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本周要闻
棉花成本成本时时变 服装企业喜忧各参半
时间:2015-02-04 18:44:14      
    在服装企业喜忧参半的复杂心情中,夏装上市了。一直被棉纱涨价压得喘不过气的服装企业,终于度过寒冬,迎来一丝喘息的机会。但棉价的上蹿下跳,并不能让他们的神经稍有松懈;出口退税下调的传言,更让他们如坐针毡。对于中小服装企业来说,这将是一个“背水一战”的过程。大战过后,有人黯然离去,有人成为强者。

    棉纱价回落纺企重占主动

    沈璐刚从泺口服装城买了一件纯棉圆领T恤,花了100元钱。“去年这么一件衣服,也就七八十元,又涨价了。不是说棉花降价了吗?”

    沈璐不知道,她买的这件衣服,是几个月前用高价棉纺出的高价布做成的。从棉花到衣服,价格的传导有一个滞后的过程。

    不管怎么样,棉价下跌,还是让济南元首针织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桂兰稍微松了口气。“出口订单都是提前3个月,给客户的报价根据当时的棉纱价格定,所以在价格下行通道中,对我们是有利的。”

    李桂兰拿出一张财务报表,今年元首的销售收入提高了50%,出口方面销售收入甚至提高了70%。“我们8月份的订单都排得满满的,订单已经排到10月份了。”

    李桂兰说,她早就感觉,棉纱的价格迟早要降。“去年的棉纱价格太不正常,去年4月份开始涨,2009年底29000元/吨的棉纱,到2010年底变成了48000元。很多企业生产艰难,关门了。这是因为囤棉、囤纱的太多。今年9月份,新棉就上市了,囤积的人都忙着清货,所以价格又下跌到40000元多一点了。”

    市场上没有永远的赢家。棉纱上涨时,纱厂都很牛,拿着现金排队都买不到纱,李桂兰的一个老客户调侃说,“这个制高点你们占领多年了,还不兴我们牛一把?”

    不过最近,江苏、浙江的纱厂都来找李桂兰推销棉纱。“南方的企业以前从来不来的。”

    传言出口退税率下降服装企业坐立不安

    虽然棉纱降价了,但是,李桂兰并不能放宽心。现在谈的是2011年冬季的订单,如果棉价再起大的波澜,前路如何还未可知。去年棉纱价格一天一个价时,元首就曾将棉纱报价的有效性由一个月缩短为一周甚至三天。即使这样,也未必能把握准。

    “价格不稳定,波动太大,很多小的服装企业有单不敢接。一般货期要三四个月,但长单、大单的货期要七八个月,甚至一年以上。但超过半年的单子,企业一般都不大敢接,这不利于企业做大做强。”烟台市服装行业协会秘书长娄礼仁称。

    更何况,国际上还有越南、柬埔寨、孟加拉国等同行虎视眈眈,他们依靠廉价的劳动力,一个劲地把国际上的客户往家里拉,给中国的服装企业造成了极大的竞争压力。

    让服装企业忧心的还不只于此。近日,业内风传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将从16%下调至11%,下调5个百分点,引来业界一片恐慌。

    “我省的服装企业,百分之七八十都是做贴牌外加工,如果退税减少或不退了,影响的企业绝不仅仅是半壁江山。青岛、烟台、威海、潍坊各地服装企业很多,但拥有真正自主品牌的只有那几个。在服装第一大省广东,也是这种情况。”娄礼仁说。

    山东省服装行业协会对外协作部主任张春华对此也很担忧。“如果真的下调5个百分点,抗风险差的企业会受不了。服装行业的平均利润率不到5%,没有了出口退税这块,很多企业就经营不下去了。建议还是逐步调整税率,不要一步到位,给企业缓冲的机会。”

    虽然服装业面临着用工荒、原材料巨幅波动、人民币升值、贷款利率上调等一系列问题,下调退税率是雪上加霜。不过,服装行业分析人士廖洁容仍坚持,斩断后路,破釜沉舟。她认为,自金融危机爆发的3年来,有关企业转型升级的讨论一直持续着。退税就像是一条后路,把后路变窄才能让企业不停向前冲,真正花精力花成本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实现产业升级,有时候长痛不如短痛。不过,她也不赞成“大刀阔斧式”的下调,认为逐步、小步调整更能测试出小型企业的承受能力。

    产业升级减少成本波动的压力

    产业升级是抗击棉价大幅波动影响的法宝。采访中,很多受访者都这样说。

    张春兰说,在棉价波动中,受影响最大的就是以纯棉产品为主的服装企业,如内衣企业。很多企业为了减少棉价波动的影响,开发其他纤维,如玉米纤维、竹纤维、化纤以及其他混纺产品。这增加了企业的可选择性,避免受到单一原料的影响,保持成本的稳定性。

    济南元首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努力。李桂兰说,元首现在主做高附加值的产品,降低棉纱的成本比例。“去年,一件成人半袖衫中,棉纱占成本的80%,根本挣不到钱。今年,我们将棉纱占的成本降低到60%。”

    李桂兰还有一个营销的策略,与客户谈合同实行一揽子的方式,在这个品种上赔了,在那个品种上赚回来。

    “无论采取何种方式,产业升级是根本。必须进行结构调整,由单纯外加工向自主品牌、自主研发转变。”娄礼仁说,道理很简单,仅仅接个单,不用做最难的两端———设计、营销,表面看来这样挣钱简单。同样,付出的少自然回报就少,在危机时受到的冲击也最大。

    中国服装协会副会长魏林的观点与娄礼仁不谋而合,他认为,原材料、劳动力成本上升是一个整体趋势,服装企业必须放弃粗放式的经营模式,通过转型升级将成本上涨转变为产业提升的动力,提高生产效益和品牌价值。

    娄礼仁认为,如果出口退税率下调,必将成为服装业未来发展的拐点。“当然,发展自主品牌需要一个过程,我们正在依托舒朗、南山等龙头企业的作用,帮扶那些想转变发展方式的企业转型。”

    中国服装协会秘书长王茁对这一转型估计出了一个时间表,未来中国的服装行业将呈现一个新的格局,即沿海发达地区集中总部、设计、开发、品牌、物流部门,而内地则集中加工部门。他认为,这是一个区域优化的结果,可能需要三到五年时间。

    对于中小服装企业来说,这将是一个“背水一战”的过程。大战过后,抖落一地鸡毛,有人黯然离去,有人成为强者,天下重新划定。

    (齐鲁晚报 )

纺织中国在线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纺织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纺织报,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中国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纺织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775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