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本周要闻
非洲总统们为何说中国纺企解决了他们的大难题
时间:2018-09-04 11:08:26    来源:中国纺织报  

9月3日~4日,中非合作论坛第三次峰会暨第七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召开。始于2000年的中非合作论坛迄今已走过18年,中非产能合作已经产生了不少收获和成果。

非洲总统们为何说中国纺企解决了他们的大难题


尤其是近3年来,中非在贸易和投资便利化领域合作势头强劲,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果,有力推动了中国同非洲国家的经贸往来,拉动了非洲地区经济增长,给非洲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近两年,中国纺织行业与非洲互动密切。中国公司投资的工厂,例如纺织服装企业,吸引了许多非洲农村人口向制造业部门流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高层也与非洲国家相关领导人充分交流。

非洲总统们为何说中国纺企解决了他们的大难题


9月1日下午,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会见了前来中国参加中非合作论坛的肯尼亚政府代表团一行。孙瑞哲指出,中国纺织工业的最大优势是改革开放40年以来发展形成的完善的纺织服装供应链,积累的深厚的人力资源和人才教育培训体系,中纺联形成的丰富的行业指导和服务体系。这些优势使得中国纺织服装企业在多批次、小批量的柔性生产、交货期短的快速响应等方面表现突出,使中国纺织服装业在各方面都具备了较强的比较优势。

肯尼亚纺织服装工业的发展,需要弥补供应链不完整的短板,发挥生产要素成本低的优势。孙瑞哲表示,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保持和肯尼亚政府的沟通和磋商,加速合作谅解备忘录的商讨进程,并以此为契机尽快筛选和启动一批纺织工业建设项目的合作。

他们的生活因为中国纺企而改变

事实上,在卢旺达、埃塞俄比亚等国,中国纺织企业已经开始生根发芽。

在位于卢旺达首都基加利的CH服装厂,厂长安雅雯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我们来之前,卢旺达没有真正成规模的服装厂,只有小作坊,生产能力有限,只能生产小规模订单。”如今,这家现代化工厂拥有5条生产线、雇用1200名当地员工,所生产的服装20%在卢旺达国内销售,80%出口欧美国家。当地人说,中国人开办的服装厂帮他们打出了“卢旺达制造”的品牌。

这家工厂是卢旺达第一家制衣企业,正是由来自中国的女企业家马晓梅所开办。现年43岁的马晓梅是陕西西安人,她4年前受卢旺达政府邀请来到这里投资,并在2015年办起了这家CH制衣厂。对在非洲投资,马晓梅并不陌生,此前她曾在埃塞俄比亚经营商铺,还在肯尼亚经营了一家手机制造工厂。

非洲总统们为何说中国纺企解决了他们的大难题


马晓梅表示,卢旺达的商业环境十分友好,不仅税额低、城市清洁,当地人民也相当友善。此外,非洲纺织业出口商在进入美国市场时能享受15年免税优惠,这让她十分动心。

CH制衣厂主要生产警察制服、救生衣等制服产品,面向欧洲和美国出口。根据马晓梅的计划,工厂接下来还要向内衣市场进军,但主要向卢旺达本地出售。

非洲总统们为何说中国纺企解决了他们的大难题


非洲总统们为何说中国纺企解决了他们的大难题


从前,从西方发达国家进口的二手服装几乎占据了整个卢旺达市场,这让力求自主的卢旺达政府决心改变。据卢旺达贸易与工业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卢旺达进口服装共花费约8000万美元,其中二手服装的进口花费为1500万美元。在这样的契机下,马晓梅受邀进入卢旺达办厂,并从肯尼亚带来了制衣专家,为卢旺达工人提供服装缝纫、剪裁、生产的全套培训。对此,有外媒报道称,马晓梅的工厂除了创造就业,也为卢旺达拓展本国根基薄弱的服装制造业做出了贡献。

除了学习制衣技巧,CH制衣厂的卢旺达工人每天还要学上几句中文,并像许多中国的工人那样,在一天的工作开始前参加集体锻炼。“我们是中国企业,自然想引入些中国的文化元素。”马晓梅说。

非洲总统们为何说中国纺企解决了他们的大难题


卢旺达总统卡加梅曾特意到工厂视察工作,赞扬“卢旺达制造”解决就业、带动经济,让卢旺达人民穿上了干净卫生的衣服。制衣厂开工不久,一名工人曾对马晓梅说,“我妈妈不再饿肚子了,她让我来谢谢你”。如今,这名工人已成为工厂的车间主管,也在厂里找到了自己的伴侣。马晓梅表示,每周都有很多青年人在工厂门口的街上寻找招工的机会。

