装生产模式推向极致。24小时内出货的“康鹭速度”,让这里成了全国快时尚产业链中独一无二的纺织村。

康鹭之内,踩着缝纫机的脚越来越多,速度越来越快。康鹭村外,广州城以更快的速度迭代着,曾经还是郊区的康乐村,如今已身处广州城区的核心区域。

从地图上看,康鹭片区位于整个海珠的“心脏”位置,包括凤阳街道康乐村、鹭江村两个城中村,辖内有制衣厂、仓储企业超5000家。他们环绕在全国最大的纺织品交易市场中大布匹市场外,在这里生活、工作、赚钱,又把手缝脚踩出来的每一分钱,寄回千里之外的故乡。

2021年,广州海珠区凤阳街凤和(康乐村、鹭江村)更新改造项目靴子落地,以近350亿元的投资额,成了“最贵城中村”。彼时的公告显示,项目改造在时间上有着严格的排期要求:要确保2023年年底前安置房开工建设,2025年年底前基本完成安置房建设。

这个海珠的“心脏”,开始“换血”。

2023年12月31日清晨,广州市海珠区凤阳街道的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变革气息。“各方面准备就绪,开拆!”凤和经济联社社长发出拆卸指令,施工人员进场对康乐中约南新街涌边一巷两栋楼房实施拆除。这标志着康鹭片区城中村改造正式实现“首拆”。

康鹭片区将分为四期改造,预计用十年时间完成,目前清退与拆迁的物业均属于第一阶段改造范围。

“希望大家抱团搬迁,劲往一处使”

随着被拆下的瓦砾一片片落地,康鹭片区内曾被电动自行车和行人挤得水泄不通的道路开始变得畅通无阻,村头巷尾的零工们讨论着未来的去处。人们的心情也多了几分踌躇:一方面,有人对即将发生的变化感到忧虑和不安;另一方面,许多人对未来的改变充满激动和期待。制衣厂老板李静属于后者。

1月21日晚上9点,李静还在鹭江村第三工业区的厂房里忙碌。尽管她还没收到关于这个片区明确的拆迁通知,但种种迹象表明,这一天始终会到来。“我经常研究下发到村里的政策通知,我知道康鹭这边迟早是要拆的,只是时间问题。”

李静是典型的康鹭制衣人——她来自湖北,和丈夫一起经营着一家小型加工厂。她曾在北京的布料市场附近开厂,2018年时被“中大神话”吸引,毅然交了40万元入场费入驻康鹭。虽然康鹭片区里生产节奏快、交货压力大,但李静靠着准时交货和严格的品控,积累了许多忠实客户,小家庭的生活蒸蒸日上。

办厂十几年锻炼出来的强大心理,让李静保持了更从容的心态。李静并不抗拒搬离康鹭:“一开始会接受不了,但我只能顺应形势。现在很多现代工业园的环境也改善了,搬进去我们的身心都更舒展一些,康鹭压力很大很压抑,节奏太快了。”

目前,李静正在四处寻找新的厂房。她希望工厂能集体搬迁,保持规模效应:“我希望我搬去的地方能吸引足够多的制衣厂过去,制衣厂多了,工人和其他的配套就都过去了,客户也就一起来了。”

有相同看法的还有来自河北的制衣工何广深。这一次搬迁,让何广深想起了他的2009年。

十几年前,二十多岁的何广深继承了家里经营三十多年的服装生意,在河南郑州司家庄的一个布匹市场里开了一个皮革面料批发档口,一个月最少有十几万元的利润。2009年左右,因为旧城改造要求,聚在一起的商户们,一班去了这头,另一班去了那头。何广深的档口生意也受影响,最终关张。后来他听从朋友劝说,放弃老板身份,去一家服装厂从0开始学手工。

辗转北京、江苏多地之后,何广深在六年前来到了康鹭做制衣工,这个春节,他将在这里迈入“不惑之年”。在他看来,康鹭片区数十万零工正是它得以发展壮大的一大因素。大量的零工聚集在街道上,制衣厂老板一下来就能招到工人,效率很高。

