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中心 >>  砥砺奋进的五年
宅基地制度改革探索脱贫新路径——来自安徽省金寨县的调查报告
时间:2017-09-06 13:23:43    来源:经济日报  

  金寨曾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也是红四方面军的主要发源地。现如今,这里是全国33个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中唯一的国家级贫困县,正因为如此,这里的改革试点被赋予了特殊的历史使命。

  近日,记者由安徽合肥驱车前往金寨县,进入这个大别山腹地里的山区县,调研这里土地制度改革试点进展和成效。

  山沟里“长出”美丽村庄

  金寨对符合条件的村民提供异地搬迁、宅基地腾退、危房改造等补助,让更多人住上了新房。贫困发生率由2011年的33.3%降至2016年的11.2%

  从金寨县城经过蜿蜒山路,半个多小时就到了花石乡大湾村。放眼望去,白墙黑瓦的一排排小楼错落分布在山坡上,好一幅美丽的山村图景。

  在新建的村庄里走访,电钻声此起彼伏,好些人家都在装修。我们走进一户人家,140多平方米的三居室,很是敞亮。客厅的墙上有一行稚嫩的粉笔字:“奶奶的房间是蓝色的。”另一个房间写着“我的房间要粉色的”。工人说,这是这家上小学的小孙女写的。几行字里,透着全家搬新居的喜悦。

  采访中,记者看到的村民无不笑脸盈盈。但在几年前,金寨县农民的住房可让大家操足了心。金寨是首批国家重点贫困县,2011年全县68万人口中,贫困人口就有19.3万,贫困发生率高达33.3%。在这种情况下,住房是件令人头痛的事。金寨是山区,以前自然村有1万多个,居住分散,基础设施难以兴建。山区里的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让人心惊胆战,再加上村民盖房不注重规划,使得集体建设用地很紧张,有些村民甚至违规占用耕地。

  新房不远处是村民以前的老房子。大多数人都搬到了新家,只有少数村民还住着老房子。这些老房大多是土坯房,年久失修,其中还有个清末年间修建的老祠堂。“就这个老祠堂里,以前还住着好些人家。要是刮风下雨,大家都担惊受怕。现在好了,村里准备把它修缮一下,改造成乡村旅游景点。”花石乡乡长司玮说。

  在老村里走访,我们偶遇贫困户张邦若。她的老伴前年患了肺癌,儿子多年前因意外去世,老两口的日子以前过得紧紧巴巴。现在,她家也正在盖新房。她满心欢喜地给我们算了这样一笔账:“我家是异地搬迁扶贫补助了4万元,宅基地腾退补助10万元,危房改造补助2万元,加起来一共16万元。那边盖新房只花了12万元,算下来,我们还能留下几万元。”

  对口帮扶张邦若家的村扶贫工作组副组长余静告诉记者,张邦若老两口的新房将由旅游公司免费装修成民宿,能够得到一些分红。另外,他们还可以享受光伏入股分红,村里也帮助他们发展了4亩茶园,申请了小额扶贫贷款。

  几经努力,到2016年底,金寨县贫困人口降为6.6万,贫困发生率为11.2%。

  政策叠加“结出”宝贵经验

  金寨通过宅基地制度改革激活其他扶贫政策,通过政策叠加和制度创新,在改善农民居住条件的同时,带动脱贫致富

  这次宅基地试点改革对于国家级贫困县金寨来说是难得的机遇。金寨县副县长刘林表示,按照中央关于脱贫“两不愁三保障”的标准,金寨面临最棘手、最迫切的问题是住房保障。因此,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被赋予了特殊的历史使命——为农民尤其是贫困人口提供更安全、便利的居住条件。

  更难能可贵的是,金寨县通过宅基地制度改革激活其他扶贫政策,通过政策叠加和制度创新,在改善农民居住条件的同时,带动了脱贫致富。

  为集约利用土地,金寨县首先在规划上做起了文章。金寨县国土局副局长郑汉涛说,改革试点之初,金寨实施了“1+X”村庄布点规划,按照每个行政村1个中心村庄、不超过3个保留自然村庄的原则,编制村级土地利用规划和村庄布点规划。

  为引导农民主动向城镇和规划的居民点迁移,县里出台了多个政策,从住房保障、就业创业、公共服务等方面为他们提供保障。对到县城、集镇购房或在规划村庄建房的农户,县里还协调金融机构提供贷款。数据显示,目前金寨县已有1000余户农村居民自愿腾退宅基地进城入镇,全县启动了214个规划农村居民点建设,可为近万户农户提供住房保障。