在埃塞俄比亚的东方工业园,每到下午下班时间,就能看到很多朝气蓬勃的青年走出工厂,他们换上时尚衣服,手持中国品牌的手机。今年3月,中非纺织有限公司项目在距马拉维首都约100公里的萨利马奠基。马拉维总统穆塔里卡表示,这一项目将让马拉维从一个消费进口型国家向生产出口型国家转变的梦想成真,真心感谢中国。他说,纺织厂将对马拉维经济产生积极影响,产品可出口到周边国家和国际市场,同时改善农村地区居民生活水平并创造大量就业。

中国纺企为何能在非洲生根发芽?

近两年,赴非洲考察、投资的纺织企业着实不少。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纺织企业积极“走出去”,推进国际产能合作。

纺企走进非洲

江苏阳光:2016年3月17日,江苏阳光集团与埃塞俄比亚国家投资局签订毛纺织项目框架备忘录协议,计划投资9.8亿美元在埃塞俄比亚设立生产基地。

江苏阳光集团董事长陈丽芬曾表示,由于国内制约因素多,劳动力成本增长速度快,走出去成为必然决定。作为毛纺服装为主业综合集团,2010年开始,阳光机会考虑转型、转移。经过谨慎比较,阳光决定在埃塞投资。

阳光集团将埃塞俄比亚的项目选址在阿达玛工业园,该项目共有3期,除了毛纺、服装等产业,还将在此发展棉纺、针织服装、梭织服装等。陈丽芬表示,埃塞俄比亚国家对工业化的愿望和当地人的热情打动了她。此外,该国社会基础文明好,民风淳朴,秩序良好,且人民十分友好。陈丽芬认为在非洲投资对拓展新市场、巩固老市场都有帮助。

无锡一棉:2017年11月2日,无锡一棉埃塞俄比亚30万锭纺纱项目投资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江苏无锡举行。

华芳集团:埃塞是华芳集团的首个海外投资地。目前公司正和埃方积极洽谈在Hawassa工业园二期的投资项目,希望年内可以动工建设。

联发集团:联发在埃塞发展棉花种植产业链的投资计划,希望创建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的大型现代化棉花种植示范园区,整体棉花种植面积目标达到5万公顷。

高层充分交流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多次带领企业深入非洲考察。

2015年4月,中纺联第一次组团访问埃塞俄比亚。

非洲总统们为何说中国纺企解决了他们的大难题


2016年10月底,中纺联第二次组团访问埃塞俄比亚。实地走访了首都亚的斯亚贝巴附近的Bole Lemi工业园(埃塞俄比亚政府投资)、东方工业园(江苏永元投资),以及Hawassa(阿瓦萨)现代化样板工业园。

2017年6月,由中纺联会长孙瑞哲率领的中国企业家代表团将第三次访埃,双方就合作备忘录的下一步深入合作进行交流和探讨。

与此同时,埃塞高层多次来华交流。

2016年10月11日,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埃塞俄比亚投资委员会和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共同主办的埃塞俄比亚投资交流会在上海举行。会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高勇曾表示,中国纺织工业投资埃塞俄比亚恰逢其时、大有可为。“之所以说恰逢其时,是因为从去年开始,中国从资本输入国向输出国转变,更加重视全球布局,宏观环境利于中国企业‘走出去’,中国纺织行业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进入跨国布局新阶段,且不断受到成本上涨的挑战,产业需要跨国布局、合作,创造出新的优势。非洲作为成本洼地进入中国纺织企业的视野。而大有可为是指,今年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在向有关部门提交报告时提出,埃塞俄比亚是中国纺织领域的首个重点合作国别。在非洲50多个国家中,埃塞与中国资源互补,其宏观政治、经济稳定、人口红利规模,能源成本等综合优势突出,且政府对工业化有执着的追求。”

非洲总统们为何说中国纺企解决了他们的大难题


2017年5月12日,由中国纺织国际产能合作企业联盟积极筹划,在埃塞驻中国大使馆的大力支持下,埃塞总理海尔马里亚姆·德萨莱尼与中国纺织企业家代表见面交流会在北京成功举办。阳光集团、华芳集团、联发集团、无锡一棉、江苏东渡、内蒙古鹿王羊绒、安徽华茂、恒天集团、广东慧达、恒田企业、天虹纺织、华孚色纺等12家纺织国际产能合作领军企业的30余名代表参加了活动。

