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服装 >>  行业聚焦
热情 VS 冷漠
时间:2015-01-24 01:55:44      

  □ 评论员 王羽

  第21届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CHIC2013)于2013年3月29日圆满结束。如果说“中国市场”是一家公司的老总,CHIC2013就是人事部门的面试官,而参展品牌就是每一位求职者。

  在这场“面试”上,“老总”就是每一个博览会的参观者,他们身份多变,品位各异。博览会上每个品牌的展位,就像是自己的名片,展示着自我品牌的定位与文化。

  “求职者”中有的财大气粗,有的胜在精致,有的惹人回味。与此同时,“求职者”们性格各异,有的温和谦逊,有的冷漠傲慢。对于“阅人无数”的“老总”,虽不动声色,却把一切尽收眼底。

  “热情求职者”——韩国

  韩国展团作为此次参展的第二大展团,不论从展示“作品”还是参展态度来看,不愧为一个准备充分、经验老道的“面试者”。他们不是被动地等待中国市场的挑选,而是用行动主动面对问题与挑战。

  比如韩国品牌TRY,可以用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向参观者仔细介绍他们的产品。

  感动?没错,这就是他们进军中国市场的态度:用努力感动消费者。而“把顾客的喜悦带入设计,努力创造美好”正是他们的宗旨。只是你会惊讶于他们将这一宗旨贯穿得如此透彻!

  “我们公司已经仔细调查研究过中国市场,知道中国市场缺少和需要怎样的产品”、“我们会根据中国消费者的喜好来做设计”……

  “冷漠求职者”——德国

  话说回来,总会让人遇到一些摸不着头脑的“求职者”,比如德国的abro,产品非常精致没有错,也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但却“鲜有人问津”。品牌“老总”们只在外面远观一下,停留时间不超过3分钟。而当笔者“鼓起勇气”就品牌提出相关问题时,在那里低头翻阅宣传册的中国女接待员竟然有些害羞与抗拒。这也让笔者瞬间感觉自己像一个闯入私人领地的不速之客。

  也许,这只是工作人员自己的问题,但也许,这也代表一个品牌面对市场所采取的态度。

  当然,公平地说,一次“面试机会”不能代表一个品牌的全部实力,但这至少是一个“缩影”。

  让人不无遗憾的是,参展观众在德国展区参观期间,问询所得的很多回答都是:“这只是我来中国的第二天”、“这是我第一次来中国”,或者“我们不认为我们需要改变衣服的款式与尺寸,当然,这还需要看中国市场的反应”……

  与此同时,进入德国馆的“门槛”也很高,除了需要在进入展馆时交换名片外,德国馆内的大部分企业还要求参展观众进行名片的二次交换,方才授予其品牌展位的准入资格。

  但在这样的精挑细选后,却以“冷若冰霜”的态度相对,不免让人颇感不快。当然,这或多或少与德国人的民族性格有关。

  “热情”完胜“冷漠”

  假设这真的是一场面试,你又会选择谁呢?

  韩国馆的热情开放让人颇感温暖,德国馆的冷若冰霜让人无言以对。

  对此,笔者认为在进军中国市场之前,德国品牌更需要的是:首先,对自我进行“心理调适”;其次,“主动”了解中国市场,换句话说,也许他们更需要了解的是中国,这个充满了全世界最有竞争力品牌的地方;最后,还是要乐观地说,这次德国展团参加CHIC2013完全可以证明,德国品牌已经瞄准中国市场,也希望他们获得好的收获。

纺织中国在线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纺织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纺织报,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中国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纺织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775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