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
“人机共舞”产出增加近3成、年出口额首次突破5亿美元,孚日靠什么赢?
时间:2022-03-03 10:57:24    来源:孙琳  
年度出口额首次突破5亿美元大关——刚刚过去的2021年,产品畅销亚洲、欧美等国际市场的中国制造名企孚日集团,交出了一份十分亮眼的成绩单。

业绩背后的强劲驱动力,是这家龙头家纺企业在践行高质量发展方面的“内功”修炼。

“10多年前,孚日集团员工最多时超过22000人,如今的员工总数是13000人,产出却比当时增加近30%,这一减一增的背后靠的是什么?这说明我们在装备更新、管理革新和技术创新上确实做出了成功探索与实践。”孚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肖茂昌表示,多年来,孚日集团通过加快自动化、智能化改造和工艺技术创新,不断提升员工素质,走出了一条人员不增加、产量不降低、生产效率大幅提升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装备更新
优化人机组合提高效率

引入来自德国、瑞士、日本、意大利等国际领先的主要技术装备3000多台(套),织造生产全部实现无梭化;围绕设备自动化、节能减排、效率提升、产品结构调整、安全环保升级,先后完成了自动助剂输送、自动缝纫设备、整装吊挂系统、蒸汽减温减压、溢流机高温高压改造、能源监测等一批技术改造项目······

近年来,孚日集团不断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精准投入,补链强链,批量技改项目顺利实施,优化了工艺流程,提高了运行效率。

在棉纺环节,孚日集团每万锭用工由原来的100多人降到了目前的不足20人,与此同时,优等品率提高了10%,能源消耗降低了5%。“以前我们两个人看一排设备,现在设备先进了,一个人可以看3~4排设备。”孚日集团棉纺二厂自络值车工孙联英表示。

在织造环节,孚日集团配备了进口自瑞士、日本、德国的一流织机,以及先进的自动化温湿控制系统、ERP信息化管理系统,大幅提高了公司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在制衣环节,吊挂线的使用明显提高了缝纫效率,结合“SOP”标准工作法的推广,缝纫工人均浴衣产量提升了50%。

在印染环节,自动染料、助剂输送系统实现了计量精准、输送快捷。“过程可控,减少误差,每人每班减少走路5公里。”印染车间染色组长鲁杰表示,自动系统一次可以设定多支料,减少取料时间,减少人为误差,减少危险操作,每名员工至少可以多看一台设备。

“自动化装备的升级为员工提供了更好的工作条件,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使企业能更好地跟外部市场竞争。总体来看,我们通过‘机器代人’、‘人机共舞’,实现了人与装备的最优组合和最佳效果。”肖茂昌谈道。




技术创新
向产业链中高端迈进

“印花测配色智能系统”全国纺织工业劳动模范李洪颖牵头开发。该系统全流程摒除了以前人工找色、人工称料、手工搅浆、手工打样的低端工作方法,实现了“自动测配色、自动滴液、自动搅浆、自动印花”的印花配色全流程智能化、自动化工作模式。

“我们就是要打破‘十年一贯制’,以前每天可打100个色样,现在可以打150个以上。”李洪颖介绍,对于难度大的色号,人工配色需要5~6次甚至更多,但电脑配色只需1~2次即可调出正确工艺配方。

在孚日集团,这样的技术创新可以说不胜枚举。坚持创新驱动,增强内生动力,是孚日集团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必选选择。

多年来,孚日集团打造了从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到涵盖纺纱、织造、印染、整装的国家级绿色工厂,再到全球贸易、国内外品牌营销的完整产业链。孚日集团高度重视技术创新,持续投入,积厚成势,推动企业整体创新力实现质的飞跃。



如今,孚日集团不仅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而且主动协调各生产主体联合攻关解决生产技术难题,加强外部行业流行趋势研究、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以及内部自身创新成果的推广,加快形成了产品创新、关键技术的“硬核”支撑,不断向世界产业链中高端迈进。

在绿色发展方面,孚日集团也进一步强化绿色技术创新,深化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用少水节能、少化学品染整等绿色技术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2021年,孚日集团在“印花测配色智能系统开发应用”、“纬纱精准计算攻关”、“低碳筒纱前处理工艺开发应用”等近百项创新上取得突破,实现了可观的当期效益和长期效益。




管理革新
紧盯效益全员精益求精

“纱线精准调度在色织产品上的突破”,颠覆了以前的计算方法,创新性强,打破了多年来一直用米数计算的惯性思维,通过准确计量称重得出更为精准的毛经纱线数据,减少了经轴剩余、补数,色纱剩余,产品超重超轻等问题,降低了原材料成本。

在孚日机软的印花连匹水洗机《作业指导书》中,曾经粗略地列出深色、中色、浅色三类生产工艺的相关技术参数,在生产实践中,其结果时常远优于客户标准、造成质量“过剩”。通过“精准工艺”行动,员工们采取了逐个产品跟踪、测试、及时调整工艺参数的做法,提高了15%的设备速度和生产效率,同时降低了水电汽消耗。

事业发展,关键在人。近年来,孚日集团建立和完善了全员参与、分工负责、有机协调、系统规范、层层监督的精益管理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孚日集团在2021年9月新修订的《孚日集团生产/质量/成本管理体系实施细则》,足有9万多字,每一行字都折射出其精益求精的努力。根据一年一度的经营承包责任制,孚日集团深入做好划小承包单位管理,将工厂指标细化到车间、车间指标细化到班组、班组指标细化到个人,全员努力实现成本降低和效益提升的目标。

据孚日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多年来,集团还积极开展多渠道、多层次的员工培训,针对管理人员启动了人才梯队建设,逐步建立起了管理层的学习机制,通过与山东大学、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合作开办了学历班,促进人才与企业共同成长;通过与东华大学合办纺织工程硕士班培养高层次技术人才;通过设立劳模工作室、技师工作站以及举办金蓝领培训班等多种途径,选拔、培养一线操作技能人才和岗位标杆;分阶段实施染色、印花、设计等关键技术岗位的专业技术培训;自2010年起,连续10多年举办职业技能竞赛,竞赛职业工种范围不断扩大,为员工锻炼能力、提升技能提供平台,提升了员工队伍整体素质,适应了企业高质量发展需要。

“做企业,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聚焦市场变化,倒逼内部变革,强身健体练内功,在成本控制、质量管理、人才培养等环节全方位推进,在设备维护、能源利用、信息化改造、流程再造等方面‘组合式’发力,使各项基础管理有了显著提升,为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赢得竞争力提供了坚实支撑。”谈及接下来的发展,肖茂昌进一步表示,在质量控制、工艺革新、流程优化、成本控制、节约挖潜、设备维护、能源管理,以及其他各个关键环节上的控制,孚日集团将继续坚持下去,不会有丝毫懈怠;将重点打好市场开发、项目建设两大“攻坚战”,突出增强内部管理、技术创新两大内驱力,进一步加快高质量发展步伐。


纺织中国在线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纺织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纺织报,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中国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纺织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775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