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头条
纺服品牌谁最强(附名单)?2016中国纺织服装品牌年度工作会议探秘商业本质
时间:2017-01-13 16:17:21    来源:中国纺织报  作者:陈楠

近期,网络上掀起一股实体经济与电子商务的对决,起因为2016不少实体卷入关店潮。一些服装实体品牌抱怨门前冷落,皆因电商如洪水魔兽侵蚀了他们的利益。然而,并非所有品牌如此,太平鸟在1月9日正式上市,西班牙快时尚品牌ZARA在电商冲击下依然销量良好,而且其电商还与线下形成完整补位。说到底这一冷一热之间的差距还是在于品牌建设,没有不行的品牌,只有没做好的品牌建设。


1月13日,2016中国纺织服装品牌年度工作会议在哈尔滨召开。本届会议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和中国纺织服装品牌战略推进委员会主办,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品牌工作办公室承办,同时,会议得到了哈尔滨红博商业黑龙江省服装鞋帽行业协会的大力支持。会议以“融合•智汇”为主题。


会议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陈大鹏主持。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在致辞中总结了过去一年纺织行业总体的发展势头:缓中趋稳、稳中有进,具体表现为:重点领域运行质量稳中趋好、行业发展动力加速转换、行业竞争新优势正在形成。他表示,在新的历史机遇期,纺织工业应把握新契机、培育新动能,加快实现由传统产业向科技产业、时尚产业、绿色产业的转变,着力构筑夯实制造产业、时尚产业、科技产业三大板块,立足新方位,塑造新架构,发展新经济。


品牌建设作为纺织强国建设的四大战略之一,作为“三品战略”的核心内容,对于新时期、新常态下的行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的作用愈加重要。品牌与科技创新的联结更加紧密,对时尚消费的引领愈加重要,对中国文化的承载日渐增强,对行业上下游融合发展、产业链附加值提升的成效逐步显现。


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曹学军表示,这几年,设计师品牌、电商品牌、特色品牌大量涌现,在两大融合,智能制造,社会责任,文化传承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市场竞争中取得领先地位。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纺织工业发展环境和形势正发生深刻变化,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产生,消费结构升级,生产流程再造,销售渠道多样,这些变化对纺织服装品牌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十二五”中期以来,我国纺织服装品牌发展就在下降,终端渠道调整收缩,品牌整体的增长速度不足,我国纺织服装行业不乏铺天盖地的企业,但是缺乏知名的品牌。与发达国家相比,差异更体现在快速转型能力和市场开拓方面。其本质是商业模式、品牌生态、设计能力、企业设计等软实力的差异。


未来一段时期,纺织服装品牌特别需要在创意设计、质量管理等方面补短板,主动打造吸收增量,消费升级的趋势,利用好产业变革的战略机遇,实现行业中高速发展,促进产业迈向新高度。


随后,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品牌工作办公室主任杨兆华发布了“2016年中国纺织服装品牌发展报告”。他总结了中国纺织行业品牌建设取得的成绩,剖析了品牌建设现存的问题和挑战,指明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他表示,纺织行业的品牌建设内核已经越来越清晰,具体表现为


1.转型升级成效逐渐显现。首先,品牌运营整体向好,据调查显示,企业平均主营业务收入接近20亿元,增长5.6%;企业平均利润率11.07%,明显高于全行业5.46%的水平。其次,渠道终端调整优化。一些品牌通过调整,实现销售和利润双增长,尤其是线上销售保持高速增长。2015年服装家纺网络零售总额8310亿元,增长21.5%。再其次,品牌培育稳步推进,品牌培育成效明显。


2016年,17家企业获得工业和信息化部“品牌培育示范企业”。近5年,共50家企业获得示范企业,占整个工业20%。最后,品牌价值持续提升。调查显示,35.4%的企业开展了品牌价值评价,2015年品牌价值平均达71.6亿元,同比提升4.65%。“2016年纺织服装品牌价值50强榜单”中,6家企业超过100亿元。2015~2016年连续两年参加品牌价值评价的23家企业,品牌价值平均提升26.3%,8家超过50%。


2.品牌与科技创新连接更加紧密。行业在不断推进智能化生产、制造,例如在可穿戴方面,纺织服装企业走在了前面。


3.对模式创新的探索层出不穷。社交经济、共享经济、IP跨界,都是在进行模式创新。跨界是行业热门词汇,服装在该领域走得很快,例如七匹狼涉足保险业、拉夏贝尔卖咖啡等等。这些品牌在消费服务方面不断延伸。


4.在资本市场的运作风生水起。越来越多的企业在主板、中小板、新三板上市,企业并购案例也层出不穷,如歌力思、如意等都进行了海外并购。


5.对文化时尚的承载愈加浓厚。如万事利发扬中国传统丝绸文化,南方寝饰深度挖掘喜文化,他们都是典型代表。


同时,品牌建设还存在着挑战:

