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服装 >>  行业聚焦
为什么企业大小有别?细节很重要
时间:2015-01-24 02:20:14      

  □ 评论员 王羽
    不久前笔者与某个东莞的电商品牌约了一次采访,虽然联系的过程不能说是非常顺利,但最后还是将采访定在了两周之后的某一天。

  其实笔者一直联系的这位受访者是位女士,到了那天,电话打去,突然就变成了一个男人。细问之下,原来那位女士不久前刚刚离职,包括手机、邮箱地址等等所有的联系方式都交接到这位男士手中。

  在他表示可以代替受访之后,笔者开始提问了。因为该品牌在其网页上说自己的产品用的是“独一无二”的面料,当被要求介绍一下时,他说:“因为涉及到商业机密的问题,所以这个问题不好回答。”在尝试了不同的问题之后,这位先生总是欲言又止,除了不便回答的各种“商业机密”之外,其他基本问题的答案“都可以在百度上找到”,而他不想再重复。于是,这个前后联系了1个多月的采访在短短的5分钟内宣告结束。

  还有一次,笔者与一位经销商约好采访,但对方要求以手写回答的方式完成。在将采访提纲发送过去近3周后,在笔者的询问下,这位经销商表示只回答了一部分,下周才能全完成。

  终于等到对方将回答发送了过来,笔者却看着答案“傻了眼”,虽然对方对所有问题几乎都进行了回答,但是答案基本只有两种,一种是以“是的”为开头,再将问题用陈述句重复一遍,另一种直接以“不是”作为完整回答。

  当笔者表明最好可以在电话里进一步采访时,这位经销商以“最近太忙,只能从百忙之中抽空,开着车将采访提纲交给店里工作的小张”为由,成功地将采访对象换为他人。虽然电话中的小张的确是在“兢兢业业”地回答提问,但是由导购来回答提问总经理的问题实在是不妥,也总是答不到点儿上。

  其实拒绝接受采访的人有不少,但是这两位之所以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原因就在于他们这种到了关键时刻便“金蝉脱壳”,而且既耗时又耗力的拒绝手法。有的受访者会说“我本人不太喜欢接受采访”,有的受访者以“最近很忙,过段时间再说”为推脱,虽然直接,但是简单明了。

  采访大公司的CEO或总经理更难,因为他们会更忙。这是一般人的猜想。可是,事实与想象不同,这些企业家得知在有记者想要采访时,会立即将时间安排好。以笔者多次的经验来讲,他们首先会询问:“你需要在什么时间将采访刊登出来?”然后根据采访内容的时间性,挤出时间接受采访。

  不过如果联系到的是大公司的公关部门,就是另一番场景了,虽然对方不会拒绝记者采访,但是需要走公司流程,也就是将采访提纲一级一级地呈递上去,究竟需要多长时间才能传达给最后的受访人?这可得碰运气,少则一周,多则……那可真不好说。

 

纺织中国在线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纺织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纺织报,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中国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纺织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775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