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清华大学培养21世纪复合型染织设计人才
时间:2015-02-01 14:28:44      

  主持:本报记者 陶璐璐

  嘉宾: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田青 贾京生

  在2011年的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奖评审过程中,获得一等奖的清华大学“培养21世纪复合型染织设计人才的教学实践与研究”引起不少人的兴趣,在这所以理工科见长的全国高等学府中,对于纺织类人才的培养有哪些值得借鉴学习之处?想必纺织类高校都在拭目以待。本期,该项目的主要负责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田青、贾京生与我们分享了清华大学是如何培养复合型染织设计人才的。

  主持人:请简要介绍一下“培养21世纪复合型染织设计人才教学研究与实践”这项成果的主要内容。

  田青:这项教学成果强调培养21世纪复合型染织设计人才,宏观而言,其复合型是指所培养的染织设计人才,要具备国际性、可持续性与民族文化性兼融的设计眼光、设计理念,微观而论,复合型是指所培养的染织设计人才,要具备很高的设计理论水平、很强的设计创新能力、很快的市场适应性、很宽的生产工艺经验。

  这项成果的教学理念、教学结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变了以往静态的只有知识点而无知识链、知识面的点状、线性、单向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方法,创建了一套动态的知识点、知识链、知识面的网状、循环、多向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方法。具体地说,是以“艺术+技术+文化+国际”的多元化、复合型、兼容性的教学模式。

  主持人:这样的模式主要解决了哪些教学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是如何应用的?

  贾京生:一是拓宽设计教育中“教”、“学”、“用”的国际视野,解决中国现代染织从生产大国迈向设计强国与融入国际趋势的转型。

  我们策划并组织了国际纤维艺术展与学术研讨;策划并组织了国际拼布艺术展与理论研讨;策划并组织了全国纺织品设计大赛暨国际理论研讨会;参与国际设计大赛与设计理论研讨以及国外设计展、专业考察等。

  二是强化其民族文化的积淀性,解决中国现代染织设计的本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学院组织教师与学生进行文化考察,以此零距离的、深入性的了解中国民族传统的染织服装设计的精华。

  三是探索其可持续发展性,解决自主设计人才匮乏与设计毕业生就业难的矛盾与距离。

  从教师、学生、企业、市场、趋势等的整体角度与互动关系上,来进行教学结构的改进、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方法的改变,让学生掌握研究设计创新的方法、适应时尚发展趋势的潜力、适合生产企业设计需求的能力。

  四是深化其融于企业的实践性,解决培养的学生与制造业需求的矛盾与差距。

  比如,组织教师与学生进行生产企业设计实习,以此零距离、深入了解中国染织生产企业的设计、生产工艺、营销方式、品牌定位以及发展趋势。通过建立多个实习基地,使学生所学的理论与设计实践相结合,完善学生的知识、强化学生的实战经验。

  主持人:该项教学成果有哪些创新点?

  田青:主要体现在三方面:教学理念的创新,21世纪的染织设计人才的教学理念创新,体现在复合型的理念上。具体而言,教学理念上强调系统性、综合性、互动性与国际性、文化性、可持续发展性的高度融合,也就是教、学、研、用的复合型结构;动态性循环;可持续性发展。建构了教与学、教与研、教与用的兼融互动;建构了学与教、学与研、学与用的互动共生可持续发展的平台。

  教学体系的创新,具体而言,教学已将课堂实践、创作实践、理论研究、市场调研、科技创新等融为一体,形成综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以此构成“艺术+技术+文化+国际”的多元化、复合型、兼容性的教学体系。同时,体系还强调以传统染织艺术的保护、继承、创新为主要内容,将濒危的中华传统染织艺术中的民间印染、民间编织、民间刺绣等工艺作为课程的训练内容。

  教学内容、教材研究、教学实验室的创新,学院与时俱进进行了系统、综合的改进。如将以往设计教学重视视觉效果,改进为设计教学重视企业产品设计与生活用品设计。教学内容的改进,使得学以致用与教以致用紧密结合消费需求与时尚趋势。

  教材方面,由2002年获得清华大学精品课,2003年提升为北京市精品课,到2010年提高为国家级精品课。出版了一系列设计教材,如:传统染织工艺设计系列教材—— 6册,200余万字;现代染织服装设计教材——12册,280余万字。

  实验室方面,经由2001年到2010年的十年建设,教学实验室建设早已经达到全国艺术院校第一。既有传统的手工印染设备、手工编织设备,又有工业生产型的机织、针织、梭织设备,还有现代先进的数码染织设备。教、学、研均可在实验室彻底完成。

  主持人:那么,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这项成果的推广应用情况如何?

  田青:首先,我们建立了国际化教学交流平台,培养研究型、复合型人才。5年来我们整合国际学术优势资源,建立了国际化教学交流平台。聘请中外专家共同讲授,提高学生专业视野,提升教师专业教学水平,先后聘请多位国际大师参与教学。例如,2009年3月2日聘请了芬兰赫尔辛基艺术与设计大学校长一行三人,就教育、设计、发展进行专业讲授。2009年4月聘请韩国檀国大学教授主讲《韩国传统服饰复制、创意设计》,聘请韩国安东植物染研究所崔所长主讲《传统植物染色》,2010年5月聘请东京艺大教授讲授《传统印染艺术》等。

  另外,还与意大利GUCCI集团、瑞士日内瓦大学教授等,就流行趋势、设计作品进行了交流与展示。

  其次是建设艺术与科技特色实验室,落实研究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学院建立了与教学目标一致的国际化高水平、高科技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实验教室。

  再次,完善更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探索研究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方式。改变传统单一灌输式教学模式,采用现代多元、灵活式教学方法与管理。课堂讲授、社会调研、消费群访谈、产品分析、多媒体演示、课堂讨论、作业展示、国际交流等等,大大开阔了学生的专业视野与学习兴趣爱好。此外,为促进教学与企业联手,组织了“天然”奖学金、“凯盛”奖学金颁奖活动,做到教、学、用、研一体化教学。

  最后,举办“国内外纺织专业展览”,掌握国际前沿专业动态。每年针对专业前沿举办国际纺织艺术专业展览与全国纺织设计教学展览,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水平,完善了学生的知识结构。

纺织中国在线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纺织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纺织报,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中国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纺织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7751055