1.自主品牌集中度不高造成品牌认可度不足。

2.渠道成本与模式探索风险带来运营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曾经以低成本为优势的电商运营成本也非常高,例如引流与线下几乎没有差异。

3.综合型人才匮乏成为品牌发展的掣肘。

4.国际快时尚品牌的快速扩张挤压市场空间。


最后,他表示:“所有的问题与挑战都提示我们要回归企业本质、商业本质:一切从消费者出发。中国纺织行业品牌建设的未来方向为,落实《纺织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的品牌工作目标任务,推动‘三品战略’实施,以提高品牌竞争力、培育知名品牌、完善品牌服务体系、推进品牌国际化为着力点,推动制造品牌、终端品牌、区域品牌三大领域协同发展。此外,更重要的是加强联合,包括纺织工业联合会打造的联合舰队,全产业链的配合,以及地方协会、政府的通力合作,共同为品牌建设作出贡献。


交流分享:融合智汇


品牌建设并没有一个固定模式或答案,企业在品牌创建和运营的过程中有不同的做法和体会。会上,4家企业代表分别从融、合、智、汇四方面分享了他们的思考与经验。


江苏金太阳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袁红星:

三大创新抓住商业本质


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发展了几十年,在国际上已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总体而言,我们还处于产业链的低端。


品牌是什么?简单讲,品牌就是消费者心智占领和独特消费价值的提供。品牌的载体,是我们给客户、消费者提供的产品+服务。


我认为,支撑品牌的三大核心要素是核心符号、核心产品、核心价值。金太阳的品牌核心价值是:精准研发、领先设计、迅捷服务。说到底,抓品牌建设核心就是抓产品创新。


金太阳是B2B企业,我们居于产业链的中枢环节。今天我将从研发模式创新、产品研发创新、客户价值创新三个方面分享我们的经验。


一.研发模式创新,主要体现在:


1、全产业链协同创新模式,把整个产业链的技术进行整合与集成,形成独特的创新力。


2、以用户需求为根本,为广大客户实施一对一的定制化设计服务。


金太阳始终以消费洞察、市场需求为终极使命,不断投入研发力量,去解决客户需求。只有得到消费市场的认可,产业研发的努力才有价值。我们一手抓消费者需求,一手抓供应链合作协同研发,一路走来,我们走出一条独有的商业模式——从一家单纯的面料供应商发展为以消费洞察为主导的产业链协同研发的中枢枢纽,实现了合作伙伴、客户和消费者三方甚至多方共赢模式。


例如,从2006年开始,金太阳和兰精公司联合应用开发天丝纤维。兰精发挥了纤维研发及高品质制造能力,我们则将重点放在应用开发和家纺行业的推广与服务上面。由此,以天丝原料为主的家纺产品新品类层出不穷,天丝纤维一下子成为家纺产品第二大纤维材料。


二.产品研发创新


金太阳研发理念的第一个核心是“用户思维”。一切以用户为中心,研发活动紧扣深层次消费需求,这个是一切的根本。


家纺产品的本质是辅助于消费者拥有更高质量的睡眠。为此,我们提出深睡眠概念,研究如何在心理、生理、美学层面让消费者获得最佳的睡眠体验。我们提出并研究了睡眠微环境的理念,睡觉时,在家纺产品和人体之间形成了一个微气候、微环境。包括“温度”、“湿度”、“清洁度”、“舒适度”这四大维度,形成了深睡眠产品的四大研发方向。


三.客户价值创新


我认为,客户价值创新更多是除了产品以外的一种增值服务,给客户进一步带去价值,由产品时代转向“产品+服务”,也是扩大客户价值、增强客户粘性的重要路径。金太阳提供的增值服务包括流行趋势研究与产品发布、个性化定制服务、终端助销服务。


一切以用户为中心,为客户创造价值,这才是商业的本质。

浙江森马服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兼常务副总经理徐波:

产品与服务如何在新形势下满足消费需要


年轻一代已出现三大改变:购物形态、实体店需求、生活方式。而森马非常关注消费者的变化,并充分理解消费者。年轻的消费者喜欢什么?主力消费对象是谁?是我们最常问自己的问题。


与此同时,森马充分利用新时代特征——粉丝经济、网红经济。如近几年,森马不断邀请韩国人气男星代言,而经过几代更新,2016年森马锁定国内“90后”人气小鲜肉杨洋。明星的选择对扩大在年轻消费群间的影响力非常重要,也成为推进粉丝经济的重要支持。


再如森马推出的时尚合伙人计划,与新生代网红欧阳娜娜合作的“奇幻狂想曲系列”在聚划算上多半天销量超过 6 万件。森马的第二位“时尚合伙人”是江南BoyNam,他是前《时尚男士健康》的时装总监,今年 31 岁,在正播出的真人秀《我的新衣》节目里被捧作“国民造型师”。所谓时尚合伙人的具体职责有两个,一是参与他们个人服装线的前期设计,二是和消费者互动。而森马会将个人服装系列产生的销售额给合伙人分红。网红自带流量、粉丝是森马销售的利剑。


中国品牌如何利用本土优势打造本土受欢迎品牌?