成本洼地的最后一站

企业积极考察,高层充分交流促成了纺织企业“走出去”,但纺企走向非洲的根本原因还是因为成本。

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早在2015年3月出席2014中国纺织行业年度创新人物表彰活动时,就曾表示,非洲将是全球劳动密集产业的最后一站。

“预计2020年中国人均GDP将达到1.2615万美元的高收入国家指标。由此带来一个有喜有忧的结果:中国将是全球最大的市场新增国家,预计占全球新增市场的20%~30%。但同时,纺织业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是工资水平增加。”他表示,“2020年,中国一线工人的月均工资至少将达到1000美元。工人工资上涨对成衣业构成较大挑战,预计劳动力成本在未来6年将翻一番。因此,那些做好品牌、具备微笑曲线的服装企业尚有发展空间,而加工型企业则势必向成本新洼地转移。我个人认为,越南、柬埔寨、孟加拉等国家,目前工资上涨的速度已非常之快;非洲将是全球劳动密集产业的最后一站。”

非洲总统们为何说中国纺企解决了他们的大难题


据悉,在埃塞俄比亚的服装企业,工人平均工资仅约50~70美元,而越南为150~170美元,中国则在400美元以上。此外,电力成本也具有巨大优势,以目前非洲最大的纺织服装工业园——埃塞阿瓦萨工业园区为例,当地电力成本仅为每度电3~5美分。

非洲多国,纺织企业到底应该去哪儿?

非洲投资也并非一帆风顺

然而,去非洲投资谈何容易。仍以CH制衣厂为例,该企业包括布匹、棉线拉链在内的原材料都依赖进口,但这个东非内陆国家的交通成本很高。另一方面,作为中国老板,马晓梅还要面对与本地工人沟通的难题。

非洲总统们为何说中国纺企解决了他们的大难题


据悉,马晓梅决定在卢旺达开厂后,厂房和设备在2015年2月全部到位,3月初开始招工,因为卢旺达本地人大多从事农业生产工作,收入比较低,所以当时一招工就来了200多人,马晓梅专门从国内和肯尼亚请来了高级培训师为他们教授制衣。然而,没多久,这些员工掌握了技术,拿到了工资,就辞职离开工厂了,可照理说工作和待遇都不错,这些人为什么就要走呢?

马晓梅开始研究,和员工们聊天,发现他们从来没工作过,不知道工作是什么样子的,就比较散漫,想来就来,不想来就不来。

非洲总统们为何说中国纺企解决了他们的大难题


然而,大量的说服工作都比不上一趟特殊的课。去年圣诞节,马晓梅她们去了孤儿院,让员工们每人做一件T桖衫和一个书包,并签上自己的名字,亲手送给孤儿院的孩子们。很多人哭了……马晓梅厂里的工人很多都是当年卢旺达大屠杀后留下的遗孤,她以这样的方式让他们明白自己工作的意义,虽然活动很成功,但她并不知道效果会怎样,以她的经验,圣诞节后,很多工人都选择留在家中,不会再来上班。结果等到1月份再开工时,原本厂里的工人几乎全勤,还来了许多人上门想要在她的厂里工作。就这样,员工们的积极性被成功地调动起来。

近日,在中非领导人与工商界代表高层对话会暨第六届中非企业家大会开幕式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对中非企业家提出四点希望:一是立足中非、着眼长远,深耕细作,同中非人民共同成长、共创辉煌。二是紧紧把握创新的历史机遇,相互借鉴,创新合作方式,利用好现代技术成果,发展朝阳产业,在推进传统工业化升级的同时推进智能化发展。三是扛起应担的社会责任,尊重当地文化风俗,重视培养企业声誉,更加注重员工培训和改善当地居民生活条件,更加重视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为长远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四是在经济合作中做中非友好的连接纽带,生意做到哪里就在哪里播下友好的种子,项目建在哪里就在哪里树起友谊的丰碑。

(本文摘编自新华社、人民日报、财新网、纺织“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联盟微信公号、CCTV华人世界、中国绸都网)


纺织中国在线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纺织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纺织报,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中国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纺织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775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