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竞争力是这样炼成的
时间:2015-01-30 20:27:44      

——2010中国纺织行业年度创新人物精彩语录

□本报记者张家洲 

科技创新常态化是自主行为

    连云港鹰游纺机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张国良    

    碳纤维材料在国家“十二五”规划中位列六大新材料中的第一位,可见碳纤维对国民经济及高科技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公司现在做出的碳纤维已经能够部分替代进口产品。“十二五”期间,我们计划生产出更高档次的碳纤维。此外,还将扩大碳纤维产业规模,在数量和品质上真正成为我国的碳纤维产业基地,为国民经济,为高科技领域作出更多贡献,同时我们将对新材料下游产业链应用展开一系列研究。

    碳纤维这种新材料,它的重量只有钢铁的1/5,强度却达到钢铁的两倍,是很多行业,如航空、航天,还有包括体育用品等很多领域需要的重要材料。可以说,碳纤维这种奇妙的材料,是其他材料无法替代的。

    碳纤维的生产难度不仅是理论上的难度,还包括生产工艺上的难度。我们现在生产的碳纤维,主要难题是工艺路线太长,控制过程太复杂。碳纤维的直径只有7微米,是头发丝1/10粗细的纤维,要通过长达300多米的高温车间,最高温度甚至达到1400多度,要想制成高品质、高档次的碳纤维,技术要求非常高。

    东华大学化学纤维研究所所长 胡祖明    

    东华大学化学纤维研究所作为一家高效专业的研究机构,原来专注于纺织材料领域,现在已经成为纤维材料的研究单位。我们始终把国家需求作为我们的需求,把行业的发展方向作为我们的方向,把企业的需求作为我们的研究课题。

    在2000年的时候我们预测到高性能纤维在我国将有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需求,我们把已经做得比较好的纤维研究停掉转入高性能纤维研究。经过这几年的基础研究,从工业化实验到企业推广都获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我们在这中间也尝到了甜头,我们将坚持自己的发展方向,坚持把市场需求作为我们的研究课题,我认为只有这样的发展理念才既可能给企业带来发展的动力,也给我们的专业发展提供足够的支撑。

    诸城市德利源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炳林

    把麻产品做精做大,一直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我们必须不断创新,不断推出麻棉产品、亚麻棉产品、纯亚麻新产品等,做强自己的品牌。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品牌支撑,企业想做大也很难。中国麻产品在美国是比较有名的,但也需要不断地创新。

    首先是设备的更新改造,其次是品牌的创新,把自己的中高端产品推向国际市场。亚麻棉、大麻棉以及麻类产品的抗菌需求是我们关注的重点,未来5年,麻类产品还是大有发展前景的,我们要努力把品牌做好,锐意创新,把中国麻产品推广到全世界。

    经纬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姚育明

    经纬纺机这么多年来一直注重新产品的研发,纺织机械生产周期需要好几个月,流动资金也比较大,假如没有很大投入,每一年的技术开发是完成不了产业升级的。经纬纺机这么多年,在产品的自动化、连续化、减少用工上做了大量工作。前不久由国家科技部,中央组织部,发改委,财政部等五部委展出的“十一五”规划科技成果展上,我们经纬纺机产品也被展示出来,很多国家领导人都到现场参观我们的设备。我们纺织工业能有这么强的竞争力,关键是离不开我们这些纺机的制造商,为此,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这几年国家也比较支持我们企业的发展,连续在经纬投入3亿多元资金,使我们的纺纱系统在“十一五”完成了升级改造。这对我们提高经济结构的转型,提高劳动生产力,减少用工都是非常重要的。怎么把这套系统做好?一定要和国外的技术和我们的研究结合起来,不断创新,推出能够能够满足市场要求的新产品,是我们工作的重点。

    盛虹集团有限公司工程师 梅峰

    盛虹集团作为一家生产纤维原料的上游企业,我们很迫切地感到技术进步对整个化纤行业带来的巨大变化。超细纤维,细到一定程度有一定困难,我们在10年之前开始涉足超细纤维,经过这些年管理和技术上的进步,我们盛虹生产的最细单丝1万米长只有1.15克重,这样的超细纤维在使用领域具有很强的优越性能。

    此外,我们还积极参加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主导的超仿棉“十二五”攻关项目,在创新研发方面也是一个自主行为。