由于消息灵通,何广深成功组建了20多个零工微信群,群里聚集了3000多名零工和制衣厂老板。当后者在群里发布招工信息时,很快就能与合适的工人对接上。

“我希望康鹭的制衣厂老板们能抱团搬迁到同一个地方,哪怕偏远点也没关系,这样才能保持规模效应,对工人们也有吸引力。”何广深并不担心康鹭片区的零工流失,只要工厂能在新的地方集聚,就不愁招不到工人——关键是要“劲往一处使”。

何广深带记者去看了他如今做工的工厂。工厂不大,位于康乐村第五合作社的一个十字路口附近,在一栋民房的三楼,里面堆积着各种半成品。

他回到一台双线缝纫机前,把组成连衣裙的两块长条面料缝合在一起。何广深的动作熟练快速——因为工钱计件,如果能多做几件,当天的工资就能超过400元。这对比老家的工钱,依然是一个颇有吸引力的数字。

就自身而言,何广深并不担心康鹭片区的工厂搬迁会让他失去工作。“康鹭拆迁后,老板们去哪里我们就去哪里,哪怕老板不干了,我们也会有事做,因为我们毕竟有制衣的手艺,全国各地都缺。”


下一站,清远?增城?还是……

李解在鹭江村开了十几年工厂,他的企业被归为“逐步关停、有序疏解”的C类。他向记者透露,在康鹭制衣厂的“老板群”里,80%至90%的人不愿意离开广州,有三成的人表示:“若真的要走,宁愿回湖北老家。”

“回老家”是一个好的选项吗?李解对记者说,现在湖北各地政府都纷纷号召大家回老家开厂,这对于有稳定订单、有稳定工人的企业来说是有吸引力的,但现实是,海珠的制衣厂大部分是蝌蚪型的,高度依托广州的服装产业链条,包括中大商圈、沙河商圈、十三行商圈等。“生产必须要有销售,才能在最短时间内产生效益,这是老家做不到的。另外,现在离乡打拼的年轻一代,好不容易在一线城市站稳脚跟,也不愿意离开。”

广州一度有意将“小作坊式”制衣厂企业转移至清远。2022年12月,海珠区明确将中大纺织服装商圈加工生产制造业向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转移,打造“现代轻工纺织产业集群”。

过万亩的清远产业园已陆续有企业入驻,划分出标准代工厂、小单工作坊、面辅料生产、电商中心仓等区域。海珠区副区长黄符伟曾表示,在做好中大纺织商圈转型升级的同时,海珠区还要谋划好中大商圈服装加工产业有序转移的工作;发挥清远、海珠两地优势,开展“广州总部+清远基地”“广州研发+清远制造”“广州孵化+清远产业化”合作模式深度实践,共建广清“现代轻工纺织产业集群”,助推广州市纺织服装专业批发市场转型升级,实现多方共赢。

在清远,占地2000亩的广州北·中大时尚科技城建筑面积400万平方米,正是“万亩千亿级”广清纺织服装产业有序转移园的核心区、启动区、主平台,目前一期招商率已超过八成。

“政策是产业发展的风向标,现在转移清远正当时!”对于广清纺织服装产业向清远转移对行业产生的深远影响,广东云尚智城集团(广州北·中大时尚科技城)董事长胡智盛认为,目前纺织服装制造业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依托清远区位、资源、平台、成本、营商环境等优势,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面向世界的现代轻工纺织产业集群,可有效提速企业转型升级,推动广清纺织产业高质量发展。”

与此同时,拥有深厚牛仔服装产业基础的增城区新塘镇也希望承接康鹭片区的制衣厂。2023年以来,新塘服装商贸城、广州东大门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林月华接待了数百个从鹭江片区前来新塘看厂房的工厂老板,有的是单独来的,有的带着供应商来,有的带着物流合作商来。林月华告诉记者,价格不是他们最在意的因素,相关的布辅料配套、生活配套才是他们最关注的,“关键还是要集聚”。