首先,产品是核心竞争力。森马整合了最优秀的供应商资源,森马在原材料、面料等方面的30余家合作伙伴都为上市企业,在各个领域改善和提升对终端产品的品质至关重要。其次,提升设计研发能力,建立快速反映体系。再其次,期货向现货转变,建立多物流仓储基地提高效率。最后,为消费提供超出预期的产品,注重性价比。


线下,重视服务与体验,例如购物环境的舒适度,实体门店有网络所不能替代的体验,而体验的目的正是为消费者创造三大价值:生活价值、相处价值、时间价值。


线上,主力品牌加大专供新品比例,发展纯线上品牌。在2016年的“双十一”中,森马电商全网销售额突破6.5亿元,订单总量超过300万单。其中,森马电商旗下森马品牌荣列天猫男装类目第2名;巴拉巴拉稳居母婴童装类品牌第一。2016年森马电商零售额达到30多亿元。


互联网带来的商业变革是渠道结构调整和内容的创新并进,无论环境如何变化,渠道如何变迁,对于品牌而言产品与服务创新都将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为消费者创造价值将成为一个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杰克缝纫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郭卫星:

智能设备助推服装产业智动未来


杰克缝纫机股份有限公司最大的特点是聚焦专注。我们发展21年,期间一直专注于设备的研发制造。目前,公司共有国内外的研究中心3个,3000名员工中87人为研发人员,研发投入超过年度销售的40%。过去4年,研发专利总量超过日本3个竞争企业之和。而这些专利给企业带来了非常大的竞争力,我和刚才发言的两位企业家观点一致:商业的本质就是提供好的产品和服务。因此,我们队企业的定位是创新,把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原动力。


过去4年,我们在产品创新方面有一些突破,一是实现了裁剪和缝纫的全流程一体化、自动化。其中,智能剪裁收购两家德国企业,重组之后不断优化,做到全流程的优化裁剪管理。从上布到铺布、打标、裁剪、分解,全部是无人操作。还有一个技术在全行业只有我们一家实现了,就是对格裁剪自动化技术,精确度高、效率高。还有裁片分离技术等也已经突破。过去一个工人没有几个月上不了手,而利用机器基本半天就可以做得非常好,并且质量有保证,品质一致性高。


下一步,我们还要做物联网缝纫机,基于WIFI、互联网的技术都突破了,利用互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对智能设备数据的采集、分析,一个可以远程化,一个可以集中化,这种技术已经非常普遍,成本很低。但是需求差异化大,如何满足不同作业形态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希望有更多机会在制造厂商和品牌厂商方面做到品质化。

红博商业总经理王丽梅:

在新经济体下跨界打造多维生态系统


消费需求在发生变化,行业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正是因此,2016年跨界成为最热门的一件事。而跨界正反应了供给侧结构性的调整,实际上就在满足需求,引领需求。各行各业通过跨界形成了基于互联网下的新经济体。


新经济体的特质,是基于互联网+所形成的经济体,其特点是:连接一切、创造服务,IP汇聚、协同进化。


在此认识下,西城红场打造了自己的生态系统。我们用7年时间做了一个产学商艺康旅为一体的产业园,以原创为产业,不断学习引领消费,搭建商业平台,把文化、艺术、健康和旅游产业都融入到一起。


整个西城红场是40万米的新经济体,在这里我们是把商业放大,多加一些餐饮,多加一些业态,重新规划跨界融合,建设成两港(艺术港、生活港)一中心一平台。这里承载了哈尔滨时装周等活动,生活港用品牌展现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而未来,我们找到原创将创意中心进一步发展壮大,并成为各方关联的核心所在。


此外,我们搭建了一个互联网平台,包括支付、服务、社交、购物等功能。通过线上线下相互拉动,搭建完整的生态平台。未来,西城红场两港(艺术港、生活港)一中心一平台的目标是,将艺术港打造成东北亚极具号召力与影响力的艺术高地和时尚殿堂;生活港全方位树立一种新的艺术生活方式;创意中心与空中平台为追寻原创力量的梦想者、创意客、潮流族打造多元体验的复合平台、总部根据地与互动空间。


最后,孙瑞哲、杨兆华、曹学军、中纺联顾问张莉,以及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副秘书长卢丽丽颁发了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中国服装协会等机构认定发布的4项奖项2016年重点跟踪培育服装家纺自主品牌企业、全国童装行业质量标杆企业、纺织服装鞋帽企业品牌价值评价50强榜单、纺织行业品牌培育管理体系有效运行企业名单。

浙江洁丽雅纺织集团有限公司、江苏阳光集团有限公司连续3年品牌价值位居细分行业第一。




纺织中国在线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纺织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纺织报,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中国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纺织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775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