    品牌创新找准突破点

    山东舒朗服装服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吴建民    

    服装品牌如何成为一个消费品,成为一个文化认知产品,成为一个商标的标识,成为一个文化认知渗透,成为一个中华民族和东方文明产品的共同认知,这是中国服装企业家所面临的课题,而不仅依赖于上游纤维、面料的创新。纺织是基础,服装品牌是一个中间的衔接这很有道理,但道理说得还不是太明确。

    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为什么中国的大服装企业、大纺织企业,大部分是做订单生产的?为什么中国已经上市的服装公司里面,几乎没有一家在商场里有叫得响的品牌?为什么我们很多销售成绩非常好的服装品牌都是街头店,在一线城市的高端商场却看不到这些品牌,这是什么现象呢?我认为,品牌建设需要大家在更漫长的过程中寻找一个突破点。

    志向(中国)集团有限公司总裁 黄志向

    我们是做面料的,我觉得创纺织品品牌与服装相比,难度要大得多。

    为什么我们创新投入会是6%呢?原本像在五六年前每年只要推出两三个产品就可以打遍天下了,现在,随着行业分工更加专业化,消费者需求不断提高,对于面料企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已经形成了少量多样化的局面。研发比例的提高,为企业带来机遇和挑战。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把企业销售提上去。其次是我们的企业模式比较特殊,既不是纯粹的生产制造型,也不是纯粹的贸易型,而是工贸结合型企业。我们企业自己有设备,可以生产小量的、复杂的产品,其他大批量、时间长的产品则在外面完成。为什么我们这样做?这个模式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这样的企业模式也使得我们用人比较少,人均产值差不多在200万元规模以上。

    河北吉藁化纤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宋德武

    分化是品牌起源的种子,要想做一个品牌首先要做一个行业,做一个产业,然后做企业。品牌一定要做一个细分的产业,或者是一个领域的代表。消费者心中能够记住的大品牌比较少,我们做品牌一定要聚焦,要做第一,如果不做第一就要做第一的对立面。就像“荆轲刺秦王”一样,大家记住秦王也记住了荆轲。谈到创新,我认为真正能检验创新成果跟创新标准的就是品牌,因为这里面包括了我们的产品,以及我们所赋予品牌的更多思想、更多创意,一定要将创新持续下来。

    我想通过天竹联盟这种融通和包容的模式来共同促进品牌的发展。我们都知道微软没有生产过一台电脑,但是每台电脑工作都离不开微软软件。虽然我们没有往下游产业发展,但下游的每一个与纺织产业链相关的品牌,无论是中间环节供应品还是终端消费品,都将有我们品牌基因的植入,这是我们要努力实现的目标。未来天竹纤维应该在整个纺织行业,无论哪个品牌里,都逐渐凸显出其位置和作用。

    浙江省海宁市许村镇人民政府党委书记 姜仲民

    因为我不是做企业的,所以对品牌理解可能也有所不同。我觉得一方面,品牌不是我们想象的仅仅是一个商标,或者一个广告打出来就能够形成的,还应站在更高的层次上。当一个品牌出现的时候,我们首先感受到的是企业的形象,文化的积淀,社会的责任,或者一些更高的要求。对于产业集群来说,我们在培育品牌这方面应该做什么?我举例来说,作为企业,要创建一个品牌,这个品牌对于企业来说就像是他的孩子一样,那么要培养一个孩子,我觉得光靠企业不行,光靠政府也不行,一个孩子出生的时候我想首先携带的是遗传基因,那么作为品牌来说他的遗传基因好不好,对于他这个品牌健康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而这个遗传基因体现在什么地方?就体现在企业领军人物的精神风貌上。当这个孩子诞生了以后,我们作为政府,作为社会就要想办法来把他培育长大。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和整个社会要充满爱心去呵护。

    我们的企业大多起步于背着包裹四处销售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当整个产业面临着进一步发展的困难时,如何在转型之中升级已成为一个我们必然要面对的课题,转型升级中的品牌创建是一个重要的抓手,也是我们必须要走的路。所以,我觉得作为企业也好,政府也好,如何在创建品牌过程中形成一种合力,能够互相努力,互相促进,才能真正使中国纺织企业形成自己的国际品牌。

    青岛纺联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 毛明章

    对于企业的品牌来说,首先要争第一,在第一的基础上要做到最好,同时也不应忘记为社会和行业作出应有的贡献。这也是做品牌首先应该有的一个定位。

    青岛纺联纺织公司在品牌创新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有一个品牌并不是最终目标,而应该更多地考虑如何把这个品牌发扬光大,把品牌的产品做得更好。这么多年,在产品开发、技术创新、经营品牌等方面,我们也经历了一条坎坷的发展之路。在产品的差别化上,我们已经努力了16年,并且力争在行业里将差别化做到第一。