“新塘是整个广州服装产业链条最完善、最集聚的地方,并且体量规模也是最大的。”林月华向记者分析道,产业方面,康鹭“湖北村”的形成,主要是因为中大布匹市场的集聚效应。而新塘经过多年发展,目前辖区内注册的服装及其相关配套企业2000多家,产业链完善。为了吸引更多康鹭“制衣人”,他们于2023年4月在鹭江村设立了新塘制衣厂房驻海珠招商处,不到一年时间里已经接受了500多个“制衣人”的咨询。

自产自销服装的老板黎铭就是其中之一。“康鹭城市旧改工作箭在弦上势在必行,要搬大家一起搬!如果产业被打散,东一块西一块,必然会失去竞争力。所以新的落脚点必须有容纳片区超7000家制衣厂的体量。”黎铭说,他最近几个月去了很多地方考察,不是太偏远,就是地方太小,而新塘拥有超过1000万平方米的厂住分离、配套电梯的闲置厂房园区,足够容纳大部分康鹭服装厂。

数智赋能,产业升级未来可期

20多年来,固化的生产模式让康鹭得以快速生长的同时,也让其错失了淘宝系电商和SHEIN(希音)系跨境电商的风口。同在广州,白云区大源村、番禺区里仁洞村等摇身一变成了“淘宝村”,番禺南村、增城新塘也聚集着不少SHEIN的下游供应商。

然而,康乐村中却少有网单。做了SHEIN六年供应商的罗朝告诉记者,SHEIN“下单”,往往只给衣服正面、反面两张图片,其余的面料选择、款式设计、成衣裁剪工艺等,都需要工厂自己琢磨。对于许多以加工为主的康鹭小制衣厂来说,这不现实。

再者,随着SHEIN对供应商的要求规范化标准化,供应商的厂房必须在2000平方米以上,导致面积往往在一两百平方米的康鹭片区制衣厂难以进入SHEIN的供应商队列,更难以支持SHEIN动辄上十万件的订单生产。

以城市更新推动产业新旧动能转换,符合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规律。不断高企的城区租金,使盈利能力强、抢占产业价值链制高点的企业,成为更合适的入驻对象。以前错失了新经济风口的康鹭,现在终于走到了产业更新换代的十字路口。

《中大纺织商圈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中大纺织商圈将立足传统商贸基底,借力琶洲数字技术及高校产学研优势,探索产业化、品牌化以及消费业态激活等创新路径,进一步转型升级为中大数智时尚创新港,打造具备全球时尚话语权及影响力的国际纺织时尚商圈。同时,中大纺织商圈未来还将重点打造时尚设计先锋区、产学研智造区、时尚产业服务区、时尚消费体验区以及数字时尚展贸区五大区块。

适逢康鹭片区升级,中国时装设计界最高奖项“金顶奖”的获得者邓兆萍也在思考如何借助这一机遇,助力中小设计师品牌的发展。在2024年广州市两会上,邓兆萍作为政协委员提交了《关于推动广州市纺织服装产业智能化发展的提案》,建议“创建中央版房,提供一站式打版服务”。

“通过引进相关科技企业,创建中央版房及AI赋能,将设计到样衣交付时长控制在75小时内,帮助设计师在打版环节实现降本增效,解决许多初创设计师无力自建版房的难题,助力更多潜力品牌落地。”邓兆萍告诉记者。除了降低打版成本,邓兆萍还提出在专业园区搭建“小单快反”中心,满足中小企业及独立设计师品牌柔性化供应需求。

“成熟的产业基础和‘小单快反’柔性制造是广州时尚产业的优势所在。我们希望更多人能参与到时尚产业数智化建设中来,共同推动中大纺织商圈乃至全市时尚产业的转型升级。”她说。

2024年春节,广州服装人站在产业变革的十字路口,有人经历着暂时的彷徨,有人对未来充满希望。但所有人都知道,这个冬天一定会过去,温暖的春天必然会到来。

(应受访者要求,李静、何广深、李解、黎铭、罗朝均为化名)


纺织中国在线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纺织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纺织报,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中国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纺织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775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