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纺机 >>  最新资讯
绣花机以价换量走不通
时间:2015-01-30 02:48:44      

本报记者 高华斌

    据了解,目前全世界80%~90%的绣花机产自中国,中国每年出口绣花机超过4万多台。但有关人士指出,即使这样的产量仍不能满足全球对绣花机数量的需求,今后全球绣花机的需求量还会继续增长。

    事实上,国产绣花机的出口数量从去年八九月份便已开始逐渐回暖,这种趋势一直延续到到今年上半年,多数企业负责人认为这次绣花机出口量的回升主要得益于印度经济快速复苏的影响,但这种日子能维持多久,大多绣花机企业心里没有数,他们普遍对绣花机市场前景感到担心。

    低价换量伤不起

    从目前情况来看,国产绣花机出口市场依旧不错。浙江乐佳机电有限公司负责人吕先生告诉记者,乐佳公司今年前4个月的出口额就已经达到了去年1~8月份的出口额总和,进入5月份后公司每月平均销售台数更是达到了360台左右,这个产能对于企业来说,已经趋于饱和。

    尽管出口增长迅猛,但在当前原材料和零部件普遍涨价、人工成本不断上升、人民币不断升值、世界经济不景气等多重因素的夹击下,绣花机企业的利润已经变得越来越薄。

    记者了解到,实际上近几年绣花机的总体价格在不断下降。去年行业内也曾有几家龙头企业一起协商,并将设备价格提高了5%,但仍赶不上近期原材料、人工成本上涨的步伐。更令人担心的是,现在市场上有些小企业对一些回收旧机器进行翻新后再出售,这样的机器只要2000多元一台,不到新设备价格的1/5,严重扰乱了绣花机市场发展的正常秩序。

    相比于日本、德国、韩国的设备,中国绣花机产品的性价比优势很明显,这也是印度企业选择中国产品的首要原因。但随着近年来众多中国设备涌入印度市场,出现了国产绣花机竞相降价抢占市场的局面。据了解,仅2005年就有10万台绣花机从中国出口到印度等南亚、东南亚国家,到2007、2008年,这一出口量又经历了急转下降,一下子降到了每年4万多台,并一直持续到现在。

    出口势头在减慢

    谈起绣花机,人们不禁会想起浙江诸暨市。目前,浙江诸暨市拥有电脑绣花机各类生产企业300多家,已形成集机架生产、零配件生产、整机生产和售后服务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去年,诸暨市电脑绣花机产业实现产值31.5亿元,绣花机产量达到3.9万台,占全国产量的60%左右。

    诸暨产绣花机虽然也出口到东南亚、非洲等10多个国家,但仍以印度市场出口额最大。从前几年的出口情况看,诸暨对印度出口产绣花机总额占常年绣花机出口总额的80%以上,即使去年略低,也达到了70.6%。近几年,印度市场总体行情起起伏伏、时好时差、难以预料。比如2009年上半年形势良好,到11月份时又出现了掉头直下的局面,这种低迷的行情一直延续到去年八九月份才逐渐好转。事实上,与今年三四月份供不应求的势头相比,目前诸暨绣花机的出口势头已经有所减慢。

    兴大豪科技开发公司总经理韩海平谈道,截至今年5月中旬,包括北京总公司在内的兴大豪公司已向诸暨市绣花机企业销售20000台左右电脑控制系统,差不多与去年全年的销量持平。目前这波行情已经持续了大半年,按照这样的速度,印度国内最大的纺织品集散地——苏拉特市场将很快趋于饱和,印度市场饱和之后,绣花机市场何去何从,谁都预料不到。

    升级转型不等人

    尽管我国是绣花机的主要生产基地,但不可否认,由于国产设备研发力量欠缺、创新能力不强仍是国产设备做强的软肋。许多企业负责人都表达了企业间强强联合组建研发机构、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意愿。然而,提高附加值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在目前竞争异常激烈的态势下,企业要提高产品附加值,一方面必须要在低成本上多作文章,如果成本过高的话,设备生产企业就会在价格竞争中失去优势;另一方面,提高附加值是一个系统工程,革新必须从一个个零配件的加工开始,仅仅从某一个环节、某一个企业下手,往往并不能达到预期。

    直到今天,2007年前后印度市场“缩水”的经历,对很多中国企业来说仍犹如噩梦一样:不少国产绣花机企业遭遇了印度市场突然疲软、客户拒绝提货、大批绣花机滞留港口,许多国产绣花机制造企业被迫撤出印度市场,一部分企业依旧在靠低价勉强支撑,但也有为数不多的企业在这个时期实现了胜利突围。这些成功突围企业的经历告诉我们:升级转型、时不我待。比如,天津宝盈电脑机械有限公司就属于当时比较成功的一个案例。早在1998年,宝盈公司就开始了“试水”印度市场。与大多中国销往印度的绣花机不同,富怡绣花机的价格要偏高一些,打破了印度人眼中“中国货都是便宜货”的惯性思维。该公司印度区域经理付先生说道:“我们主打机电一体化设备,关键是我们可以自己研发电控系统。而很多同行是要从专门生产电脑控制板的企业采购电控系统。这样一来,不但我们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了,而且售后维修也很方便,否则电控出了问题是要返回原厂维修的。”

    当众多国内刺绣机企业还在为抢得国外订单而斗得“你死我活”的时候,一些国外知名企业却加紧了深挖中国市场的步伐。国内企业如不及时调整战略、找准技术发展趋势、稳扎稳打,就很容易在市场的跌宕起伏中迷失自己。

纺织中国在线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纺织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纺织报,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中国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纺织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775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