    我们虽然是一家国有企业,但是我们首先要把国有企业当成自己的企业来经营。也就是说,如何将我们吃饭的饭碗经营下去,这是一个要解决的问题,这是第一个理念。第二个理念是我们进入市场,必须把产品从原来大规模的模式中脱离出来,我们现在已经基本解决了原来国有企业的经营理念,真正实现了市场化运作。但是,现在我们的企业是不是已经很完善了呢?并不是这样的,现在青岛纺联纺织正在进一步深化改革,我们现在已经是青岛纺联一体化的管理战略,下一步,青岛市政府也将推动我们企业进入一个多样化持股的关键时期。我感觉作为国有企业,如果大家都能够考虑如何进一步完善的话,国有企业也可以得到很好的发展。

    管理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

    丝绸之路控制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凌兰芳    

    我们丝绸之路集团是一家国企改制的公司,我想对于企业来说,最重要的管理就是战略管理,“十二五”期间,丝绸之路集团的发展战略与战略管理目标已非常清晰。

    一是创建一个民族丝绸的国际化品牌。2008年奥运会期间,我们开始酝酿品牌——浣纱,并以这个品牌来纪念我们丝绸的复兴,这两年下来这个丝绸品牌已经达到了国际一流品牌具有的时尚和品质,跟LV有媲美之处,对此我们也非常骄傲。二是打造两条微笑曲线,第一条是我们企业的微笑,提升我们的研发和营销能力。第二条是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和文化含量。三是做好品牌丝绸、科技丝绸、文化丝绸。四要实行四大改造,要把老设备、老工艺、老品种、老市场全部改成新设备、新工艺、新品种、新市场。

    兰州三毛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阮英

    我认为,对于企业来说,最核心的问题就是企业文化的塑造。

    企业文化的塑造需要漫长的时间积累过程。实际上,经过了历史沉淀就会自然形成一种真正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经过这么多年的拼搏和努力,我认为,制度的建立很容易,用强有效的管理手段增加执行力也很容易,但真正从思想上改造所有员工应对市场的能力则需要时间和积累。

    江苏丹毛纺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徐荣良

    现在在江苏,企业面临招工难的情况还是比较普遍的,但是自从我们公司进行了适度建设之后,目前不存在这一问题,员工基本上没有流失。

    我们通过企业建设培养社会责任感,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如今我们已成为江苏环境友好企业。在建设社会职能方面,我们企业也得到了较大提高。最近两年我们的劳动生产力在人员没有增加的情况下提高了3倍,这在整个行业来说,是非常值得倡导的。

    石家庄常山纺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汤彰明

    “十二五”的挑战前所未有,机遇也前所未有。怎样在挑战和机遇面前提高企业把握机遇的能力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作为一家纺织企业,我觉得有三点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是要有国际化的视野,无论是美国的量化货币政策、欧盟的主权债务危机,还是日本的地震和海啸都对我们纺织行业带来了一些影响,所以必须要把自己的企业放在国际化的视野中来考虑。第二要解决人的问题,人才怎么吸引过来,现有人员怎么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这也需要我们制定一系列政策来实现。第三要解决好资金问题,好多事要做,可是钱从哪里来,这是企业负责人要好好解决的问题。资金链不能断,而且要把有限的资金用在资金增值最快的地方。

    常州老三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姚幼卿

    我从总厂被派到这里时,这家乡镇企业的固定资产是200万元,负债高达800万元。当时背水一战的第一张订单是借钱借设备完成的,从1990年开始以3倍以上速度连续增长了4年。从近100万元销售到2亿多元进入3亿元,这里面主要靠的是什么呢?就是通过国有企业改制,使国有企业管理的弊端改革掉,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和发挥出来。近年来,企业不断理顺生产关系和分配关系之后,2008~2010年我们企业的效益提升到前17年总和的1.5倍。我认为,无论是科技创新还是品牌建设,都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都是由企业、社会等要素优化组合而成的,并且通过管理来实现。

    管理是生产力,管理要解决生产力要素的优化配置,同时也包括生产关系与节能,此外还要体现一种社会性。企业与社会的关系也代表了我们行业与社会的关系,我们要建立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就决定了我们管理的思维和理念,这也是我们行业的时代需要。

纺织中国在线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纺织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纺织报,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中国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纺织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775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