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本周要闻
“旧衣零抛弃”行动再升级:智能化废纺资源综合利用公共服务平台上海启动
时间:2019-03-21 14:21:47    来源:中国纺织报  

文| 本报记者 王育楠

编辑| 王亦一

3月19日,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促进委员会上海陆家嘴金融城理事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WWF(世界自然基金会)主办的“旧衣零抛弃”互联网+废纺资源化利用上海试点研讨会暨上海陆家嘴金融城“衣衣布舍”旧衣资源化楼宇行动启动仪式在沪举行。上海自贸区管委会陆家嘴管理局、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复旦大学、伦敦金融城等单位和机构对此次活动给予了大力支持。



会上宣布将升级版“旧衣零抛弃”产业链行动引入上海,共同建设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化废旧纺织品资源化利用公共服务平台试点,以期带动上海城市废旧纺织品智能化回收网络建设,从产业化和全价值链角度支持上海深化“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行动。


据介绍,该网络建设由上海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回收体系与再生资源回收处理利用两大系统融合,旨在完善可追溯数据库,真正解决生活垃圾分类和工业化利用供应链的瓶颈问题,建设符合纺织产业原料标准的废旧纺织品分拣、拆解试点示范,提高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比例。



当天,在上海浦东新区政府、上海自贸区管委会陆家嘴管理局局长张宇祥、伦敦金融城市长艾思林等嘉宾的见证下,大数据平台建设上海试点的关键部分——“衣衣布舍” 上海陆家嘴金融城旧衣资源化楼宇行动正式启动。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淮滨在活动中表示,中国纺织具有最完整的工业体系和产业链。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纺织行业在全球是最有竞争力的产业。上海有2418万人口,按照每年每人抛弃3件至5件衣服计算,每年约有8000万到1亿件左右衣服被抛弃,而这些旧衣物如果能够通过分类回收,通过工业化分拣,作为工业原料进行循环利用的的话,将减少大量的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原料的进口,同时能减少资源的浪费。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副局长唐家富介绍了上海垃圾分类的成就和变化,他表示垃圾分类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场革命性的绿色转型,必须举全市之力、集各方智慧,上中下游一起抓,前中末端齐发力,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的强大合力。上海推动垃圾分类就是要推动源头减量、全程分类、末端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能力大幅提升,发动全社会参与分类投放,加快建设垃圾分类收运和再生资源回收“两网融合”体系,逐步推广“不分类、不收运”。目前,全市规划建设17000个定时定点区域,已完成9700余个,让追溯机制成为可能。他表示,上海要充分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推动形成完整的回收利用链条,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中纺联资环委与陆家嘴绿专委共同发出了“旧衣零抛弃”建设废旧纺织品资源综合利用公共服务平台(大数据中心)试点行动倡议,号召城市与产业有效协同,全面深化垃圾分类回收工作,坚持源头减量、全程分类、末端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调动全民参与的积极性,让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创造高品质生活。


根据行业测算,我国每年的废旧纺织品产生量为2000万吨左右。然而,目前我国废旧纺织品的再利用率不到10%。废旧纺织品的分类处理缺乏标准规范,也缺乏监管,且浪费严重,甚至被当作普通垃圾填埋或焚烧,没有真正地实现废旧纺织品资源再利用;同时由于回收渠道和去向无法有效追溯,存在严重的产品安全和环境污染风险。


“垃圾问题”是上海对标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最大短板。调查显示,上海目前生活垃圾焚烧占比约36%,填埋处理约50%左右,生活垃圾循环利用比例小于10%,其中混合于生活垃圾的废旧纺织品几乎没有循环利用。


2019年2月,上海率先通过了《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并将于7月1日开始实施, 推进全市垃圾分类工作迎来契机。



为此,在这次活动中,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上海浦东新区政府、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上海节能减排中心、复旦大学等机构联合国际品牌代表IKEA、PVHH&M,以及试点执行企业代表上海东隆纺织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一起举行了“旧衣零抛弃” —— 互联网+废纺资源化利用上海试点研讨会,共同为智能回收箱的推广出谋划策,探讨建立区域性废物回收利用系统,切磋以城市楼宇群为依托开发的可融资绿色行动方案,以及以长三角一体化为依托的区域协同废旧纺织品资源循环利用方案。此次陆家嘴金融城更是作为上海城市标杆,率先引入产业大数据平台,在楼宇群里放置智能回收箱,展开白领行动,激励社会资本特别是绿色资本参与旧衣资源化行动。


据了解,2014年全国“低碳日”期间,中纺联就推出了“旧衣零抛弃”行动,旨在打通生态工业体系,推动纺织废旧资源再利用和无害化处理。随着行动深化,2018年12月,中纺联资环委牵头启动了羽绒类废纺专项综合利用行动,切实地推动了绿色采购和生态闭环建设。


纺织中国在线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纺织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纺织报,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中国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纺织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775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