  当地的第二招,是堵疏结合、奖惩并举,建立农村宅基地节约利用和有偿使用制度。在农村,因历史原因,超标准占用宅基地或是一户多宅的现象很常见。在超标准占用宅基地的同时,却少有人居住,形成了一个个空心村。

  为杜绝这种现象,金寨县对于超标准占用宅基地的确定了不同的有偿使用缴纳标准。改变以往按户确立宅基地为按户和人口综合确定,对超规定标准占用宅基地的,按阶梯累进办法收取有偿使用费。与此同时,对于节约集约利用宅基地的,也有相应的激励政策,规定低于宅基地面积标准(160平方米)的,每低于1平方米给予100元奖励;符合宅基地申请条件但自愿放弃的,按每户2万元的标准给予奖励。如此一来,两头发力,促进了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

  还有广受欢迎的一招,就是把水库移民、扶贫、房地产去库存等多项政策叠加起来,形成合力。金寨把宅基地改革、易地扶贫搬迁、水库移民解困、美丽乡村建设、农村危房改造等多项扶持政策捆绑在一起,引导“贫困户”“移民户”和居住在“土坯房、砖瓦房、砖木房”的农户自愿搬迁。郑汉涛解释说,县里有很多政策,每一项都是零星分散的,不够有吸引力。现今,我们把这些政策都和宅基地改革捆绑在一起,百姓算账后觉得划算,自然积极响应。

  据调查,目前金寨县自愿腾退宅基地的农户中,有75%为贫困户或移民户,其余的也基本是房屋年久失修,或是远离中心村庄、交通不便的农户。当地测算显示,一个普通农户退出宅基地,大约可以获得8万元左右的房、地退出补偿,如果叠加贫困户、移民户等政策补助,最高可以获得20万元以上的补偿。

  大胆创新引来资金“活水”

  金寨通过省级平台成功交易4个批次、10857亩宅基地腾退节余建设用地指标,成交金额近50亿元,让宅基地有偿退出和基础设施有了资金保障

  要做成这些事,最为棘手的是资金。虽然各类政策叠加,让百姓尝到了甜头,改革还需让百姓真正得到更多实惠。

  金寨县是国家级贫困县,既是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也是开展易地搬迁扶贫的贫困老区,贫困人口多,迁出任务重,资金压力非常大。

  为此,当地在政策创新上下足功夫。2016年10月,国土资源部专门出台政策,支持金寨通过宅基地制度改革探索脱贫攻坚新路径,允许宅基地腾退节余的建设用地指标先行在省域范围内调剂使用。刘林介绍说,金寨已经通过省级平台成功交易4个批次、10857亩宅基地腾退节余建设用地指标,成交金额近50亿元。

  50亿元,相当于金寨县4年的财政收入。由此,承担1万多户农村居民宅基地有偿退出和各项基础设施投入就有出处了。而且,通过有偿调剂使用,宅基地腾退节余的建设用地指标交易到合肥、马鞍山等地,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也有了土地要素的支持。

  一着活,全盘皆活。现在,金寨县已经完成宅基地复垦2.3万亩,除规划村庄建设自用地以外,新增耕地保有量1.8万亩,大部分复垦的耕地已经种上了农作物,粮食生产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村民向规划点集中居住后,农村新建住宅均按照2层以上4层以下多层结构建设,大大减少了土地占用。全县已启动实施的311个规划村庄总占地不足5000亩,用地面积较原宅基地退出前减少一半以上,节地效益十分明显。同时,把拟征收的土地,以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交易,农村集体和成员有了更多的土地增值收益和长远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金寨县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和脱贫攻坚相结合,解决了政府扶贫攻坚缺少项目支持、贫困户住房建设缺少资金扶持的现实困难,一部分贫困户不用掏钱就能住上新房,甚至还能结余部分补贴资金。目前,金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由2015年底的8.43万人减少到2016年的6.6万人,在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已经搬迁的1.3万农户中,在册贫困户占56%,水库移民占39%。

  改革带动了城镇化发展,目前金寨县有5万人向城镇和规划村庄集中,2016年消化库存1万多套,去化周期由改革前的36个月降为15个月,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升到43%。全县共规划了580个集中搬迁安置点,已经启动建设311个。

  现在,在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基础上,金寨县制定出台了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土地征收、土地收益分配管理办法等文件,打通试点改革之间的通道,按照出台的土地征收目录,探索缩小征地范围。今年6月份,金寨县一块原计划用于发展乡村旅游的地块,已经在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挂牌出让。(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黄晓芳)


纺织中国在线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纺织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纺织报,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中国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纺织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775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